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分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9315发布日期:2018-12-01 00:08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壤剖面划分方法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有枯落物覆盖下的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区分识别方法研究。



背景技术: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且这些“层次”大致呈水平状态,其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出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断面,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及对土壤分析鉴定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野外的实地调研中发现,枯落物的分解层和土壤层之间并没有便于区分的分界线,致使难以肉眼直观将分解层与土壤层区分。一般研究做法是通过人为判断该位置的“土”是枯落物分解层或是土壤层,这种人为判定不但具有人为主观性,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使得判断的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标准化的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区分识别方法,是对枯落层和土壤层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属于基础性的方法研究。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区分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进行实地勘测,确定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混合层的大致厚度,将所述混合层由上至下分为若干子层;

s2:现场测定所述若干子层的ph值,绘制ph值随深度变化的ph-h曲线;同时基于原样取土方法采集所述若干子层土样,进行实验室toc分析试验,绘制toc随深度变化的toc-h曲线;

s3:寻找所述toc-h曲线的突变点,将所述突变点对应的h值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

s4:将所述h值对应于ph-h曲线上,进而将ph-h曲线上h值对应的ph值作为野外勘测时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标准。

其中,所述混合层中toc的分布由上层向下层逐层递减,从而确保将有机碳含量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区分指标的可行性。

其中,将所述混合层由上至下分为若干子层时,层数视该混合层厚度而确定,既要考虑分层的可靠性,又要减小工作量。

其中,将所述toc-h曲线进行m-k检验,以寻找其突变点。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明确地给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对于枯落层与土壤的分别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完全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当被认为限于本文所提出的实施例。相反,附图与说明书一起例示本发明的一些示例实施例,并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方面。

在图中,为了例示清楚,尺寸可能被夸大。贯穿全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区分识别方法的逻辑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简单地通过例示的方式被示出和描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图和描述将被视为在本质上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区分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已被国际土壤学界公认的土壤剖面划分方法,将枯落物覆盖下的土壤归类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1分析,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区分识别可理解为淋溶层a2的识别,a2层以上即为枯落层。

研究发现,地表层结构中有机碳含量(toc)在土壤各层由上向下逐层递减,故可将toc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此处指淋溶层a2)的区分指标。然而,实际应用方面,在野外勘测时,toc测量较为繁杂,可根据a1、a2层的各自特点,选特定条件下a2层的ph值作为区分指标。

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原样取土方法基础上,将该“混合层”由上至下分为若干子层(层数视混合层厚度而定),对上述各子层分别使用便携式土壤酸碱度检测仪测量并记录ph、温度、土壤水分、盐分等参数,同时采集各子层土样做toc分析实验,绘制各参数随深度h变化的曲线;寻找toc-h曲线的突变点,将该突变点对应的h值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将此处h值对应于ph-h曲线上,将ph-h曲线上h值对应的ph值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标准,即可较为便捷地将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区分开。本方法能够明确地给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对于枯落层与土壤的分离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土壤中toc的分布由土壤上层向下逐层递减,从而确保将有机碳含量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区分指标的可行性。

其次,对于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区分识别可转化为淋溶层a2的识别,此处的淋溶层a2是在土壤剖面中由水分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土层,该层的特点是使易溶物质和细小土粒被淋失,营养元素含量减少,矿物质相对富集,质地较松,一般呈酸性且不易风化,有机质含量较低。

再者,将“混合层”进行由上至下的分层时,层数应视该混合层厚度而确定,既要考虑分层的可靠性,又要减小工作量。

进一步地,将得到的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进行m-k检验,寻找其突变点,待验证其合理性后,将其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

还需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方面,toc测量较为繁杂,可根据a1、a2层的各自特点,选特定条件下a2层的ph值作为区分指标,更具便利性与可操作性。

该方法能够明确地给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对于枯落层与土壤的分别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发明给出了野外实地调研过程中,枯落物分解层和土壤层之间判断的标准,对于枯落物及土壤的分开取样具有指导作用。

本发明能够较为明确地给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对于枯落层与土壤的分别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区分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进行实地勘测,确定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混合层的大致厚度,将混合层由上至下分为若干子层;S2:现场测定若干子层的PH值,绘制PH值随深度变化的PH‑H曲线;同时基于原样取土方法采集若干子层土样,进行实验室TOC分析试验,绘制TOC随深度变化的TOC‑H曲线;S3:寻找TOC‑H曲线的突变点,将突变点对应的H值作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S4:将H值对应于PH‑H曲线上,进而将PH‑H曲线上H值对应的PH值作为野外勘测时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标准。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明确地给出枯落物分解层与土壤层的分界线,对于枯落层与土壤的分别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振乾;秦天玲;严登华;聂汉江;史婉丽;石晓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07.23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