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2227发布日期:2021-08-17 13:3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车站内各种维持轨道交通运行的设备以及轨道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造成噪声污染,因此控制振动噪声和空气噪声的产生与传播是十分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轨道交通各枢纽处设置振动监测仪对环境进行监测,若振动监测仪独立设置在恶劣环境中,受外界干扰多,造成监测仪监测准确性低、监测仪使用寿命短。而现有的监测仪保护箱通常为一空箱体,仅能减弱恶劣环境的侵蚀,但环境中的振动对监测仪设置在箱体内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稳定性差,仍然产生振动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有效解决了振动监测仪固定在保护箱上的稳定性问题,监测仪监测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高度相同,所述第四侧板高度小于第一侧板的高度;

所述第四侧板与底板边沿固定,所述第四侧板与盖板间还设有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与第一侧板错位设置,所述第五侧板下端部与第四侧板上端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的表面设有上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可供振动监测仪连接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侧板内表面设有下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内散热孔;

所述上限位板两侧边沿设有若向指向底板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上铆接孔,所述下限位板两侧边沿设有若干指向盖板的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下铆接孔;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上设有与上铆接孔、下铆接孔一一相对应的外铆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板下表面设有若干上限位柱,所述下限位板下表面为设有若干下限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外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板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上设有内铆接孔,所述内铆接孔在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上具有相应的外铆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板端部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为z形结构,所述加强板贴合在连接板、第五侧板和上限位板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上述方案,振动监测仪采用该种结构的保护箱进行保护,振动监测仪在保护箱内结构紧凑,有效解决了振动监测仪固定在保护箱上的稳定性问题;该振动监测仪工作时受外界干扰小,监测仪与保护箱之间不会发出多余振动影响监测结果,监测仪监测精度高。

2、该结构的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各板体之间连接强度高,振动监测仪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箱体部分后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箱体,11为第一侧板,12为第二侧板,121为外散热孔,13为第三侧板,14为第四侧板,141为内固定板,142为内铆接孔,15为第五侧板,16为底板,17为连接板,18为上限位板,181为通孔,182为上固定板,183为上铆接孔,184为上限位柱,185为加强板,19为下限位板,191为内散热孔,192为下固定板,193为下铆接孔,194为下限位柱,10为外铆接孔,2为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包括箱体1和盖板2,所述箱体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和底板16,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高度相同,所述第四侧板14高度小于第一侧板11的高度;所述第四侧板14与底板16边沿固定,所述第四侧板14与盖板2间还设有第五侧板15,所述第五侧板15与第一侧板11错位设置,所述第五侧板15下端部与第四侧板14上端部通过连接板17固定连接;该振动监测仪保护箱通过错位设置的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对振动监测仪进行全面的保护,振动监测仪外周均得到保护后,在其使用过程中,不会因较大空间间隙存在而导致监测仪固定不稳,发出振动后影响监测仪对环境的监测结果,监测仪监测精度高。

所述第五侧板15与第二侧板12相对的表面设有上限位板18,所述上限位板18上设有若干可供振动监测仪连接线穿过的通孔181;所述第二侧板12内表面设有下限位板19,所述下限位板19上设有若干内散热孔191;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有外散热孔121;引入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可以使得监测仪进行分别作用,箱体内部结构紧凑,进一步提高振动监测仪固定的稳定性。

所述上限位板18两侧边沿设有若向指向底板16的上固定板182,所述上固定板182上设有上铆接孔183,所述下限位板19两侧边沿设有若干指向盖板2的下固定板192,所述下固定板192上设有下铆接孔193;所述第一侧板11、第三侧板13上设有与上铆接孔183、下铆接孔193一一相对应的外铆接孔;通过上固定板182和下固定板192提高上限位板18和下限位板19固定后的稳定性,进而震动监护仪固定的稳定性;所述上限位板18下表面设有若干上限位柱184,所述下限位板19下表面为设有若干下限位柱194;通过上限位柱184和下限位柱194对振动监测仪进行锁紧固定,进一步提高稳定性能。

所述第四侧板14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内固定板141,所述内固定板141上设有内铆接孔142,所述内铆接孔142在第一侧板11、第三侧板13上同样具有相应的外铆接孔。同样的,内固定板141将第四侧板14稳定地与第一侧板11、第三侧板13铆接,保护箱结构牢固稳定。

所述上限位板18端部设有加强板185,所述加强板185为z形结构,所述加强板185贴合在连接板17、第五侧板15和上限位板18表面,引入z形结构的加强板185增加了上限位板18与第五侧板15、连接板17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各板体之间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使工作中的振动监测仪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还可以在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上开设有散热孔。

该振动监测仪保护箱有效解决了振动监测仪固定在保护箱上的稳定性问题,监测仪监测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高度相同,所述第四侧板高度小于第一侧板的高度;

所述第四侧板与底板边沿固定,所述第四侧板与盖板间还设有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与第一侧板错位设置,所述第五侧板下端部与第四侧板上端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的表面设有上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可供振动监测仪连接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侧板内表面设有下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内散热孔;

所述上限位板两侧边沿设有若向指向底板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上铆接孔,所述下限位板两侧边沿设有若干指向盖板的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下铆接孔;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上设有与上铆接孔、下铆接孔一一相对应的外铆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下表面设有若干上限位柱,所述下限位板下表面为设有若干下限位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外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板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上设有内铆接孔,所述内铆接孔在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上具有相应的外铆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端部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为z形结构,所述加强板贴合在连接板、第五侧板和上限位板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器保护技术领域,涉及轨道交通振动监测仪保护箱。该保护箱包括箱体和盖板,箱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高度相同,第四侧板高度小于第一侧板的高度;第四侧板与底板边沿固定,第四侧板与盖板间还设有第五侧板,第五侧板与第一侧板错位设置,第五侧板下端部与第四侧板上端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五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的表面设有上限位板,第二侧板内表面设有下限位板,上限位板两侧边沿设有若向指向底板的上固定板,下限位板两侧边沿设有若干指向盖板的下固定板。该保护箱有效解决了振动监测仪固定在保护箱上的稳定性问题,监测仪监测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杨晔;杨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拓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8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