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5448发布日期:2022-02-12 12:4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与低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是制冷与低温领域的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控制制冷剂流入蒸发器的流量,如果电磁阀关闭不严,可靠性差,容易造成制冷剂内漏,蒸发器结霜严重,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保证电磁阀的可靠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有技术在检测电磁阀功能与寿命方面的设备,存在自动化程度不够、plc微电脑内部设计较为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制造、运行自动程度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以检测多个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电磁阀的功能可靠性和寿命可靠性。
4.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包括氮气装置、连接管、铜管、电磁阀、接线排、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
5.所述铜管两端封闭,顶部通过连接管与氮气装置连接,底部连接电磁阀;
6.所述电磁阀、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均通过线圈连接接线排;
7.所述接线排中的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互锁,通过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的互相控制使电磁阀有规律地导通、关闭。
8.优选地,所述电磁阀为通电导通型,可并排设置多个。
9.优选地,所述电磁阀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铜管;
10.所述铜管为紫铜管。
11.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橡胶软管。
12.优选地,所述氮气装置提供一定压力的氮气,用于检测电磁阀的气密性,并对电磁阀内部的密封圈施加压力。
13.优选地,所述普通继电器为通电闭合型。
14.优选地,所述延时继电器有两种,分别为通电闭合型和通电断开型。
15.优选地,所述接线排中,普通继电器的线圈称为kr,通电断开型延时继电器的线圈称为kt1,通电闭合型延时继电器的线圈称为kt2;
16.kr和kt1、kt2分别互锁。
17.优选地,所述接线排中,有以下三条线路并联在零线与火线之间:
18.kt2和kr的常闭触点串联;
19.kt1和kr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的第一端串联,kt2的常开触点与kr的第一常开触点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的第二端串联;
20.所有电磁阀通过其线圈互相并联,然后一起与kr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
2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常用的接线板,电缆线,铜管,继电器代替plc微电脑控制,降低了实验装置的成本;使企业可以很方便的制作出该实验装置。在国标要求的氮气压力下,利用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互相控制的方式,让电磁阀有规律的导通或关闭;从而实现了检测多个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电磁阀的功能可靠性和寿命可靠性,减少了制冷系统的内漏,保证了制冷系统的安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排内部连接图;
24.附图标记包括:1-氮气装置,2-连接管,3-铜管,4-电磁阀,5-接线排,6普通继电器,7-延时继电器,51-火线,52-零线,53-kr的常闭触点,54-kt2,55-kt1的常闭触点,56-kt2的常开触点,57-kr的第一常开触点,58-kt1,59-kr,60-kr的第二常开触点,61-电磁阀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包括氮气装置1、连接管2、铜管3、电磁阀4、接线排5、普通继电器6和延时继电器7;
27.所述铜管3两端封闭,顶部通过连接管2与氮气装置1连接,底部连接电磁阀4;
28.所述电磁阀4、普通继电器6和延时继电器7均通过线圈连接接线排5;
29.所述接线排5中的普通继电器6和延时继电器7互锁,通过普通继电器6和延时继电器7的互相控制使电磁阀4有规律地导通、关闭。
30.所述电磁阀4为通电导通型,可并排设置多个。
31.所述电磁阀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铜管3;
32.所述铜管3为紫铜管。
33.所述连接管2为橡胶软管。
34.所述氮气装置1提供一定压力的氮气,用于检测电磁阀4的气密性,并对电磁阀4内部的密封圈施加压力。
35.所述普通继电器6为通电闭合型。
36.所述延时继电器7有两种,分别为通电闭合型和通电断开型。
37.所述接线排5中,普通继电器6的线圈称为kr,通电断开型延时继电器7的线圈称为kt1,通电闭合型延时继电器7的线圈称为kt2;
38.kr和kt1、kt2分别互锁。
39.所述接线排5中,有以下三条线路并联在零线与火线之间:
40.kt2和kr的常闭触点53串联;
41.kt1和kr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55的第一端串联,kt2的常开触点56与kr的第一常开触点57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55的第二端串联;
42.所有电磁阀通过其线圈互相并联,然后一起与kr的第二常开触点60串联。
43.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及其工作方法,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以及对应接线排内电路的工作过程。
44.氮气装置1内设置国标要求的氮气压力,将多个电磁阀4并联焊接在铜管3下端,铜管3两端密封处理,上端通过针阀和连接管2与氮气装置1连接,为实验装置提供标准压强的氮气;然后按照图2,将普通继电器6和延时继电器7的线圈,以及电磁阀4的线圈连接到接线排5,进行供电。
45.当装置通电时,kt2通电,经过延时设定时间后,kt2的常开触点56闭合,由于kr的常闭触点53闭合,此时形成回路,连接在上面的kt1通电,并开始计时;同时连接在kt2常开触点56后的kr通电,kr的两个常开触点闭合,连接在kr常开触点60后的电磁阀线圈通电;
46.由于kt2和kr互锁,因此kr通电后,kr的常闭触点53断开,kt2断电;而kr和kt1也互锁,kt2断电导致kt2的常开触点56断开,kt1虽然断电,但依旧在计时。当kt1延时完成后,其自锁的常闭触点55断开,kr断电,从而电磁阀线圈61也断电。
47.当kt2动作时,电磁阀4导通,氮气从电磁阀4中通过并排出;当kti延时完成动作时,电磁阀4关闭,氮气若无法排出的,这说明电磁阀4关闭紧合,功能满足可靠性;如果电磁阀4另一端有氮气溢出,说明电磁阀4关闭不严,功能不可靠,质量不合格。通过延时继电器7交替动作,控制电磁阀4的开启和关闭时间状态,如此循环往复,持续国标要求的测试次数后,如果电磁阀4关闭紧合,说明电磁阀4满足寿命可靠性;如果电磁阀4关闭不严,说明电磁阀4寿命测试不合格,质量依旧不过关。
4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装置、连接管、铜管、电磁阀、接线排、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所述铜管两端封闭,顶部通过连接管与氮气装置连接,底部连接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均通过线圈连接接线排;所述接线排中的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互锁,通过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的互相控制使电磁阀有规律地导通、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为通电导通型,可并排设置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铜管;所述铜管为紫铜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橡胶软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装置提供一定压力的氮气,用于检测电磁阀的气密性,并对电磁阀内部的密封圈施加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继电器为通电闭合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继电器有两种,分别为通电闭合型和通电断开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排中,普通继电器的线圈称为kr,通电断开型延时继电器的线圈称为kt1,通电闭合型延时继电器的线圈称为kt2;kr和kt1、kt2分别互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排中,有以下三条线路并联在零线与火线之间:kt2和kr的常闭触点串联;kt1和kr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的第一端串联,kt2的常开触点与kr的第一常开触点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的第二端串联;所有电磁阀通过其线圈互相并联,然后一起与kr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磁阀功能和寿命测试的简易实验装置,属于制冷与低温技术技术领域,包括氮气装置、连接管、铜管、电磁阀、接线排、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铜管两端封闭,顶部通过连接管与氮气装置连接,底部连接电磁阀;电磁阀、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均通过线圈连接接线排;接线排中的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互锁,通过普通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的互相控制使电磁阀有规律地导通、关闭。接线排中,KT2和KR的常闭触点串联;KT1和KR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的第一端串联,KT2的常开触点与KR的第一常开触点并联,然后一起与KT1的常闭触点的第二端串联;所有电磁阀之间并联,然后一起与KR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然后一起与KR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然后一起与KR的第二常开触点串联。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 陈立博 徐林峰 苏功兵 王慧慧 丁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澳柯玛冷链集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6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