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BS技术的区域位置坐标采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6761发布日期:2018-12-19 05:5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LBS技术的区域位置坐标采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坐标采集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区域边界地理坐标信息的采集及绘制展现。



背景技术:

根据针对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考核监测指标要求,政府主管部门需通过了解园区当前已建设面积情况,来考核园区的规划建设指标是否完成。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普遍采用由园区上报已建设面积数据的手段,了解园区当前已建设面积情况。

由于涉及的园区数量较多,政府主管部门缺少足够的人力,针对园区上报的已建设面积数据进行实地核查校对,因此园区上报的数据存在准确性不确定的问题,从而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对园区的考核结果。

本发明提供了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采集园区边界坐标,并将采集的坐标数据转成在gis系统中可展示的图层,方便政府主管部门通过gis系统直观的了解掌握、审核校对园区当前的已建设面积情况,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园区考核结果的准确度。

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园区边界坐标采集的准确度,提高了gis系统中图层的绘制效率以及展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lbs技术的区域位置坐标采集方法,工作步骤为:

步骤(1):按照能够接受的压缩后距离偏差设置比较阈值,记为dmax;

步骤(2)在轨迹曲线首尾两点a,b之间连接一条直线ab,该直线为曲线的弦;

步骤(3)遍历曲线上其他所有点,求每个点到直线ab的距离,找到最大距离的点c,最大距离记为dmax;

步骤(4)比较该距离dmax与预先定义的阈值dmax大小,如果dmax<dmax,则将该直线ab作为曲线段的近似,曲线段处理完毕;

步骤(5)若dmax>=dmax,则使c点将曲线ab分为ac和cb两段,并分别对这两段进行(3)~(4)步处理;

步骤(6)当所有曲线都处理完毕时,依次连接各个分割点形成的折线,即为压缩后的轨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通过移动采集应用,利用html5调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的gps,获取采集者当前的位置坐标数据。

当采集者沿园区边界行进时,按照采集应用中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周期(默认3秒),自动按时间间隔周期采集采集者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从而实现采集者沿园区边界运行的轨迹坐标集数据,并且将所采集的轨迹坐标集数据存储在应用数据库中,以备调用。

采集过程中,基于所采集的位置坐标数据,通过采集应用,在gis图层中实时显示位置坐标点,并且将各位置坐标点用直线连接,展现采集者的行进轨迹,便于采集者及时确认所采集的轨迹坐标集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大部分园区的面积区域比较大,同时为了确保最终绘制的集聚区边界的准确而将采集时间间隔周期尽可能缩短,因此所采集的运行轨迹坐标点数量非常大,导致了采集应用在实时展示采集者行进轨迹时,由于所需加载的坐标点超出了采集应用的承载量,而导致应用在采集过程中自动终止并闪退。通过采用本发明方法,在确保轨迹距离误差小于可接受范围的基础上,针对所采集的行进轨迹坐标点进行压缩,减少采集应用在展示行进轨迹中所需加载的轨迹坐标点,解决由于坐标点加载过多而导致的采集应用自动终止闪退问题。

将采集并存储的园区边界坐标集数据,基于gis图层,在园区管理系统中读取后并绘制展现,由于采集时的时间间隔周期较短,因此所采集的轨迹坐标点较密集,在用直线连接后所形成的园区边界轮廓存在很多的棱角,为了确保所展示的园区边界轮廓较圆滑,同样通过采用本发明方法算法,在确保轨迹距离误差小于可接受范围的基础上,针对所采集的行进轨迹坐标点进行压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LBS技术的区域位置坐标采集方法,提供了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采集园区边界坐标,并将采集的坐标数据转成在GIS系统中可展示的图层,方便政府主管部门通过GIS系统直观的了解掌握、审核校对园区当前的已建设面积情况,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园区考核结果的准确度。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园区边界坐标采集的准确度,提高了GIS系统中图层的绘制效率以及展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辛颖梅;严晓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2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