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5380发布日期:2020-09-23 00:2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摄像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信息、微电子、网络通信、数字视频、多媒体技术及传感技术的发展,安防监控技术已由传统的模拟走向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增加,现代高新技术几乎在安防监控系统中都有应用或即将应用。现代传感技术中发展迅速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全防范系统中也开始得到了应用。

在防疫工作中,常使用测温摄像机对人流量较大的场所的人们进行体温监测,但是现有的测温摄像机为固定式,角度不能调节,固定在一点测体温,当这种摄像头安装在机器人上时,不太实用,当人身高高时,检测不到人脸,遇到身高比较矮的儿童时,也会出现检测不到人脸的情况,影响测温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包括测温摄像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测温摄像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测温摄像机转动安装在u型架的内侧,所述测温摄像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耳,固定耳包括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所述u型架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滑动轴套,所述第一固定耳转动安装在滑动轴套内,所述u型架的外侧壁靠近滑动轴套的位置设置有端盖,端盖通过固定螺钉与u型架固定安装,所述u型架与滑动轴套相对一侧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贯穿u型架的侧壁,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固定耳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的外侧位于测温摄像机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u型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舵机。

优选的,所述u型架通过固定板夹紧固定在机器人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均匀圆柱形结构,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六棱孔,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六棱柱,且六棱孔与六棱柱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六棱柱的中轴线贯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的中心点。

优选的,所述滑动轴套与第一固定耳上的六棱孔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测温摄像机在检测人体温度时,测温摄像机的中心始终对准人的面部,测温摄像机与人的水平距离为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测温摄像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的配合,完成对人体温的快速测量,并且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驱动装置带动测温摄像机围绕着u型架内侧转动,完成不同角度的调节,滑动轴套辅助转动,整套装置通过u型架与固定板夹紧固定在机器人上;摄像机两端有固定耳,中间为六棱孔,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通过六棱孔与六棱柱的配合,可驱动摄像机转动;驱动装置通过六棱孔驱动摄像机转动,滑动轴套辅助摄像机定位也通过此六棱孔转动,整个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温环节更加准确,适应身高范围广,精度高,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温摄像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温摄像机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测温摄像机;2、驱动装置;3、u型架;4、固定耳;401、第一固定耳;402、第二固定耳;5、滑动轴套;6、端盖;7、固定板;8、固定螺栓;9、六棱孔;10、六棱柱;11、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包括测温摄像机1、驱动装置2和控制模块,测温摄像机1、驱动装置2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测温摄像机1转动安装在u型架3的内侧,测温摄像机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耳4,固定耳4包括第一固定耳401和第二固定耳402,u型架3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滑动轴套5,第一固定耳401转动安装在滑动轴套5内,u型架3的外侧壁靠近滑动轴套5的位置设置有端盖6,端盖6通过固定螺钉11与u型架3固定安装,u型架3与滑动轴套5相对一侧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贯穿u型架3的侧壁,且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与第二固定耳402固定连接,u型架3的外侧位于测温摄像机1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与u型架3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耳401和第二固定耳402均匀圆柱形结构,第一固定耳401和第二固定耳40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六棱孔9,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六棱柱10,且六棱孔9与六棱柱10间隙配合。

工作原理:

在该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固定板7将整个装置固定安装在机器人上,然后将机器人移动到指定的温度检测点,将该装置与电源接通,当人走近测温摄像机1时,控制模块将通过测温摄像机1的可见光摄像机,自动识别人脸,并调节角度,使得测温摄像机1实时对准人脸,当到达1m距离时检测体温,上报体温数据。

在对测温摄像机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驱动装置2工作,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带动六棱柱10转动,通过六棱柱10与六棱孔9的配合,带动固定耳4转动,从而带动整个测温摄像机1转动,同时第一固定耳401在滑动轴套5与u型架3的内侧壁转动安装,驱动装置2通过六棱柱10驱动摄像机转动,滑动轴套5辅助测温摄像机1定位也通过此六棱孔转动。

当遇到待测者身高较高时,摄像机向上自动调节角度,中心对准人面部;当遇到待测者身高较低时,摄像机向下自动调节角度,中心对准人面部,正常身高175cm,正对摄像机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包括测温摄像机(1)、驱动装置(2)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摄像机(1)、驱动装置(2)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测温摄像机(1)转动安装在u型架(3)的内侧,所述测温摄像机(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耳(4),固定耳(4)包括第一固定耳(401)和第二固定耳(402),所述u型架(3)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滑动轴套(5),所述第一固定耳(401)转动安装在滑动轴套(5)内,所述u型架(3)的外侧壁靠近滑动轴套(5)的位置设置有端盖(6),端盖(6)通过固定螺钉(11)与u型架(3)固定安装,所述u型架(3)与滑动轴套(5)相对一侧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贯穿u型架(3)的侧壁,且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与第二固定耳(402)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3)的外侧位于测温摄像机(1)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与u型架(3)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为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3)通过固定板(7)夹紧固定在机器人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耳(401)和第二固定耳(402)均匀圆柱形结构,第一固定耳(401)和第二固定耳(40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六棱孔(9),所述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六棱柱(10),且六棱孔(9)与六棱柱(10)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柱(10)的中轴线贯穿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的中心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套(5)与第一固定耳(401)上的六棱孔(9)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摄像机(1)在检测人体温度时,测温摄像机(1)的中心始终对准人的面部,测温摄像机(1)与人的水平距离为1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防疫测温装置,涉及测温摄像机技术领域,包括测温摄像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测温摄像机转动安装在U型架的内侧,测温摄像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耳,固定耳包括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U型架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滑动轴套,第一固定耳转动安装在滑动轴套内,U型架与滑动轴套相对一侧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测温摄像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的配合,完成对人体温的快速测量,并且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驱动装置带动测温摄像机围绕着U型架内侧转动,完成不同角度的调节,整个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温环节更加准确,适应身高范围广,精度高,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猛;吴世超;吴青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吕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