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3381发布日期:2022-02-12 12:3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的外壳上通常设计有按键、导光柱等结构,同时这些结构的装配后是需要达到7级防水要求的,塑胶壳体上的装配在电池制造工艺过程中,通常会做一个壳体预加工,就是将需要装配到壳体上的零部件先装配到壳体上,但装配到壳体上的按键和导光柱如何检查其气密性是一个难题。
3.市场上的壳体预加工过程中需求的密封性检测工艺难以实现,如果装成整个电池包再去测密封性,存在返修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壳体预加工过程中需求的密封性检测工艺难以实现,如果装成整个电池包再去测密封性,存在返修风险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壳体预加工和治具,所述壳体预加工的外侧设置有治具;
6.所述治具包括:
7.下模,其贴合于所述壳体预加工的外侧;
8.上模,其设置于所述壳体预加工的上端;
9.硅胶密封垫,其设置于所述上模的底部;
10.气检孔,其设置于所述上模的底部中端;
11.气密性检测设备,其连接于所述气检孔的上端。
12.优选的,所述下模与上模之间形状相匹配,且下模的上表面与上模的下表面相贴合。
13.优选的,所述上模与硅胶密封垫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硅胶密封垫与气检孔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14.优选的,所述壳体预加工嵌合于治具内部,且壳体预加工与治具内部结构相匹配。
15.优选的,所述壳体预加工包括:
16.主壳体,其设置于所述治具的内侧;
17.平面架,其固定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
18.优选的,所述主壳体与平面架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平面架高出主壳体上端表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治具分为下模和上模,下模用于放置和固定主壳体,上模设置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能够完全盖住主壳体内侧的平面架,上模的中间设置有气检孔,并连接着气密性检测设备,使用者
将下模固定在压合设备上,通过气缸控制上模的上下移动,控制气缸将上模下移,让上模的硅胶密封垫压在平面架上端,这时上模和壳体预加工形成一个密闭区域,通过上模气检孔,可以检测壳体预加工是否符合7级防水要求。
20.通过壳体预加工与治具的设置,壳体预加工嵌合于治具内部便于壳体预加工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壳体预加工与治具内部结构的相匹配增加了壳体预加工在治具内部的稳定性。
21.通过治具的设置,治具分为下模和上模,下模用于放置和固定主壳体,上模设置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能够完全盖住主壳体内侧的平面架,上模的中间设置有气检孔,并连接着气密性检测设备,使用者将下模固定在压合设备上,通过气缸控制上模的上下移动。
22.通过壳体预加工的设置,壳体预加工开口朝上放入下模固定,控制气缸将上模下移,让上模的硅胶密封垫压在平面架上端,这时上模和壳体预加工形成一个密闭区域,通过上模气检孔,可以检测壳体预加工是否符合7级防水要求。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治具分离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预加工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壳体预加工;101、主壳体;102、平面架;2、治具;201、下模;202、上模;203、硅胶密封垫;204、气检孔;205、气密性检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所示,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壳体预加工1,壳体预加工1的外侧设置有治具2,治具2包括:下模201,其贴合于壳体预加工1的外侧;上模202,其设置于壳体预加工1的上端;硅胶密封垫203,其设置于上模202的底部;气检孔204,其设置于上模202的底部中端;气密性检测设备205,其连接于气检孔204的上端,下模201与上模202之间形状相匹配,且下模201的上表面与上模202的下表面相贴合,上模202与硅胶密封垫203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硅胶密封垫203与气检孔204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治具2分为下模201和上模202,下模201用于放置和固定主壳体101,上模202设置有硅胶密封垫203,硅胶密封垫203能够完全盖住主壳体101内侧的平面架102,上模202的中间设置有气检孔204,并连接着气密性检测设备205,使用者将下模201固定在压合设备上,通过气缸控制上模202的上下移动,壳体预加工1嵌合于治具2内部,且壳体预加工1与治具2内部结构相匹配,壳体预加工1嵌合于治具2内部便于壳体预加工1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壳体预加工1与治具2内部结构的相匹配增加了壳体预加工1在治具2内部的稳定性。
28.如图2-3所示,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壳体预加工1包括:主壳体101,其设置于治具2的内侧;平面架102,其固定于主壳体101的内侧,主壳体101与平面架102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平面架102高出主壳体101上端表面,壳体预加工1开口朝上放入下模201固定,控制气缸将上模202下移,让上模202的硅胶密封垫203压在平面架102上端,这时上模202和壳体预加工1形成一个密闭区域,通过上模202气检孔204,可以检测壳体预加工1是否符合7级防水要求。
29.综上,该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首先壳体预加工1嵌合于治具2内部便于壳体预加工1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壳体预加工1与治具2内部结构的相匹配增加了壳体预加工1在治具2内部的稳定性,治具2分为下模201和上模202,下模201用于放置和固定主壳体101,上模202设置有硅胶密封垫203,硅胶密封垫203能够完全盖住主壳体101内侧的平面架102,上模202的中间设置有气检孔204,并连接着气密性检测设备205,使用者将下模201固定在压合设备上,通过气缸控制上模202的上下移动,壳体预加工1开口朝上放入下模201固定,控制气缸将上模202下移,让上模202的硅胶密封垫203压在平面架102上端,这时上模202和壳体预加工1形成一个密闭区域,通过上模202气检孔204,可以检测壳体预加工1是否符合7级防水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壳体预加工(1)和治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预加工(1)的外侧设置有治具(2);所述治具(2)包括:下模(201),其贴合于所述壳体预加工(1)的外侧;上模(202),其设置于所述壳体预加工(1)的上端;硅胶密封垫(203),其设置于所述上模(202)的底部;气检孔(204),其设置于所述上模(202)的底部中端;气密性检测设备(205),其连接于所述气检孔(204)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01)与上模(202)之间形状相匹配,且下模(201)的上表面与上模(202)的下表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02)与硅胶密封垫(203)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硅胶密封垫(203)与气检孔(204)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预加工(1)嵌合于治具(2)内部,且壳体预加工(1)与治具(2)内部结构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预加工(1)包括:主壳体(101),其设置于所述治具(2)的内侧;平面架(102),其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01)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1)与平面架(102)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平面架(102)高出主壳体(101)上端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壳体预加工和治具,所述壳体预加工的外侧设置有治具;所述治具包括:下模,其贴合于所述壳体预加工的外侧;上模,其设置于所述壳体预加工的上端。该壳体预加工气密性检测结构,治具分为下模和上模,下模用于放置和固定主壳体,上模设置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能够完全盖住主壳体内侧的平面架,上模的中间设置有气检孔,并连接着气密性检测设备,使用者将下模固定在压合设备上,通过气缸控制上模的上下移动,控制气缸将上模下移,让上模的硅胶密封垫压在平面架上端,这时上模和壳体预加工形成一个密闭区域,通过上模气检孔,可以检测壳体预加工是否符合防水要求。检测壳体预加工是否符合防水要求。检测壳体预加工是否符合防水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垚文 董泽海 刘斌生 杨庆宏 邓通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