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角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3556发布日期:2019-11-13 01:5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接触角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轴承加工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接触角测量仪,具体来说是一种微型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测量仪,主要运用于微型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检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卖的仪器多是适用常规角接触轴承接触角的测量,且价格昂贵,对于适用于工厂微型角接触球轴承装配过程接触角测量的仪器目前还没有,角接触球轴承一般的生产过程都是以计算好的合套尺寸进行装配,即间接保证装配接触角,但对于微型角接触球轴承,其沟径尺寸等标准难以测量,其接触角单靠理论值无法严格保证,接触角的测量与配合的相互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故针对生产工厂多型号、方便现场使用的特点,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便捷的接触角测量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微型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生产现场测量的问题,并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角接触轴承的接触角测量装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为工厂开发生产多型号角接触球轴承提供精度保障。

按照本发明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角测量仪,包括安装支架、轴承座、芯轴、负荷压块和标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通过支柱相连的底座和上板,所述轴承座安装在上板的中部,所述芯轴安装在轴承座内,芯轴的上端伸出轴承座并设有负荷压块,所述负荷压块上设有标尺,标尺的下端设有平行于上板的指针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上设有角度盘。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的上端伸出上板,所述角度盘套设在轴承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芯轴的下端设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标尺通过连接杆与负荷压块相连,连接杆与负荷压块通过螺纹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更换型号方便,调整快捷;组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实现微型角接触球轴承生产过程中接触角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立柱、3-上板、4-待测件、5-标尺、6-连接杆、7-负荷压块、8-芯轴、9-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接触角测量仪,包括安装支架、轴承座9、芯轴8、负荷压块7和标尺5。其中,安装支架包括底座1和上板3,底座1和上板3的四角之间通过支柱2相连接。轴承座9通过螺钉安装在上板3的中部,芯轴8安装在轴承座9内,芯轴8的上端伸出轴承座9并设有负荷压块7,负荷压块7上设有标尺5,标尺5的下端设有平行于上板3的指针部。

使用时,将待测件4放于轴承座9上套在芯轴8的上端,负荷压块7的下端压在待测件4的内圈上,确定初始位置并标记(内圈位置可以通过标尺5位置标记,保持架可以通过记号笔标记),旋转内圈固定圈数停止,得到内圈与保持架的角度差即为接触角,其原理为利用轴承内外圈、保持架在旋转过程的速度差实现测量。

具体的,上板3上设有角度盘,便于旋转角度的读取。轴承座9的上端伸出上板3,角度盘套设在轴承座9伸出上板3的部分上,安装拆卸方便,无需固定。标尺5通过连接杆6与负荷压块7相连,连接杆6与负荷压块7通过螺纹配合,便于拆卸。

芯轴8的下端伸出轴承座9并设有配重块,用于加大负荷压块7作用在待测件4内圈上的压紧力,配重块可更换,通过不同重量的配重块模拟不同工件情况,如稳定性、轴承使用的预紧力大小,测量更为精准。

本发明利用角接触轴承内外圈、保持架在运转过程中的速度差的原理,内圈不动(或者外圈不动),转动轴承外圈(内圈),旋转一定圈数后,得到外圈(内圈)与保持架的角度差即是实际接触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轴承座9、芯轴8、负荷压块7和标尺5部分组件可更换(尺寸大小等)用于实现多型号产品接触角测量,对于生产型企业,可以大大节省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轴承加工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接触角测量仪,包括安装支架、轴承座、芯轴、负荷压块和标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通过支柱相连的底座和上板,所述轴承座安装在上板的中部,所述芯轴安装在轴承座内,芯轴的上端伸出轴承座并设有负荷压块,所述负荷压块上设有标尺,标尺的下端设有平行于上板的指针部。本发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更换型号方便,调整快捷;组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实现微型角接触球轴承生产过程中接触角的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徐思鹏;吴德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诚石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19.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