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602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包括电源、上位机、多个土壤水分传感器、多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多个数据采集器;各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数据采集器连接上位机,电源连接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上位机;由传感器采集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的体积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发送到上位机,由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保存和显示。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连续、准确地采集黄土场地在近地表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的水分运移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馈场地黄土体内部含水状态,为黄土湿陷敏感性评价及防控提供可靠参数。
【专利说明】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特别是一种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及方法。本实用新型用于地表大面积浸水条件下黄土体内部含水量变化及饱和区分布状态的快速、连续、准确监测。

【背景技术】
[0002]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导致了其具有大孔隙性进而导致了其具有强烈的水敏性,而黄土水敏性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湿陷。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政策倾斜,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日渐加大,导致黄土区各大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呈现逐渐由低阶地转向高阶地发展态势,随之而来的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勘察、评价以及处理问题成为了黄土地区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难题。《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对于黄土湿陷性场地得评价体系是以沉降量为导向,强调最终结果而不考虑湿陷发展过程,这种评价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指导了大量的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工程建设规模加大,“长、大、高、难”的重要工程越来越多,很多工程事故表明黄土的湿陷敏感性与最终湿陷量同样决定着工程的安全。另外,发明人还注意到:黄土湿陷的产生需达到起始含水量,即土体含水量达到一定的门槛值黄土方才开始湿陷,因此,局部浸水条件下,水分向下扩散的过程影响了黄土湿陷的过程;另外,在局部浸水条件下地面发生沉降的范围受到水分侧向扩散范围的影响,水分的扩散决定了黄土湿陷产生的时间及范围。因此,在湿陷性评价及湿陷预警防控工作中都需要用到浸水条件下水分在土体中运移特征的数据,尤其在地铁、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中更是如此。然而,目前尚没有获取这类数据的系统、科学、高效的装置及方法,对该装置及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对黄土地区各种重大工程地基处理及湿陷预警防控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白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电源、采集器和上位机实现全自动化数据获取,能够快速、连续、准确地监测地表大面积浸水条件下黄土体内部水分竖向、侧向运移速度和土层含水状态,从而为黄土湿陷性评价及湿陷范围、湿陷时间预警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5]一种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包括电源、上位机、多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多个土壤水分传感器、至少一台微电压采集器、至少一台电流采集器;其中,每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微电压采集器的输入端,每个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集器的输入端,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上位机;电源连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电压采集器、电流采集器及上位机为其供电。
[0006]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的孔隙水压力数据,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的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用于存储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包括不锈钢质的盒体、电阻应变片、接线板和透水石材质的顶盖,为防止盒体受到腐蚀盒体底面有镀锌层,盒体内固定有由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桥式电路和接线板,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桥式电路紧贴盒体内底面,所述接线板位于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桥式电路的上方;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桥式电路通过接线板由信号线引出盒体,出线处用环氧树脂密封,盒体顶部安装透水石顶盖封闭盒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采用FDS系列水分传感器,其由金属探针、频域反射功能电路以及传感器尾线组成,金属探针连接频域反射功能电路的输入端,频域反射功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尾线。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I)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土壤水分传感器,能够实现浸水条件下浸水坑附近土层含水量变化的自动采集和存储,采集速度快且全自动化,采样速度可达每秒0.5秒/次,并可以根据土层含水量变化情况对数据采集密度和精度进行适时动态调整。相比于现有的试验过程中人工钻探取土测量含水量技术,本实用新型更加精确、经济和快捷,并可用于长期观测。
