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3688发布日期:2021-12-08 19:0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3d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的3d成像方案是tof技术和结构光技术,基于tof相机的成像原理,tof技术是通过一红外发射模组发射出红外激光,投射到物体上反射,红外摄像模组拍摄接收到红外光信号,通过计算红外光的飞行时间差来计算空间信息。
3.现有的红外透光片,在使用时,为了避免透光片对摄像模组造成的内部反射干扰,目前的设计采用了把透光片一分为二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内部串扰的现象,但是牺牲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并且多产生了一颗物料,增加了物料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组装操作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现有的红外透光片,在使用时,为了避免透光片对摄像模组造成的内部反射干扰,目前的设计采用了把透光片一分为二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内部串扰的现象,但是牺牲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并且多产生了一颗物料,增加了物料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组装操作的难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台,且承载台的内部安装有红外发射模组,所述红外发射模组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模组,且摄像头模组在承载台的内部嵌合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承载台的表面安装有透光片片体,且透光片片体的内部开设有隔断,所述透光片片体的表面印刷有黑色膜,且透光片片体的内部设置有无膜透光孔。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透光片片体为透明透光片,所述黑色膜在透光片片体的表面采用丝印印刷,且黑色膜的厚度为.mm。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隔断的横轴线与无膜透光孔的横轴线相重合,且隔断为直线或弧形的其中一种。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无膜透光孔为无黑色膜透光孔,且无膜透光孔为非通孔结构。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无膜透光孔关于红外发射模组、摄像头模组的对应位置设置,且无膜透光孔的横轴线与透光片片体的横轴线相重合。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结合光学仿真,在透光片片体的的内部开设直线或弧形开孔隔断,从而使开孔的隔断阻挡了光线的内部传播,避免了光线不经过物体反射,直接通过透光片内部折射与反射后进入摄像头模组的现象,确保了光线不会通过透光片内部进去摄像头模组产生串扰现象,通过这样的设置,相比较分体式透光片,提高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实现了只采用一片式透光片即可实现防串扰,并且节省了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同时极大的保证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的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透光片片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透光片片体直线开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透光片片体弧形开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壳体;2、承载台;3、红外发射模组;4、摄像头模组;5、透光片片体;6、隔断;7、黑色膜;8、无膜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照图1

6,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包括壳体1、承载台2、红外发射模组3、摄像头模组4、透光片片体5、隔断6、黑色膜7和无膜透光孔8,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台2,且承载台2的内部安装有红外发射模组3,红外发射模组3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模组4,且摄像头模组4在承载台2的内部嵌合连接,通过红外发射模组3发射出红外激光,投射到物体上反射,摄像头模组4接收到红外光信号,通过计算红外光的飞行时间差来计算空间信息。
29.进一步的,承载台2的表面安装有透光片片体5,且透光片片体5的内部开设有隔断6,透光片片体5的表面印刷有黑色膜7,且透光片片体5的内部设置有无膜透光孔8,隔断6有效的阻挡了光线的内部传播,避免了光线不经过物体反射,直接通过透光片内部折射与反射后进入摄像头模组4的现象。
30.进一步的,透光片片体5为透明透光片,黑色膜7在透光片片体5的表面采用丝印印刷,且黑色膜7的厚度为0.05mm,黑色膜7在透光片片体5表面的长宽不定,随着透光片片体5的尺寸变化。
31.进一步的,隔断6的横轴线与无膜透光孔8的横轴线相重合,且隔断6为直线或弧形的其中一种,通过对隔断6的开孔方式进行多样化,使透光片片体5在实现防串扰的同时提高了美观性。
32.进一步的,无膜透光孔8为无黑色膜7透光孔,且无膜透光孔8为非通孔结构,黑色膜7在透光片片体5的表面设置,确保了光线不会通过透光片片体5内部进去摄像头模组4产生串扰现象。
33.进一步的,无膜透光孔8关于红外发射模组3、摄像头模组4的对应位置设置,且无膜透光孔8的横轴线与透光片片体5的横轴线相重合,通过对透光片片体5采用一片式设计,有效的节省了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并且有利于延长透光片片体5的使用寿命。
34.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壳体1内部的红外发射模组3发射出红外激光,投射到物体上反射,摄像头模组4拍摄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再经过计算红外光的飞行时间差来计算空间信息,通过在透光片片体5的内部开设隔断6,从而使隔断6阻挡了光线的内部传播,避免了光线不经过物体反射,直接通过透光片片体5内部折射与反射后进入摄像头模组4的现象,从而确保了光线不会通过透光片内部进去摄像头产生串扰现象,并且通过对隔断6进行直线开孔或弧形开孔,增加的隔断6的灵活性和美观度,同时,实现了透光片片体5采用一片式的设计,节省了物料成本,并且降低了组装难度,同时极大的保证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就这样完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台(2),且承载台(2)的内部安装有红外发射模组(3),所述红外发射模组(3)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模组(4),且摄像头模组(4)在承载台(2)的内部嵌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2)的表面安装有透光片片体(5),且透光片片体(5)的内部开设有隔断(6),所述透光片片体(5)的表面印刷有黑色膜(7),且透光片片体(5)的内部设置有无膜透光孔(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片片体(5)为透明透光片,所述黑色膜(7)在透光片片体(5)的表面采用丝印印刷,且黑色膜(7)的厚度为0.0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6)的横轴线与无膜透光孔(8)的横轴线相重合,且隔断(6)为直线或弧形的其中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膜透光孔(8)为无黑色膜(7)透光孔,且无膜透光孔(8)为非通孔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膜透光孔(8)关于红外发射模组(3)、摄像头模组(4)的对应位置设置,且无膜透光孔(8)的横轴线与透光片片体(5)的横轴线相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红外串扰的红外透光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台,且承载台的内部安装有红外发射模组,所述红外发射模组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模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结合光学仿真,在透光片片体的的内部开设直线或弧形开孔隔断,从而使开孔的隔断阻挡了光线的内部传播,避免了光线不经过物体反射,直接通过透光片内部折射与反射后进入摄像头模组的现象,确保了光线不会通过透光片内部进去摄像头模组产生串扰现象,通过这样的设置,相比较分体式透光片,提高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实现了只采用一片式透光片即可实现防串扰,并且节省了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同时极大的保证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同时极大的保证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同时极大的保证了透光片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航 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矽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8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