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5654发布日期:2020-08-14 18:3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



背景技术:

芯片,又称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芯片就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是集成电路的载体,由晶圆分割而成。

目前市场上的芯片因功能齐全、方便小巧等优点得到广泛的使用,加快了社会的进步,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芯片小巧,制造起来很麻烦,造成生产后残次品数量较多,在将晶元芯片装设在u盘的pcb板上前,需要将芯片移动至检测装置下进行检测。

现有检测方式均通过人工进行肉眼识别,这样造成人力物力的损耗,不利于芯片的固定,容易使得芯片发生偏移,影响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本实用新型压片将安置槽的开口盖住并固定芯片,开槽的作用是便于ccd检测仪拍摄芯片,压片有利于芯片的固定,方便芯片的安全输送,避免输送时发生偏移,有利于ccd检测仪准确对芯片,提高一体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压片,所述压片包括连接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处设置有开槽;所述载具本体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片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压片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套设于转轴另一端上的驱动齿轮,所述载具本体的侧端设置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运动件设置有l形连接块,所述l形连接块的一端与无杆气缸的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l形连接块包括第一长条部和第二长条部,所述第一长条部的一端与无杆气缸的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条部的一端与第一长条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条部的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l形连接块的第一长条部和第二长条部一体成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本体设置于载具本体的侧端,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同步齿轮,所述转轴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同步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压片的连接部和遮挡部一体成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载具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滑座、与滑座传动连接的丝杆和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压片,所述压片包括连接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处设置有开槽;所述载具本体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片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压片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压片将安置槽的开口盖住并固定芯片,开槽的作用是便于ccd检测仪拍摄芯片,压片有利于芯片的固定,方便芯片的安全输送,避免输送时发生偏移,有利于ccd检测仪准确对芯片,提高一体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l形连接块与无杆气缸、齿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载具本体与第二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6,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包括载具本体1,所述载具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容置槽2,所述载具本体1的上端还设置有压片3,所述压片3包括连接部31和遮挡部32,所述遮挡部32处设置有开槽33;所述载具本体1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片3转动的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与压片3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4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5。

本实施例将芯片放入容置槽2内,第一驱动机构5驱动压片3转动180度,将安置槽2打开,将芯片放入安置槽2内,第一驱动机构5再驱动压片3反转动180度,压片3将安置槽41的开口盖住并固定芯片,开槽33的作用是便于ccd检测仪拍摄芯片,遮挡部32遮挡住芯片,压片45有利于芯片的固定,方便芯片的安全输送,避免输送时发生偏移,有利于ccd检测仪准确对芯片,提高一体化程度。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套设于转轴4另一端上的驱动齿轮61,所述载具本体1的侧端设置有无杆气缸62,所述无杆气缸62的运动件设置有l形连接块63,所述l形连接块63的一端与无杆气缸62的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块63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64,所述齿条64与驱动齿轮61啮合,无杆气缸62的运动件运动,带动l形连接块63一起运动,l形连接块63一端的齿条64驱动驱动齿轮61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驱动压片3转动180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接块63包括第一长条部631和第二长条部632,所述第一长条部631的一端与无杆气缸62的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条部632的一端与第一长条部6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条部632的另一端与齿条6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接块63的第一长条部631和第二长条部632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片3的连接部31和遮挡部32一体成型设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载具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滑座7、与滑座7传动连接的丝杆8和用于驱动丝杆8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将芯片放置在载具本体1的容置槽2内,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丝杆8转动,带动载具本体1的移动使得芯片移动,有利于芯片的输送,芯片输送至ccd检测仪的下方。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与丝杆8传动连接,第二电机9驱动丝杆8转动。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65,所述第一电机65的本体设置于载具本体1的侧端,所述第一电机65的电机轴设置有同步齿轮66,所述转轴4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61,所述驱动齿轮61与同步齿轮66通过同步带67传动连接,第一电机65的电机轴驱动同步齿轮66转动,同步齿轮66同步驱动驱动齿轮61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驱动压片3转动180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压片,所述压片包括连接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处设置有开槽;所述载具本体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片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压片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套设于转轴另一端上的驱动齿轮,所述载具本体的侧端设置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运动件设置有l形连接块,所述l形连接块的一端与无杆气缸的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块包括第一长条部和第二长条部,所述第一长条部的一端与无杆气缸的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条部的一端与第一长条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条部的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块的第一长条部和第二长条部一体成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本体设置于载具本体的侧端,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同步齿轮,所述转轴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同步齿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的连接部和遮挡部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滑座、与滑座传动连接的丝杆和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检测装置的载具结构,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载具本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压片,所述压片包括连接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处设置有开槽;所述载具本体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片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压片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压片将安置槽的开口盖住并固定芯片,开槽的作用是便于CCD检测仪拍摄芯片,压片有利于芯片的固定,方便芯片的安全输送,避免输送时发生偏移,有利于CCD检测仪准确对芯片,提高一体化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薛昌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云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