[0011](2)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0013]图2是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土壤水分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U形铁杆示意图。
[0016]图5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布设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受力膜,2、电阻应变片,3、接线板,4、信号线,5、透水石顶盖,6、盒体,
7、金属探针,8、频域反射功能电路,9、传感器尾线。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包括电源、上位机、多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多个土壤水分传感器、至少一台微电压采集器、至少一台电流采集器;其中,每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微电压采集器的输入端,每个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集器的输入端,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上位机;电源连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电压采集器、电流采集器及上位机为其供电。
[0020]如图2所示,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包括不锈钢质的盒体6、电阻应变片2、接线板3和透水石材质的顶盖5,为防止盒体6受到腐蚀盒体底面有镀锌层1,盒体6内固定有由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和接线板3,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紧贴盒体6内底面,所述接线板3位于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的上方;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通过接线板3由信号线4引出盒体6,出线处用环氧树脂密封,盒体6顶部安装透水石顶盖5使盒体封闭,顶盖5具有较大刚度,封闭后所有固体颗粒物将被透水石阻隔,在隔绝由土压力引起应变的同时能够传递孔隙水压力,即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所测出的微电压信号均由孔隙水压力所引起。另外,根据土力学基本原理可知,只有当土体饱和之后方能测出正的孔隙水压力,故当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时,表明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土层已经达到饱和含水量。
[0021 ] 如图3所示,土壤水分传感器采用FDS系列水分传感器,其由金属探针7、频域反射功能电路8以及传感器尾线9组成,金属探针连接频域反射功能电路8的输入端,频域反射功能电路8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尾线9。
[0022]所有传感器埋设在图5所示的位置后,所有传感器尾线将通过图4所示的U形铁杆固定在埋设井壁上,以防止回填夯实埋设井时夯锤剐蹭到传感器尾线造成损坏。
[0023]微电压采集器用于快速、连续地采集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和存储;电流采集器用于快速、连续地采集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存储和显示。
[0024]如图5所示,多个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距黄土场地浸水区的下部以及预估浸水范围内的土体内部,它们采集的数据用以反映各个埋设位置的位置土层的含水量变化情况;多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埋设井壁以及钻孔底部,它们采集的数据用以反映相应埋设深度处土层饱和情况。
[0025]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系统对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进行监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6]1、监测系统的组装
[0027]监测系统由人工组装,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焊接、电源模块的组装、上位机的安装、信号线的连接及各传感器与相应的数据采集器的匹配调试。
[0028]2、传感器的标定
[0029]对每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进行标定,得到所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标定曲线;土壤水分传感器出厂时已经标定为线性输出,即4?20mA对应0%?100%的体积含水量,故无需再进行标定。
[0030]3、传感器埋设方案设计与实施
[0031]第一、参见图5,在待监测区域开挖浸水坑。
[0032]浸水坑的直径要参考当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下限深度H(即自重湿陷性土层厚度),浸水坑的直径D要大于等于此下限深度H (H从场地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土工试验部分得到);另外,浸水坑的深度不大于0.Sm,以0.5m为宜,且需在坑底铺设0.1m厚的砂砾石(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0033]第二、在浸水坑内地面及浸水坑外地面开挖多个埋设井和埋设孔。埋设井和埋设孔的数量、位置及深度宜遵循如下规律:
[0034]为了满足监测需求,埋设井数量不宜少于4个,考虑到工作经费埋设井数量不宜多于8个,以6个为宜;由于水压力无方向性,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埋设形态可不必严格要求,故还可辅以造价相对较低的钻孔用以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
