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暗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3567发布日期:2021-08-03 13:0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微波暗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暗室。



背景技术:

微波暗室进行天线性能测试时,暗室的内壁(包括顶壁和侧壁)需要贴吸波材料,目的在于减少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因为遇到内壁的所产生的杂波(包括绕射、散射波等)。

吸波材料的存在虽然致力于降低杂波干扰,但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吸波材料其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也各不相同,并且,电磁波的入射角度不同,其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依然会误导测试雷达将杂波信号误认为目标物发射的信号而产生误判。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置暗室内壁吸波材料,以尽可能的减少吸波材料本身对测试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波暗室及微波暗室中吸波结构的布置方法,旨在通过设置暗室内壁吸波材料的布局方式,尽可能大的减少吸波材料本身对被测件性能测试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波暗室,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被测件dut正对面;所述第一侧壁内的、以被测件dut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为圆心,r=l×tgθ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铺设有尖锥形吸波材料;其中,所述θ为根据吸波能力所确定的吸波材料所对应的最大入射角。

进一步地,上述微波暗室中,还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内,基于被测件dut的电磁波角度发射范围±φ所覆盖的区域,设置有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微波暗室中,在所述第一侧壁中,基于被测件dut的电磁波角度发射范围±φ所覆盖的区域内,设置有圆形或劈形吸波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微波暗室中,所述角度发射范围±φ为±60°。

进一步地,上述微波暗室中,所述最大入射角θ通过测试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从不同角度入射至吸波材料时电磁波被吸收的能力的确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析尖锥形吸波材料与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吸波材料的布置进行设计,进一步消除侧壁杂波,提高内壁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率,降低测试系统本身对测试带来的环境干扰。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尖锥形吸波材料电磁波吸收示意图;

图2为圆形吸波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波暗室实施例中,基于试验确定吸波材料对应的最大入射角θ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微波暗室实施例中,侧壁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尖锥形吸波材料和圆形吸波材料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1为尖锥形吸波材料电磁波吸收示意图。当电磁波从图示的0°方向入射(即从尖端附近入射),阻抗匹配好,电磁波能够被很好地吸收。但随着入射角度的逐渐增大,例如,当电磁波从70°左右入射时,电磁波打在尖锥形吸波材料的平面上,较多比例的能量被反射,因此电磁波的吸收效果差。

再参照图2,图2为圆形吸波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示意图。当电磁波以70°左右的入射角打在圆形吸波材料上时,因为圆形吸波材料的侧边为曲面,因此,其阻抗匹配显然好于平面,更多的电磁波被吸收,相对少的电磁波被发射。但当电磁波以直接入射到圆形吸波材料的正面时(例如0°位置的电磁波),相对于尖锥形吸波材料,其电磁波的吸收率又变差。

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尖锥形吸波材料与圆形吸波材料(一般可以为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在电磁波的吸收上各有优势。

申请人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一种微波暗室结构。参照图3,对实用新型微波暗室的结构做进一步地说明。

本实施例微波暗室包括内壁。其中的内壁包括顶壁、底壁和四个侧壁。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其中三个侧壁有关,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位于被测件dut正对面,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且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内壁相对。

被测件dut至第一侧壁的距离l。

根据吸波能力所确定的暗室内壁的吸波材料所对应的最大入射角为θ,可以通过试验确定。

参照图3所示,其中的水平轴代表电磁波的频率,从图可以看出,频率范围从100mhz到100ghz。纵轴代表吸波材料的吸波率,从0db到-100db,曲线a、b、c、d、e、f和g分别代表被测件dut发出的电磁波从不同角度入射吸波材料时,吸波材料的电磁吸收能力。图中示出了10°、20°、30°、40°、50°、60°和70°电磁波入射角时,吸波材料的电磁波吸收能力曲线。

从该图3可以看出,针对本次试验所选定的吸波材料,其对应的θ可以设置为50°。

在实际实施中,另一种做法是,根据微波暗室的几何尺寸,确定θ角的大小,然后测试不同材质的吸波材料,找到最大入射角为θ的材料,然后进行粘贴。

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波暗室实施例中,侧壁的布局的俯视图。其中第一侧壁表示为abce所在的直线,第二侧壁表示为cd所在的直线,第三侧壁表示为ef所在的直线。

与待测件正对的第一侧壁上,以被测件dut在第一侧壁的投影为圆心,r=l×tgθ为半径,在第一侧壁上确定的圆形区域内,铺设尖锥形吸波材料,在图4中表示为直线ab所包括的区域。

在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内,基于被测件dut的电磁波角度发射范围±φ所覆盖的区域,设置有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在本实施例中,φ取50°。

并且,在所述第一侧壁中,基于被测件dut的电磁波角度发射范围±50°所覆盖的区域内,除去已经设置尖锥形吸波材料的区域,其他区域优选设置圆形或劈形吸波材料。当然,也可能经过测算或者计算,选择的吸波材料对应的θ角使得与待测件dut正对的第一侧壁整面都用尖锥形吸波材料。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第二侧壁位于直线od以外的区域,第三侧壁位于of以外的区域由于不在雷达电磁波的辐射范围内,因此对于吸波材料并不做限定,可以为诸如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也可以为尖锥形吸波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分析尖锥形吸波材料与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吸波材料的布置进行设计,进一步消除侧壁杂波,提高内壁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率,降低测试系统本身对测试带来的环境干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位于被测件dut正对面;

在所述第一侧壁内,以被测件dut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为圆心,r=l×tgθ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铺设有尖锥形吸波材料;其中,所述θ为根据吸波能力所确定的吸波材料所对应的最大入射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

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内壁相对;

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内,基于被测件dut的电磁波角度发射范围±φ所覆盖的区域,设置有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侧壁中,基于被测件dut的电磁波角度发射范围±φ所覆盖的区域内,设置有圆形或劈形吸波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发射范围±φ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入射角θ通过测试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从不同角度入射至吸波材料时电磁波被吸收的能力的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测件dut为雷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暗室,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被测件DUT正对面;所述第一侧壁内、以被测件DUT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为圆心,R=L×tgθ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铺设有尖锥形吸波材料;其中,所述θ为根据吸波能力所确定的吸波材料所对应的最大入射角。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析尖锥形吸波材料与圆形吸波材料(或劈形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吸波材料的布置进行设计,进一步消除侧壁杂波,提高内壁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率,降低测试系统本身对测试带来的环境干扰。

技术研发人员:夏冬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蓉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1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