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6437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它包括支撑杆,支撑杆顶部安装有试验钳,试验钳的上手把设有牵引绳,所述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中下部设有第一挡板,下支撑杆中上部设有第二挡板,上支撑杆插入下支撑杆内,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弹簧,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分别设有至少3个限位孔,支撑杆底部设有底座。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很便捷的将整个装置拆卸成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底座,这样能方便本装置的远距离运输,而且在运到目的地后使用时,通过简单的组装就能完成搭设,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维修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避雷器安全检测用的带电测试线夹。

【背景技术】
[0002]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在使用时间较长以后容易出现阀片受潮、老化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故障,这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会对避雷器的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使避雷器失去避雷的功能,这样给电力设备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应当定期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测试。
[0003]现在在对避雷器进行检修时,一般会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安全操作检测,该类设备主要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试验线夹,试验线夹末端设有连接拉绳,通过拉绳拉动试验线夹末端从而控制试验线夹前端对避雷器引线进行夹紧或松放,从而安全方便的使检修人员在地面上就能很好的完成位于高处避雷器设备的检修。
[0004]申请号为20131025165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避雷器三相同时检测引线夹具,虽然该装置能使测试人员不需要登高操作就能很好的在地面上完成对避雷器的检测,但是该装置在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时,由于其长度较长、体积较大,并不能很方便的通过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运输,这给远距离运输带来的一定的困难;而且其构成元件较多,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构成元件的松动,很可能会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该装置能在精简结构且很好的使检修人员在地面上就能很好的完成高处避雷器设备检修的基础上,方便使用者快速搭建和拆卸,极大的方便了该装置的远距离运输。
[0006]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它包括支撑杆,支撑杆顶部安装有试验钳,试验钳的上手把设有牵引绳,所述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中下部设有第一挡板,下支撑杆中上部设有第二挡板,上支撑杆插入下支撑杆内,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弹簧,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分别设有至少3个限位孔,支撑杆底部设有底座。
[0008]优选的,上支撑杆上部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中部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两端设有滑轮,牵引绳的一端从两个滑轮中间穿过,下支撑杆下部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中部设有穿孔,牵引绳穿过穿孔。
[0009]所述穿孔分为左穿孔和右穿孔。
[0010]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为中空的结构,支撑杆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0011 ] 所述支撑杆与底座通过螺纹或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的,底座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扁平压板。
[0013]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0014]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地面检修人员能够通过拉动牵引绳使试验钳很好的钳住避雷器的引线,然后将避雷器引线上的电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检测设备,这样能很安全的完成避雷器的带电检测,同时采用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插入下支撑杆中,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的挡板之间设有弹簧,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分别设有至少3个限位孔的结构,这样将上支撑杆往下压缩到合适的位置并将螺栓穿过上、下支撑杆上对应的限位孔能将支撑杆的长度固定住,能很好的缩短支撑杆的长度;同时,将插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对应限位孔中的螺栓取出,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使支撑杆伸长,很好的拉伸了支撑杆的长度。
[0015]采用上支撑杆上部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中部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两端设有滑轮,牵引绳的一端从两个滑轮中间穿过,下支撑杆下部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中部设有穿孔,牵引绳穿过穿孔的结构,这样在地面的工作人员不论从哪个角度拉牵引绳,因为牵引绳是从两个滑轮中间穿过的,都不会出现牵引绳在拉的过程中卡死、磨损的情况,很好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牵引绳的末端穿插过第二凸块中的穿孔并栓紧,这样操作人员在通过牵引绳与试验钳很好的完成试验钳与避雷器引线的钳紧以后,能很好的将固定后的状态保持住,这样不需要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始终需要用一只手拉着牵引绳以保持状态,极大的方便了整个装置的操作。
[0016]进一步的,采用底座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扁平压板的结构,在将整个装置与避雷器连接好后,工作人员能很方便的用脚踩着底座,以达到固定整个装置的目的,这样工作人员在使用该设备时,可以完全空出双手进行其它的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易用性。
[0017]同时,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很便捷的将整个装置拆卸成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底座,这样能方便本装置的远距离运输,而且在运到目的地后使用时,通过简单的组装就能完成搭设,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上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第一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中第二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它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I顶部安装有试验钳2,试验钳2的上手把2-1设有牵引绳3,支撑杆I分为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上支撑杆中下部设有第一挡板4,下支撑杆1-2中上部设有第二挡板5,上支撑杆插入下支撑杆内,在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之间设有弹簧6,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分别设有至少3个限位孔10,支撑杆I底部设有底座7。
[0025]上支撑杆1-1上部设有第一凸块8,如图4所示,第一凸块8中部设有条形孔8_1,条形孔的两端设有滑轮8-2,牵引绳的一端从两个滑轮中间穿过;
[0026]如图5所示,下支撑杆1-2下部设有第二凸块9,第二凸块9中部设有穿孔9_1,牵引绳3穿过穿孔9-1。
[0027]所述穿孔分为左穿孔和右穿孔。
[0028]所述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为中空的结构,支撑杆I与底座7可拆卸式连接。
[0029]所述支撑杆I与底座7通过螺纹或螺栓连接,能方便支撑杆与底座的拆卸和安装。
[0030]进一步的,底座7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扁平压板。
[0031]采用上述结构,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搭设安装:
[0032]I)将弹簧6套在下支撑杆的上端,使弹簧的下端抵住第二挡板,然后将上支撑杆插入下支撑杆内,使弹簧的上端抵住第一挡板;
[0033]2)通过压缩或拉伸弹簧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并将螺栓插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重合的限位孔中以固定整个支撑杆,这样能完成整个支撑杆的搭设;
[0034]3)将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螺纹或螺栓的方式连接;
[0035]4)将试验钳的上把手与牵引绳的一端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凸块中两个滑轮的中央,这样便很好的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搭设。
[0036]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先调整整个装置的位置和长短以适应实际的使用情况,然后将试验钳的钳部对准避雷器的引线,拉动牵引绳的底端使试验钳紧紧的钳住避雷器的引线,然后将牵引绳的末端穿插在第二凸块的穿孔中拴住以完成牵引绳的固定,然后将试验钳上的导线的另一端与避雷器带电测试仪连接,以完成测试。
【权利要求】
1.一种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它包括支撑杆(I),支撑杆(I)顶部安装有试验钳(2),试验钳(2)的上手把(2-1)设有牵引绳(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I)分为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上支撑杆中下部设有第一挡板(4),下支撑杆(1-2)中上部设有第二挡板(5),上支撑杆插入下支撑杆内,在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之间设有弹簧(6),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分别设有至少3个限位孔(10),支撑杆(I)底部设有底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1-1)上部设有第一凸块(8),第一凸块(8)中部设有条形孔(8-1),条形孔的两端设有滑轮(8-2),牵引绳的一端从两个滑轮中间穿过,下支撑杆(1-2)下部设有第二凸块(9),第二凸块(9)中部设有穿孔(9-1),牵引绳(3)穿过穿孔(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分为左穿孔和右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为中空的结构,支撑杆(I)与底座(7)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I)与底座(7)通过螺纹或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搭设及使用便捷的避雷器带电测试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扁平压板。
【文档编号】G01R1/04GK203981720SQ20142041548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余永成, 徐勇, 刘勇, 吴振, 李从陆, 姜圣晓, 刘维, 谢育林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