[0035]根据本领域的研究结果,埋设井位置应根据黄土体浸水特性来设置,(参考《大西客运专线与中南部重载铁路通道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坑浸水试验研究报告》、《榆次区郝家沟吉利新能源汽车厂区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坑浸水试验研究报告》、《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以及相关论文)。假设浸水坑半径为R,则由浸水坑圆心出发,1)R范围内(即浸水坑内)必然会在浸水作用下饱和,所以浸水坑内部土层在竖直方向上宜每隔2m布置一个土壤水分传感器,同时为了避免同一埋设井中因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过多而加大埋设工作的难度,故在距浸水坑圆心1/3R,3/2R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一个埋设井,埋设井深度宜等于或略大于H,这样既可监测竖向的渗透过程又可以监测横向上的扩散规律。
[0036]2)R?2R范围位于浸水区域以外,参考以往研究结果,该范围是地下水分向外扩散的必经区域且变化较快,在该范围内的水分运移监测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揭示浸润角,二是揭示浸润锋的扩散过程。为此,宜在该范围内开挖3?4个埋设井:首先在浸水坑边沿附近(如R+lm处)及2R处开挖两个埋设井,埋设一定数量的传感器作为该范围的控制性埋设井,若开挖3个埋设井则宜在1.5R处增开一个埋设井,若开挖4个埋设井则宜在R+l/3R、R+2/3R处增开两个埋设井;或者在R?2R范围内共开挖3个埋设井并在由内向外数的第2个和第3个埋设井之间增设一个用于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埋设孔;同时宜在间隔大于8m的两个埋设井之间增设一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埋设孔。
[0037]3) 2R?2.5R范围内是水分侧向扩散的最远范围,该区域一般只有深部会受水浸润,而浅表层是否受水浸润则取决于场地的浸润角,所以,该范围主要注意深层浸润情况,宜在2.5R±3m范围内开挖I个埋设井,并在2R?2.5R范围内增设一个用于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埋设孔;
[0038]埋设井(孔)的开挖深度以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下限深度H为宜。
[0039]第三、在每个埋设井(孔)内对应埋设土壤水分传感器及孔隙水力传感器。其埋设形式、埋设密度与埋设数量宜遵循如下规律:
[0040]孔隙水力传感器及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及几何形态均不同,故埋设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呈扁圆柱形,截面呈长方形,由于在同一位置孔隙水压力各向相同,所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埋设无需考虑方向,同时,由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中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桥式电路被传感器壳体包裹,水压力透过刚性的透水石顶盖传递给测量元件,所以如果在钻孔内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只需在钻孔打至预定深度处后将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孔底即可,若需在埋设井内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则需要将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尾线固定在埋设井壁上。土壤水分传感器结构如图3所示,由于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土的电阻率变化反算土的体积含水量,而且其金属探针较长并裸露在外,所以埋设时应首先在预定位置处的井壁上掏出直径略大于传感器宽度的孔,孔深度应略长于传感器长度,成孔后将土壤水分传感器缓慢的插入孔内土体中,另外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测量原理容易受到金属物体的干扰,所以如在同一传感器埋设井的同一深度处需埋设多个带有金属外壳或金属探针的传感器时,应与土壤水分传感器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以避免干扰土壤水分信号的采集。
[0041]前面提到,每一个传感器埋设井的开挖深度宜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下限深度H,在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宜在每个埋设井的相应深度处埋设一定密度和数量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及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以对整个浸水影响范围内的自重湿陷性土层区进行水分监测。
[0042]具体的传感器埋设密度和数量宜遵循以下原则:
[0043]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由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只能测量正值的孔隙水压,而只有当土体饱和时才可以出现正的孔隙水压力,所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用来反映其所在位置土层的饱和情况。因此,宜在每个埋设井(孔)底部布置一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以全面、精细的反映土层饱和情况。
