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2132发布日期:2020-07-07 13: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压实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因此路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公路进行压实度检测指标是反应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公路压实度检测设备是压实度检测的必要设备,目前市场上的公路进压实度检测设备结构复杂,重量大,制造成本高,在施工现场移动不方便。

如专利授权号为cn207775677u,专利名称为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安装台与齿轮轴,所述安装台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安装台顶部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齿轮轴的顶部通通孔延伸至安装台的顶部以外,所述齿轮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齿轮轴的底部通过通孔并贯穿机架的下表面延伸至机架的中部,所述齿轮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利用电动机驱动齿轮与齿轮轴啮合实现活塞下压,一来采用齿轮轴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二来整体设备的重量大,施工现场移动不方便。

如cn206223620u公开了一种公路压实度试验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和筒体,在筒体的竖向外侧壁的顶端固定设有下环形支座,在下环形支座的上方设有上环形支座,并且上环形支座和下环形支座之间通过多个顶部螺栓进行连接,筒体上方还设有液压缸,液压缸通过固定架与上环形支座固定连接,利用液压缸活塞杆直接下压为液体加压,筒体内壁的液体很容易造成活塞杆及液压缸密封件修饰或损坏,导致使用过程中液压缸易出现漏油泄压。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公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

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包括带刹车滚轮、推车、千斤顶、升降把手、支撑杆、连接杆、推杆、缸体、支架、加水口、端盖、测量块、顶环、通孔、连接管、测量杯、压力表和密封圈;推车下端固接有若干带刹车滚轮,所述推车上铰接有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安装有一升降把手,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千斤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车铰接,所述千斤顶推杆末端与一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推杆铰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有一伸入缸体内腔的活塞,所述缸体固接在所述推车上端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立板和筋板,所述缸体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一立板,所述立板固定在所述推车上,两所述立板之间固接有若干筋板,所述缸体左侧开口处螺纹连接有一端盖,所述端盖内侧面固接有一支撑测量块的顶环,所述测量块放入所述缸体腔体内部,所述测量块右侧端面上安装有一与所述缸体内腔配合的密封圈,所述缸体上端设有一带堵头的加水口,所述缸体下端连接有一压力表,所述缸体下端的通孔连接有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端伸入测量杯内部,所述测量杯放置在所述推车上。

优选地,所述测量杯采用透明带刻度塑料筒体。

优选地,所述推杆末端的活塞可沿所述缸体内腔左右移动。

优选地,所述活塞移动的左右极限位置可到达所述缸体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缸体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且设有长度刻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千斤顶活塞杆的伸长驱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推动推杆及活塞沿着缸体内壁移动,间接利用千斤顶活塞杆伸长对液体加压,千斤顶活塞杆不直接与液体接触,使用寿命长,千斤顶内置单向阀锁紧不易出现泄漏;

2、本实用新型采用便于移动的推车结构设计,整体设备结构简单,质量轻,在施工现场移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缸体与支架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剖视结构图。

图中:

1-带刹车滚轮、2-推车、3-千斤顶、4-升降把手、5-支撑杆、6-连接杆、7-推杆、8-缸体、9-支架、10-加水口、11-端盖、12-测量块、13-顶环、14-通孔、15-连接管、16-测量杯、17-压力表、18-立板、19-筋板、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包括带刹车滚轮1、推车2、千斤顶3、升降把手4、支撑杆5、连接杆6、推杆7、缸体8、支架9、加水口10、端盖11、测量块12、顶环13、通孔14、连接管15、测量杯16、压力表17和密封圈20;推车2下端固接有若干带刹车滚轮1,推车2上铰接有一千斤顶3,千斤顶3上安装有一升降把手4,支撑杆5一端与千斤顶3铰接,另一端与推车2铰接,千斤顶3推杆末端与一连接杆6铰接,连接杆6另一端与推杆7铰接,推杆7另一端连接有一伸入缸体8内腔的活塞,缸体8固接在推车2上端的支架9上,支架9包括立板18和筋板19,缸体8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一立板18,立板18固定在推车2上,两立板18之间固接有若干筋板19,缸体8左侧开口处螺纹连接有一端盖11,端盖11内侧面固接有一支撑测量块12的顶环13,测量块12放入缸体8腔体内部,测量块12右侧端面上安装有一与缸体8内腔配合的密封圈20,缸体8上端设有一带堵头的加水口10,缸体8下端连接有一压力表17,缸体8下端的通孔14连接有一连接管15,连接管15下端伸入测量杯16内部,测量杯16放置在推车2上,测量杯16采用透明带刻度塑料筒体,推杆7末端的活塞可沿缸体8内腔左右移动,活塞移动的左右极限位置可到达缸体8的左右两侧,缸体8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且设有长度刻度值。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手动按压千斤顶3上的升降把手4为千斤顶3加压,使得千斤顶3上的活塞杆伸长,活塞杆驱动连接杆6使得推杆7推动其末端的活塞沿着缸体8的内壁移动,缸体8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且设有长度刻度值,可清楚观测活塞的直线位移,此外,缸体8下端连接有一压力表17,利用千斤顶3活塞杆伸长驱动缸体8内部活塞移动的过程中可直观观测缸体8内部的水压,缸体8内部的水会经由公路取样的测量块12内部的缝隙由右侧渗入进入测量块12左侧,最后经由通孔14、连接管15进入到测量杯16的内部,测量杯16内部的水量占总注水量的百分比得出测量块12的压实数据,具有检测直观,工作可靠,间接利用千斤顶活3塞杆伸长对液体加压,千斤顶3活塞杆不直接与液体接触,使用寿命长,千斤顶3内置单向阀锁紧不易出现泄漏,采用便于移动的推车结构设计,整体设备结构简单,质量轻,在施工现场移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工作可靠。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包括带刹车滚轮(1)、推车(2)、千斤顶(3)、升降把手(4)、支撑杆(5)、连接杆(6)、推杆(7)、缸体(8)、支架(9)、加水口(10)、端盖(11)、测量块(12)、顶环(13)、通孔(14)、连接管(15)、测量杯(16)、压力表(17)和密封圈(20);推车(2)下端固接有若干带刹车滚轮(1),所述推车(2)上铰接有一千斤顶(3),所述千斤顶(3)上安装有一升降把手(4),支撑杆(5)一端与所述千斤顶(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车(2)铰接,所述千斤顶(3)推杆末端与一连接杆(6)铰接,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与推杆(7)铰接,所述推杆(7)另一端连接有一伸入缸体(8)内腔的活塞,所述缸体(8)固接在所述推车(2)上端的支架(9)上,所述支架(9)包括立板(18)和筋板(19),所述缸体(8)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一立板(18),所述立板(18)固定在所述推车(2)上,两所述立板(18)之间固接有若干筋板(19),所述缸体(8)左侧开口处螺纹连接有一端盖(11),所述端盖(11)内侧面固接有一支撑测量块(12)的顶环(13),所述测量块(12)放入所述缸体(8)腔体内部,所述测量块(12)右侧端面上安装有一与所述缸体(8)内腔配合的密封圈(20),所述缸体(8)上端设有一带堵头的加水口(10),所述缸体(8)下端连接有一压力表(17),所述缸体(8)下端的通孔(14)连接有一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下端伸入测量杯(16)内部,所述测量杯(16)放置在所述推车(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杯(16)采用透明带刻度塑料筒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7)末端的活塞可沿所述缸体(8)内腔左右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移动的左右极限位置可到达所述缸体(8)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8)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且设有长度刻度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压实度检测装置,包括推车下端固接有若干带刹车滚轮,所述推车上铰接有一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安装有一升降把手,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千斤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车铰接,所述千斤顶推杆末端与一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推杆铰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有一伸入缸体内腔的活塞,所述缸体固接在所述推车上端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立板和筋板,所述缸体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一立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千斤顶活塞杆的伸长驱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推动推杆及活塞沿着缸体内壁移动,间接利用千斤顶活塞杆伸长对液体加压,千斤顶活塞杆不直接与液体接触,使用寿命长,千斤顶内置单向阀锁紧不易出现泄漏。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斌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