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6863发布日期:2021-12-15 12:4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断路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和保护电器,就其结构而言,由开断元件、支撑绝缘件、传动元件、基座和操动机构5个部分组成的。
3.断路器空载、负载或短路故障状态下,应能在继电保护的配合下可靠动作。为检验断路器动作可靠性和操动机构性能,需定期进行断路器检修试验。断路器大修后也须对其进行特性试验。断路器特性试验包括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及分合闸动作电压等,主要是检验其操动机构能够正确、迅速地开断运行或故障电流。
4.由于高压断路器同时也是重要的保护电器,在其机构箱内设置了复杂的控制元件和二次控制回路。在断路器检修时,在控制电源断开的情况下,需在断路器本体二次端子箱上拆接引线并挂接试验导线。试验时施加直流电压,模拟断路器运行状态下的断路器分、合闸过程,从而得到其特性试验数据。
5.在断路器本体二次端子箱上拆接引线的方式,能成功进行路器机械特性试验。但是,这种试验接线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试验过程需多次拆、接线;二、不能确保回路有效连接,影响试验工作顺利进行;三、拆除的端子在搭接过程中可能存在接线错误或端子连接不可靠的风险,为后续检修工作以及设备运行留下隐患。因此,研制一种可靠、有效的断路器端子连接器,在不拆二次引线端子的情况下,方便断路器特性试验的二次端子与试验导线可靠电气连接,显得尤为必要。
6.例如,中国专利cn202021293628.2公开了二次端子连接组件和万能式断路器。该申请通过在二次端子上设置第一电插接结构,在控制器上设置第二电插接结构,避免了使用导线连接,拆装方便;但是依然需要对试验导线进行拆装,试验过程需多次拆、接线,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断路器试验时二次端子与试验导线需要多次拆装的问题;提供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不需要对断路器的二次端子进行拆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即可实现断路器的试验,提高了工作效率。
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固定部和导线,所述接触部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接触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连接,所述导线安装在固定部上。通过接触部与断路器二次端子排插线孔进行紧密连接,实现连接装置与断路器二次端子的可靠连接,经连接部、固定部和导线将电流进行传输,即可在不拆卸断路器二次端子的前提下进行断路器分合闸试验,提高工作效率。
9.作为优选,所述的接触部为铜触头,所述铜触头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紧密耦合连接。通过耦合连接,连接更加可靠。
10.作为优选,所述的铜触头面向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的一侧为圆弧形。设置圆弧形,使得铜触头与断路器二次端子连接更加紧密。
11.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部为笼型接头,所述笼型接头包括若干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接触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固定部固定连接。使得铜触头与断路器二次端子连接更加紧密。
12.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部包括基体、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弹簧,所述基体与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的第一端设置在基体内,所述第一固定臂的第二端设置有l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臂的第一端固定卡接,所述第二固定臂的第二端设置有l型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均设有凸起,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臂上的凸起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臂上的凸起连接。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弹簧组成固定夹,通过固定夹将连接装置固定在断路器机构箱上。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基体外部包覆有绝缘层,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铜层,所述铜层经连接杆与接触部电连接,所述铜层与导线连接。导线采用铜导线,与铜层连接,将断路器二次端子电流进行传输,成本低,可靠性好。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紧密耦合连接的铜触头,将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的电流通过笼型接头和铜线导线引入试验装置,实现对断路器的分合闸特性试验,无需对断路器的二次端子进行拆接,大大提高了断路器试验的工作效率,使得断路器的分合闸特性试验更加方便、快速;(2)装置整体简单、连接可靠性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适应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适应连接装置的安装在断路器二次端子上的示意图。
17.图中1.铜触头,2.笼型接头,3.固定夹,4.铜层,5.绝缘层,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9.实施例: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铜触头1、基体、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弹簧、笼型接头2和导线6,铜触头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紧密耦合连接,铜触头面向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的一侧为圆弧形,笼型接头包括若干根连接杆,连接杆的第一端与铜触头固定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基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臂的第一端设置在基体内,第一固定臂的第二端设置有l型结构,第二固定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臂的第一端固定卡接,第二固定臂的第二端设置有l型结构,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均设有凸起,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臂上的凸起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臂上的凸起连接,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弹簧形成固定夹3,基体外部包覆有绝缘层5,基体内部设置有铜层4,铜层经连接杆与铜触头电连接,铜层与导线连接,
经导线将断路器二次端子的电流传递给试验装置进行断路器分合闸特性试验。
2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试验时,通过左右拉开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使固定夹能卡接在断路器二次端子箱上,通过弹簧的回复力将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进行收缩,使得固定夹将断路器二次端子箱加紧,通过l型的倒勾设计,将断路器二次端子箱勾住,防止固定夹滑出,使得固定夹与断路器二次端子箱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铜触头与断路器二次端子耦合连接,经笼型接头、铜层和铜导线将断路器二次端子电流传递到试验装置,实现断路器分合闸过程的特性试验。
2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固定部和导线,所述接触部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接触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连接,所述导线安装在固定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铜触头,所述铜触头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紧密耦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触头面向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的一侧为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笼型接头,所述笼型接头包括若干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接触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固定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基体、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弹簧,所述基体与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的第一端设置在基体内,所述第一固定臂的第二端设置有l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臂的第一端固定卡接,所述第二固定臂的第二端设置有l型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均设有凸起,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臂上的凸起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臂上的凸起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外部包覆有绝缘层,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铜层,所述铜层经连接杆与接触部电连接,所述铜层与导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机构箱二次回路端子自适应连接装置,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固定部和导线,接触部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连接,连接部与接触部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连接,导线安装在固定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排插线孔紧密耦合连接的铜触头,将断路器二次引线端子的电流通过笼型接头和铜线导线引入试验装置,实现对断路器的分合闸特性试验,无需对断路器的二次端子进行拆接,大大提高了断路器试验的工作效率,使得断路器的分合闸特性试验更加方便、快速,装置整体简单、连接可靠性好、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石惠承 周迅 陈向军 孙立峰 陈湘如 何升华 周刚 莫加辉 张清 段彬 蔡宏飞 李霖 张金玉 卜能源 韩晓阳 张拥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