[0044]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可测量土体从完全干燥到完全饱和各种状态下的含水量,因此土壤水分传感器主要用于反映水分在黄土地层内向下和向外扩散的过程,其埋设数量和密度都要远大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而且埋设的埋设数量和密度越大,越能清晰的反映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的过程。为了兼顾经济性和准确性,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埋设密度和数量宜遵循以下方案:对于浸水坑内部(即R范围内)的2个埋设井,每个埋设井中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宜两两竖向间隔为4m,该2个埋设井中的第一个传感器在竖向上错开2m,这样便达到竖向上平均每2m —个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埋设密度;浸水坑外围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主要担负着揭示水分浸润角和水分扩散过程的任务,因此可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安排埋设数量和密度。根据前人通过原位试验得出的结论,黄土的浸润角大致分布在30°?60°之间,并且最外围浸润锋线会随着与浸水坑距离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浸水坑外围最靠近浸水坑的两个埋设井浅部土层中埋设密度应大于深部土层。随着与浸水坑距离的增加,深部土层被水分浸润的可能性急剧降低,根据前人的研究结论,浸水坑浸水条件下湿陷下限深度土层范围内,最远的浸润距离是1.5倍半径,因此远处传感器埋设井中只需在深部埋设较低密度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即可。按照上述原则,我们经过大量试验,得到了如下布置方案。距离浸水坑最近的埋设井中,最浅部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宜设置在铅垂线与30°及60°线所夹范围内,且1m深度内埋设间距不宜大于2m,10m以下埋设间距宜为2?4m ;其余埋设井中,最浅部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宜埋设在该埋设井铅垂线与60°线的交点处,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埋设个数宜为2?4m/个,它们等距离埋设。
[0045]第四、传感器埋设井和埋设孔的开挖以及传感器埋设工作
[0046]对于方便机械进场的地区宜用机械洛阳铲开挖,否则宜人工开挖成井。要求埋设井的井壁竖直,开挖过程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对井壁土层的扰动。埋设井直径宜大于0.6m,以方便成井后埋设传感器的工作人员上下。
[0047]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在埋设前需做预处理,首先将表面积为传感器表面积4?6倍的纱窗网布折叠三层并展平,然后将传感器置于正中并用细砂将传感器在网布范围内掩埋,最后折起网布四角确保传感器被细砂包裹严实后用扎带将网布四角固定在传感器尾线上。在埋设时只需将预处理好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置于埋设井(孔)底部即可。
[0048]土壤水分传感器由于本身长度较大,且有裸露的金属探头,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埋设时宜首先开辟出一个长、宽、深均为20cm的大土槽,而后在该土槽内侧的壁上平行地面的方向为其开辟出长、宽与传感器横截面相当,深度略大于传感器长度4?6cm的小土槽,而后将土壤水分传感器缓缓插入土槽中,仅留尾线在外,考虑到湿陷性黄土层在浸水过程中将发生沉降,因此须在大土槽内预留Im长的传感器尾线,以防在土层沉降后对传感器形成拉力造成传感器损坏和监测精度损失。
[0049]由于同一埋设井内要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多个传感器,每一个传感器的信号都需要用数据线传输到数据采集器,所以井内会有大量纷乱的数据线,宜将其集中捆扎固定,因此在不同深度处埋设传感器时宜沿同一个铅垂线,这样各传感器尾线将沿一个方向深出埋设井外。捆扎方法是每隔一定距离用扎带将该位置的线固定,而后用图4所示的U型铁杆将线钉在井壁土体上。这样的固定方式可以避免在夯实回填土体时夯锤剐蹭到传感器尾线。
[0050]待所有土压力传感器埋设完毕后,需将所有埋设井回填并夯实,夯实标准以达到原位土层密度为宜。
[0051]4、数据采集
[0052]数据的采集工作宜分为三个阶段:
[0053]第一阶段:检查线路、监测系统试运行
[0054]在监测开始前,需检查整个监测系统的线路有无短路、断路现象,确保无误后开启电源,而后检查各系统组成单元的功能是否正常。
[0055]第二阶段:初始值采集
[0056]检查工作完成后,在浸水坑开始浸水前,启动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分别采集土层中的初始信号值,并将初始信号值按照传感器标定公式转化为土层体积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然后发送给上位机。初始值反映了土层在未浸水前的含水情况,将作为以后数据分析的起始点。
[0057]第三阶段:浸水后的数据变化监测
[0058]浸水开始后,各传感器的读数将随着水分运移的过程而变化,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以及土壤水分传感器将实时采集的水分数据信号上传给微电压和电流采集器,而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则以一定的频率搜索各通道并将信号进一步发送给上位机。监测过程中的采集频率和数据总数按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数据采集的频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长过程由高到低,也即开始浸水时的数据采集频率应较高,因为此时土中含水量相对较低水分浸入会快速改变土层的含水情况,此时若采集频率低将影响土层中水分运移过程的反演。当某一传感器的返回值在一定数值附近波动时,表明该位置的水分变化已经稳定,此时可适当降低采集频率。为避免数据量冗余,并对采集系统以及后期分析造成负担,采集频率最高不宜超过1min/次,同时为了不影响水分运移过程反演的精度,采集频率最低不宜低于2h/ 次。
[0059]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结束。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系统采集到数据的数据应用于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的水份运移分析。
[0060]由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壤水分传感器用到两种数据采集原理,其数据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0061]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是通过孔隙水压作用于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进而使其在电桥分担电压发生改变而反映孔隙水压改变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孔隙水压力之间被设计成了较好的线性关系,但是为了提高监测精度,宜对传感器进行重新标定拟合得到拟合标定曲线及对应的拟合公式,见式1,其中α等于拟合曲线在孔隙水压力轴的截距,β等于拟合曲线的斜率。
[0062]由式I计算得到孔隙水压力μ:
[0063]μ = α + β *χ (式!)
