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0839发布日期:2021-06-29 23:3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勘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



背景技术: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total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全站仪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在使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勘测时往往需要将勘测的数据进行记录,而现有的全站仪在进行工程勘测时没有记录板,这导致工程测量人员记录数据非常不便;全站仪属于高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机器的振动会对测量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测绘的数据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全站仪进行工程勘测时往往需要将勘测的数据进行记录,而现有的全站仪在进行工程勘测时没有记录板,这导致工程测量人员记录数据非常不便;全站仪属于高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机器的振动会对测量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测绘的数据不够精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记录板槽,所述设备本体一侧顶部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设备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通过减振弹簧与中空减振座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空减振座的内壁粘结有减振垫,所述中空减振座的外表面与旋转座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座外表面一侧的顶部通过合页与连接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记录板,所述记录板的一侧放置在记录板槽内,且所述记录板顶部的一侧与限位块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座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与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与中空减振座的外表面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空减振座的外表面和旋转座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所述旋转座的直径大于中空减振座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振垫为软体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本体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操作台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旋转座、连接架、记录板、记录板槽和限位块的配合,中空减振座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旋转座,旋转座通过合页与连接架铰接,连接架的一端与记录板固定连接,记录板放置于记录板槽内再通过限位块固定,从而在设备本体上增加了记录装置,使用时,转动限位块,使记录板从记录板槽内分离,因为合页只能向外运动90度,所以与记录板槽分离的记录板与地面平行,通过转动旋转座将记录板移动到需要位置,再通过固定螺栓对旋转座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方便记录的目的;

2、通过中空减振座、减振弹簧和减振垫的配合,设备本体底端连接的连接柱的底端通过减振弹簧与中空减振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中空减振座的内壁粘结有减振垫,从而达到给设备本体减振减小测量误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减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本体;2、连接柱;3、减振垫;4、中空减振座;5、减振弹簧;6、旋转座;7、连接架;8、记录板槽;9、记录板;10、限位块;11、提手;12、固定螺栓;13、操作台;14、显示屏;15、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记录板槽8,设备本体1一侧顶部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0,设备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底端通过减振弹簧5与中空减振座4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中空减振座4的内壁粘结有减振垫3,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与旋转座6的内壁螺纹连接,旋转座6外表面一侧的顶部通过合页与连接架7的一端铰接,连接架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记录板9,记录板9的一侧放置在记录板槽8内,且记录板9顶部的一侧与限位块10卡接。

优选的,设备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手11,用于对设备本体1进行移动,保护设备本体1的镜头安全;旋转座6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固定螺栓12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栓12的底端与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相接触,用于对旋转座6进行固定,保证记录板9的稳定性;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和旋转座6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旋转座6的直径大于中空减振座4的直径,用于对中空减振座4和旋转座6之间进行固定,也帮助旋转座6旋转;减振垫3为软体橡胶材料制成;设备本体1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台13,操作台13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4,操作台13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按钮15。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将装置固定在地面或三脚架上,设备本体1的底端连接的连接柱2的底端通过减振弹簧5与中空减振座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中空减振座4的内壁粘结有减振垫3,从而达到在外接环境下降低设备本体1因为外界因素而造成设备振动,减小测量误差,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旋转座6,旋转座6通过合页与连接架7铰接,连接架7的一端与记录板9固定连接,记录板9放置于记录板槽8内再通过限位块10固定,从而在设备本体1上增加了记录装置,使用时,转动限位块10,使记录板9从记录板槽8内分离,因为合页只能向外运动90度,所以与记录板槽8分离的记录板9与地面平行,通过转动旋转座6将记录板9移动到需要位置,再通过固定螺栓12对旋转座6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方便记录的目的。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记录板槽(8),所述设备本体(1)一侧顶部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0),所述设备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底端通过减振弹簧(5)与中空减振座(4)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空减振座(4)的内壁粘结有减振垫(3),所述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与旋转座(6)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座(6)外表面一侧的顶部通过合页与连接架(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架(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记录板(9),所述记录板(9)的一侧放置在记录板槽(8)内,且所述记录板(9)顶部的一侧与限位块(10)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手(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6)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与固定螺栓(12)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螺栓(12)的底端与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减振座(4)的外表面和旋转座(6)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且所述旋转座(6)的直径大于中空减振座(4)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3)为软体橡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操作台(13),所述操作台(13)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4),所述操作台(13)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按钮(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记录板槽,设备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端通过减振弹簧与中空减振座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中空减振座的内壁粘结有减振垫,中空减振座的外表面旋转座的内壁螺纹连接,旋转座外表面一侧的顶部通过合页与连接架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记录板,记录板的一侧放置与记录板槽内,且记录板顶部的一侧与限位块卡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勘测工程用便于记录的全站仪,旋转座、连接架、记录板、记录板槽和限位块的配合,实现了方便记录,中空减振座、减振弹簧和减振垫的配合,给设备本体减振,减小测量误差。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地矿第一地质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