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反演孔隙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160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反演孔隙度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煤炭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孔隙度反演的方法。



背景技术:

获取岩石孔隙度的主要方法是取岩心测定和物探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孔隙度与地震数据关系做了大量研究,比如利用伽马-伽马、视电阻率测井曲线来反演孔隙度,进而反映裂隙发育情况,但大多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很少将测井曲线反演应用到煤炭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就是利用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反演孔隙度,进而分析裂隙发育情况,充分利用测井数据资料,为煤炭领域研究裂隙发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

在煤炭勘探技术领域中为研究裂隙发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反演孔隙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利用物探手段获取时差声速测井曲线资料;步骤b,根据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导出岩石时差声速实际量化数据;步骤c,依据岩石时差声速实际量化数据,利用公式反演孔隙度数据;步骤d,根据孔隙度数据,利用autocad软件重构孔隙度曲线;步骤e,分析孔隙度反演曲线,推断岩石裂隙发育程度。

本发明的岩石孔隙度反演方法,首次将石油勘探领域中裂隙发育常用的测井反演方法应用到煤炭领域中,充分利用测井数据,更好反映矿区某深度范围内孔隙度的分布与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更直观表征裂隙发育情况,这为煤炭领域研究裂隙发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附图说明

此处用来说明的附图是为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为

本技术:
的一部分,但并不能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岩石孔隙度的反演方法流程图。

图2为某矿o2-1钻孔反演孔隙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所应用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岩石泥质含量的反演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a,利用物探手段获取时差声速测井曲线资料;

步骤b,根据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导出岩石时差声速实际量化数据;

步骤c,依据实际时差声速量化数据,利用公式反演孔隙度数据;

步骤d,根据反演孔隙度数据,利用autocad软件重构孔隙度曲线;

步骤e,分析孔隙度曲线,推断岩石裂隙发育程度。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上述每一步骤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a,利用物探手段获取天然放射性测井曲线资料。

步骤b,根据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导出岩石时差声速实际量化数据。在钻孔柱状图中截取某深度范围内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利用“getpl”插件,导出实际量化数据文本。

步骤c,依据实际时差声速量化数据,利用公式反演孔隙度数据。将岩石实际时差声速量化数据文本导入excel表格,利用时差与孔隙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lg(△t)=φlg(△tf)+(1-φ)lg(△tma)(1)

其中,δt为实测时差;

△tf为水流时差;

△tma为骨架时差。

采用孔隙度加权算法,即充填带的孔隙率为:

n=n泥vsh+(1-vsh)n灰(2)

其中,vsh为泥质含量,%;

n泥为本溪组为泥岩骨架时的孔隙度;

n灰为奥灰下部为灰岩骨架时的孔隙度。

步骤d,根据反演孔隙度数据,利用autocad软件重构孔隙度曲线。根据孔隙度数值,校正x坐标,与原y坐标组合为修正后的坐标;将修正后坐标输入autocad软件中,软件进行自动绘图,完成对孔隙度曲线的重构。如图2所示,为某矿o2-1钻孔反演孔隙度曲线反演图。

步骤e,分析孔隙度曲线,推断岩石裂隙发育程度。根据孔隙度反演曲线的波动程度和分布范围,分析不同区域下岩石裂隙发育程度。

本发明的岩石孔隙度反演方法,首次将石油勘探领域中裂隙发育常用的测井反演方法应用到煤炭领域中,充分利用测井数据,更好反映矿区某深度范围内孔隙度的分布与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更直观表征裂隙发育情况,这为煤炭领域研究裂隙发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所述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目的,过程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限定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反演孔隙度的方法,属于煤炭勘探技术领域,包括:利用物探手段获取时差声速测井曲线资料;根据时差声速测井曲线导出岩石时差声速实际量化数据;依据实际时差声速量化数据,利用公式反演孔隙度;根据反演孔隙度数据,利用AutoCAD软件重构孔隙度曲线;分析孔隙度曲线,推断岩石裂隙发育程度。本发明将石油勘探领域中裂隙发育常用的测井反演方法应用到煤炭领域中,充分利用测井数据,更好反映矿区某深度范围内岩石孔隙度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更直观表征裂隙发育情况,这为煤炭领域研究裂隙发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陈秀艳;刘启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4.13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