[0064]式中,μ —孔隙水压力;Χ—传感器输出信号值;α、β —拟合系数;
[0065]土壤水分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土体的介电特性来反映土体的体积含水量。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类似,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土体体积含水量之间同样被设计成了线性关系,为了提高精度需对其进行重新标定与拟合,见式2,其中a等于拟合曲线在土层体积含水量轴的截距,b等于拟合曲线的斜率。
[0066]由式2计算得到土体的体积含水量ω:
[0067]ω = a+b*x (式 2)
[0068]式中,ω—体积含水量;χ—传感器输出信号值;a、b—拟合系数。
[0069]将某一时刻h采集的某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代入式1,得到该传感器所埋设的监测点在该时刻的孔隙水压力μ !;按照同样的方式对每次采集的传感器信号值进行处理,可得到 η 组数据:(μ 17 t) , ( μ 2,t2) ,....., ( μ n, tn);
[0070]将某一时刻h采集的某个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输出值代入式2中,得到该传感器所埋设的监测点在该时刻的体积含水量Q1,按照同样的方式对每次采集的传感器信号值进行处理,可得到η组数据:(ω。tl),(ω2,t2),.....,(ωη,tn),其中,η表示试验期内数据的采集次数;分别以孔隙水压力μ和体积含水量ω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坐标系,得到的η组数据在该坐标系中表示为μ —t时态曲线及ω —t时态曲线。分析这些时态曲线可以反演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规律。
【权利要求】
1.一种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上位机、多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多个土壤水分传感器、至少一台微电压采集器、至少一台电流采集器;其中,每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微电压采集器的输入端,每个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集器的输入端,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上位机;电源连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电压采集器、电流采集器及上位机为其供电; 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的孔隙水压力数据,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的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到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微电压采集器和电流采集器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用于存储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包括不锈钢质的盒体出)、电阻应变片(2)、接线板(3)和透水石材质的顶盖(5),为防止盒体(6)受到腐蚀盒体底面有镀锌层(1),盒体¢)内固定有由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和接线板(3),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紧贴盒体(6)内底面,所述接线板(3)位于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的上方;电阻应变片(2)组成的桥式电路通过接线板(3)由信号线(4)引出盒体¢),出线处用环氧树脂密封,盒体(6)顶部安装透水石顶盖(5)封闭盒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土场地浸水条件下土体内部水分运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采用FDS系列水分传感器,其由金属探针(7)、频域反射功能电路(8)以及传感器尾线(9)组成,金属探针连接频域反射功能电路(8)的输入端,频域反射功能电路(8)的输出端连接传感器尾线(9)。
【文档编号】G01N33/24GK203929763SQ20142033287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马闫, 王家鼎, 李彬, 彭淑君, 李家栋, 谷天峰 申请人:西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