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9759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与常规地震资料相比,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资料的方位角和炮检距分布范围较广且更均匀。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资料中富含的海量高品质宽方位地震信息,是地震数据处理面临的现实课题。近年来出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commonoffsetcommonazimuth,以下简称:coca)技术迅猛发展,coca技术工业界也称为炮检距向量片(offsetvectortile,简称ovt)技术或共炮检距向量片技术(commonoffsetvector,简称cov)技术,coca技术为最大程度地利用叠前偏移距、方位角信息提供了基础。该技术考虑了宽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同时该技术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有利于开展裂缝型储层预测工作。随着该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时至今日,coca技术已成为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核心技术,在复杂地震成像和储层描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是coca技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现有的获取方法是:1、将地震数据分选成n×m个交叉排列地震数据道集,n为在交叉排列观测系统中炮线的数目,m为在交叉排列观测系统中检波线的数目。2、根据炮线距和检波线距等距离,对交叉排列地震数据道集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进行编号。3、将每个交叉排列地震数据道集中同一象限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提取出来组合在一起,就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

按上述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较大,通常是炮线距或检波线距的2倍左右,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之间的偏移距 过渡存在跳变,尤其是围绕炮线和检波线交点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很大,会给最终成果数据体带来很强的采集脚印,不利于浅层成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及系统,可减小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的偏移距范围,降低偏移距分布的不连续性,使得道集之间的偏移距过渡更平滑。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包括:

将地震数据分选成n×m个十字排列域道集,n为观测系统中炮线的数目,m为观测系统中检波线的数目;

对每一个十字排列域道集,根据减半后的炮线距和减半后的检波线距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按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

进一步地,所述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包括:

将最靠近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以所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为中心,分别沿着炮线和检波线的方向,将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其中,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个边界点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为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余下的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条边界上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包括两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按顺序依次进行编号,包括:

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按顺序依次进行编号,包括:

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沿着炮检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个数与所述地震数据的覆盖次数相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系统,包括:

地震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地震数据分选成n×m个十字排列域道集,n为观测系统中炮线的数目,m为观测系统中检波线的数目;

划分模块,用于对每一个十字排列域道集,根据减半后的炮线距和减半后的检波线距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组合模块,用于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按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获取模块,用于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

进一步地,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将最靠近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以所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为中心,分别沿着炮线和检波线的方向,将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其中,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个边界点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为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余下的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条边界上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包括两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沿着炮检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个数与所述地震数据的覆盖次数相等。

本发明提供的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及系统,通过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将炮线距和检波线距减半后对每一十字排列域道集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再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进行编号,最后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减小了各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进而使得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减小,因此降低了偏移距分布的不连续性,使得道集之间的偏移距过渡更平滑,且确保了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具有最小偏移距,压制了采集脚印,更有利于浅层成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现有方法获得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二中划分十字排列域道集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二中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划分结果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 与采用现有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对比示意图;

图7是对采用上述二种划分方法得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将地震数据分选成n×m个十字排列域道集,n为观测系统中炮线的数目,m为观测系统中检波线的数目。

s102、对每一个十字排列域道集,根据减半后的炮线距和减半后的检波线距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一般地,炮线距和检波线距等距离,炮线距和检波线距减半后也是等距离,根据减半后的炮线距和减半后的检波线距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正方形小数据,每一正方形形小数据为一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s103、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按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具体地,将最靠近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以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为中心,分别沿着炮线和检波线的方向,将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其中,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个边界点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为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余下的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条边界上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 包括两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进行编号,可以是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或者还可以是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沿着炮检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s104、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

具体地,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以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为例,相比较现有技术获得的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偏移距缩小了一倍。位于其他位置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相比较现有技术获得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本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通过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将炮线距和检波线距减半后对每一十字排列域道集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再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进行编号,最后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减小了各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进而使得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减小,因此降低了偏移距分布的不连续性,使得道集之间的偏移距过渡更平滑,且确保了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具有最小偏移距,压制了采集脚印,更有利于浅层成像。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利用某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其中炮线距300米,检波线距300米,覆盖次数196(14×14)次。

