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5710发布日期:2023-04-06 07:2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由于具有无损伤、软组织对比度高、可任意方向断层成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2、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人体的检测部位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扫描腔内;磁共振成像设备在扫描腔内产生磁场并且向扫描腔内发送射频脉冲,以激发人体检测部位的氢原子核产生共振并吸收能量;在磁共振成像设备停止向扫描腔发送射频脉冲后,人体检测部位的氢原子核产生射电信号并释放出能量;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接收装置接收已被空间编码的射电信号并将射电信号发送至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计算处理模块,计算处理模块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处理,最终输出人体检测部位的磁共振影像。

3、射频(radio frequency,rf)烧伤是磁共振成像设备对人体的一项潜在危害,一般通过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来评估其危害等级,比吸收率越低,则辐射被人体吸收的量越少,射频烧伤的危害等级越低。如何在不影响磁共振成像设备正常成像的前提下,准确测量其扫描腔的内部空间的温度,对于评估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比吸收率和射频危害等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扫描腔、敏感元件和红外检测设备。所述敏感元件设置在所述扫描腔的腔壁上,所述敏感元件包括:敏感层,其配置为感受所述扫描腔的内部空间的温度并发出红外信号,所述敏感层具有曝露在所述扫描腔的内部空间中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连接至所述敏感层的第二表面,并且设置在所述敏感层与所述扫描腔的腔壁之间。所述红外采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敏感层发出的红外信号,所述红外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扫描腔之外。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案,磁共振成像设备工作时,敏感元件不会干扰到扫描腔内的磁场和射频脉冲,因此不会影响到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正常成像。由于敏感元件不产生电磁辐射,因此扫描腔内也无需针对敏感元件额外设计电磁屏蔽结构。敏感元件的应用,可以提高测量扫描腔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的准确性,进而为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比吸收率和射频危害等级的评估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依据。



技术特征:

1.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敏感层(121)的材料包括石墨、硅、陶瓷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敏感层(121)的第一表面包括不平滑表面,所述不平滑表面包括波纹结构(1210)、磨砂结构或图案化凸起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敏感元件(120)呈带状,其沿所述扫描腔(110)的腔壁(111)的周向延伸或者平行于所述扫描腔(110)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敏感层(121)的第一表面包含纳米复合材料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隔热层(122)的材料包括气凝胶、泡沫或硅胶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所述敏感元件(12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其中,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扫描腔、敏感元件和红外检测设备。敏感元件设置在扫描腔的腔壁上,包括:敏感层,其配置为感受所述扫描腔的内部空间的温度并发出红外信号,所述敏感层具有曝露在所述扫描腔的内部空间中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连接至所述敏感层的第二表面,并且设置在所述敏感层与所述扫描腔的腔壁之间。所述红外采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敏感层发出的红外信号,所述红外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扫描腔之外。本公开实施例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磁共振成像设备正常成像的前提下,提高测量扫描腔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境,薛廷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