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放电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736发布日期:2020-05-26 17:05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放电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颗粒放电模型。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全封闭式组合电器(gis)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发电厂等高压输变电系统中。局部放电现象是gis内部绝缘损坏的外在表现,而金属颗粒放电是gis局部放电的一种典型故障,其主要由设备安装过程或开关动作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引起的,且此类金属微粒会随着内部电场的周期性变化产生随机性移动或者跳动现象,随着跳动幅度的增大对设备可造成击穿危险。

通过gis模拟装置的颗粒放电模型可进行金属颗粒放电机理分析,从而研究金属颗粒放电放电本身特有的性质,为实际研究局部放电的检测技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现有的颗粒放电模型结构大多较为复杂,且通常需要通过敲击壳体使颗粒之间发生有效碰撞,才能产生放电信号,这就会使得模型不容易放电或者放电特征不明显,从而影响模拟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支撑柱、绝缘套筒和第二电极,上述绝缘支撑柱、绝缘套筒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用于存放金属颗粒的空腔,且上述绝缘支撑柱的下端固设有用于撞击金属颗粒的铜棒。

进一步,上述绝缘套筒侧壁设有一与上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上述铜棒设有外螺纹,上述绝缘套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于上述铜棒,下端螺纹连接于上述第二电极。

进一步,上述绝缘支撑柱上端设有一安装孔,上述第一电极的下端螺纹插接于上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上述绝缘支撑柱和绝缘套筒均由聚四氟乙烯或者环氧树脂制成。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凸于空腔内的铜棒,可增加金属颗粒的有效碰撞机率,并真实模拟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颗粒缺陷放电现象,为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可靠耐用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模拟出不同颗粒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颗粒缺陷放电特征,还能模拟出不同介质中颗粒缺陷的放电特征,并且模拟的颗粒放电真实可靠,对gis局放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1、绝缘支撑柱2、绝缘套筒3和第二电极4,绝缘支撑柱2、绝缘套筒3和第二电极4之间形成用于存放金属颗粒的空腔5,且绝缘支撑柱2的下端固设有用于撞击金属颗粒的铜棒21。其中,第一电极1为接地电极,其上端螺纹连接于gis模拟装置的模型调节杆下端,第二电极4为高压金属电极,其下端连接于gis模拟装置的高压端。实验时,空腔5内的金属颗粒受到的电场力大于自身重力,开始在空腔5内自由碰撞,从而产生局部放电现象,通过设置外凸于空腔5内的铜棒21,可使金属颗粒与铜棒21发生碰撞,从而增加金属颗粒的有效碰撞机率,并真实模拟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颗粒缺陷放电现象,为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可靠耐用等优点。

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绝缘套筒3侧壁设有一与空腔5相连通的通孔31,该通孔31可用于充气、抽气和灌油等操作,使得该颗粒放电模型可模拟出不同介质中颗粒缺陷的放电特征。

参照图1和2,具体地,铜棒21设有外螺纹,绝缘套筒3的上端螺纹连接于铜棒21,下端螺纹连接于第二电极4,由此可便于拆装绝缘套筒3或者第二电极4,进而更换空腔5内的金属颗粒,使得该颗粒放电模型可模拟出不同颗粒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颗粒缺陷放电特征。

参照图1和2,作为优选方案:绝缘支撑柱2上端设有一安装孔22,第一电极1的下端螺纹插接于安装孔22内。

参照图1和2,作为优选方案:第二电极4呈倒t字形,从而可确保第二电极2稳固地连接于gis模拟装置的高压端。

参照图1和2,作为优选方案:绝缘支撑柱2和绝缘套筒3均由聚四氟乙烯或者环氧树脂制成。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支撑柱、绝缘套筒和第二电极,所述绝缘支撑柱、绝缘套筒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用于存放金属颗粒的空腔,且所述绝缘支撑柱的下端固设有用于撞击金属颗粒的铜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筒侧壁设有一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设有外螺纹,所述绝缘套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铜棒,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撑柱上端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极的下端螺纹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撑柱和绝缘套筒均由聚四氟乙烯或者环氧树脂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颗粒放电模型,涉及电力设备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支撑柱、绝缘套筒和第二电极,绝缘支撑柱、绝缘套筒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用于存放金属颗粒的空腔,且绝缘支撑柱的下端固设有用于撞击金属颗粒的铜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凸于空腔内的铜棒,可增加金属颗粒的有效碰撞机率,并真实模拟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颗粒缺陷放电现象,为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可靠耐用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远;贺鹏;邓敏;武少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相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