首先结合图2说明现有的一种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图2为现有方法获得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方法按炮线距和检波线距等距离对十字排列域道集进行划分,图2所示共有196个不同颜色的方块-矩形单元,代表196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对该十字排列域道集的剖分,矩形单元的个数与覆盖次数相同,矩形单元在纵横 向的尺度分别等于炮线距和检波线距。矩形单元的编号采用分象限处理的方式,每个象限内部各有49个,都从1~49顺序编号,共计4×49=196=覆盖次数。可以看出,偏移距最小的前4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编号为1)围绕十字排列的中心(炮检线的交点),最小偏移距道集被平均分配给这4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中,其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围绕这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从小偏移距到大偏移距依次展开。这种划分方法的缺点是对近偏移距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而言,偏移距范围往往很大,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之间的偏移距过渡存在跳变,不利于偏移成像。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的具体过程。

图3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首先进行地震数据准备。包括原始地震数据读入、地震数据编辑、观测系统加载和时间域处理等。

s202、将地震数据分选成n×m个十字排列域道集,n为观测系统中炮线的数目,m为观测系统中检波线的数目。

s203、将炮线距、检波线距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即新的炮线距为300/2=150米,新的检波线距为300/2=150米。用减半后的炮线距、检波线距去划分十字排列域道集。图4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二中划分十字排列域道集后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于炮线距、检波线距各缩小一倍,得到的矩形单元的个数将是图2所示方法的4倍,即196×4=784。

s204、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进行编号。

具体地,对s203生成的784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矩形单元进行合并重组处理,将最靠近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以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为中心,分别沿着炮线和检波线的方向,将每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其中,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个边界点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为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余 下的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条边界上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包括两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由此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划分结果。图5为本发明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方法实施例二中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划分结果示意图,如图5所示,得到225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接着对这225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进行编号,可以是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或者还可以是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沿着炮检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如图5所示例,从十字排列域道集左下角开始计数为1,沿炮检线依次增加。之所以如此处理,是因为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穿过了炮检线,而不是沿着炮检线。这样,共形成225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看似多于理论上的196个单元,但注意到边界处只有半个单元,因此完整的单元还是196个,与理论相符。

从图5可见,重新组合后,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具有最小偏移距,其他的单元以此为中心螺旋形展开,同时偏移距也逐渐增大。

s205、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

图6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与采用现有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对比示意图,图6中(a)所示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图6中(b)所示为采用现有方法获取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这二个道集都来自各自划分方案的最小偏移距,即前者位于十字排列的中心,而后者紧邻十字排列中心。现有方法的偏移距范围达到100~800米,而基于十字排列中心的方法偏移距范围100~400米,缩小了一倍。

图7是对采用上述二种划分方法得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效果对比示意图,图7中(a)所示为对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效果图,图7中(b)所示为采用现有方法得到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效果图,本发明中基于十字排列中心的方法浅层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说明较小的偏移距范围意味着偏移距分布的一致性更好,更有利 于浅层的成像和高保真处理。

本发明以十字排列域道集的交点为中心,应用炮检线距减半的划分方案和单元重组技术,减小了各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进而使得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减小,且确保了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具有最小偏移距,降低了偏移距分布的不连续性,道集之间的偏移距过渡更平滑,解决了传统方法存在的偏移距范围过大、过渡存在跳变等问题,对于浅层成像、压制采集脚印、高保真处理都很有实用价值。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包括:地震数据处理模块11、划分模块12、组合模块13和获取模块14,其中,地震数据处理模块11用于将地震数据分选成n×m个十字排列域道集,n为观测系统中炮线的数目,m为观测系统中检波线的数目。划分模块12用于对每一个十字排列域道集,根据减半后的炮线距和减半后的检波线距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组合模块13用于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按顺序依次进行编号。获取模块14用于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

进一步地,划分模块12具体用于:

将最靠近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以所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为中心,分别沿着炮线和检波线的方向,将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其中,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个边界点的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为四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余下的位于十字排列域道集四条边界上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包括两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

可选的,划分模块12具体用于: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可选的,划分模块12具体用于:从边界点处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开始沿着炮检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编号。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 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系统,通过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划分模块将炮线距和检波线距减半后对每一十字排列域道集进行划分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组合模块再以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为中心,按照每四个相邻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单元合并为一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的原则获取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并对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进行编号,最后获取模块收集所有十字排列域道集中相同编号的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单元,得到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减小了各个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进而使得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域道集的偏移距范围减小,因此降低了偏移距分布的不连续性,使得道集之间的偏移距过渡更平滑,且确保了十字排列域道集中心具有最小偏移距,压制了采集脚印,更有利于浅层成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