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微粒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62488发布日期:2023-04-18 18:2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磁微粒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磁微粒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1、已知一种将生物体作为对象、并将注入到被检查体内的磁微粒(例如超顺磁性氧化铁等)的分布进行图像化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方法被称为“磁微粒成像(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mpi)”。

2、磁微粒成像装置通过生成相互相反朝向的磁场而产生零磁场区域,使用能够包含被检查体和接收线圈的大小的螺线管线圈,施加交流磁场。在此,在零磁场区域外,如果即使施加交流磁场,磁微粒的磁通密度也饱和,则磁通密度不变化。另一方面,在零磁场区域内,由静磁场引起的磁化影响小,在对磁微粒施加交流磁场时产生磁化变动。

3、由于零磁场区域内的磁微粒的磁化变动,产生使检测线圈交链的磁通的变化。该磁通的变化依赖于零磁场区域内的磁微粒的量。能够将使检测线圈交链的磁通的变化检测为在检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变化。

4、利用这样的原理,如果在成像空间内一边使零磁场区域或者零磁场区域内的被检查体移动,一边测量在检测线圈中产生的信号,则能够生成反映了磁微粒的分布的图像。此外,用于实现上述磁微粒成像的装置被称为磁微粒成像装置。

5、关于成为磁微粒成像的对象的被检查体,含有的磁微粒的量为微量的情形较多。在含有的磁微粒的量为微量时,测量的磁信号变得微弱。因此,已知如下方法:根据磁微粒的磁化率曲线的特征,通过同步检波来取得施加的交流磁场的奇数次的高次谐波,并进行与外部噪声的辨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9767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247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需要以比在测量电路等中产生的相同的频带的噪声充分高的灵敏度,检测与磁微粒的磁化变化相伴的信号。随着磁微粒的量变得微小,与磁微粒的磁化变化相伴的信号的大小变小。

2、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微粒成像装置,即使被检查体内的磁微粒量成为极微量,也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与磁微粒的磁化变化相伴的信号。

3、本公开的将被检查体内的磁性微粒的分布进行图像化的磁性微粒成像装置具备:静磁场产生器,产生无磁场区域;交流磁场施加器,对无磁场区域施加交流磁场;以及磁化分布测量器,测量从无磁场区域内的磁性粒子产生的高次谐波信号。磁化分布测量器包括:检测线圈,为了检测磁化信号而具有与交流磁场的方向平行的轴;测量器,与检测线圈连接;以及谐振频率可变器,为了调整检测线圈和测量器的谐振频率,包括与检测线圈并联连接的电容器。以使包括检测线圈、测量器以及谐振频率可变器的闭合电路的谐振频率与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一致的方式,调整电容器的容量。

4、根据本公开,以使包括检测线圈、测量器以及谐振频率可变器的闭合电路的谐振频率与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一致的方式,调整电容器的容量。由此,即使被检查体内的磁微粒量成为极微量,也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与磁微粒的磁化变化相伴的信号。



技术特征:

1.一种磁微粒成像装置,是将被检查体内的磁性微粒的分布进行图像化的磁性微粒成像装置,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微粒成像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磁微粒成像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微粒成像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微粒成像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磁性微粒成像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静磁场产生器(2)产生无磁场区域。交流磁场施加器(3)对无磁场区域施加交流磁场。检测线圈(1)为了检测磁化信号而具有与交流磁场的方向平行的轴。测量器(4)与检测线圈(1)连接。谐振频率可变器(5)为了调整检测线圈(1)和测量器(4)的谐振频率,包括与检测线圈(1)并联连接的电容器。以使包括检测线圈(1)、测量器(4)以及包含电容器的谐振频率可变器(5)的闭合电路的谐振频率与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一致的方式调整电容器的容量。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航大,片桐高大,松田哲也,殿冈俊,山内一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