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4101发布日期:2022-08-20 00:1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频碳硫分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高频碳硫分析仪是以热释电传感器为核心,由高频感应燃烧炉和计算机组成的智能化红外分析计量仪器,分析软件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具有标准windows中文操作界面和人性化的人机交互功能,主要用于冶金、机械、商检、科研、化工等行业中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土金属、无机物、矿石、陶瓷等物质中的碳、硫元素含量分析。
3.现有的高频碳硫分析仪由于自重较大,对其运输时较为不便,而且在对岩石进行分析时,由于没有夹持机构,岩石放置不稳定,在对岩石进行分析时,容易出现岩石侧移的情况,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高频碳硫分析仪运输较为不便且对岩石进行测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岩石侧移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所述分析装置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分析装置本体上包含有分析槽,所述分析槽内设有两块夹板,所述分析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对两块夹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
8.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四个滚轮,四个所述滚轮分别与底座的下端四角处固定安装,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撑板。
9.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分析槽上端的两个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贯穿设有同一根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贯穿分析装置本体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双向螺纹杆位于两个调节槽内的部分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块,两块所述螺纹块分别与两个调节槽内侧壁滑动连接,两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分别与两块夹板相匹配,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对夹板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
10.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内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两端均滑动贯穿固定板设置,所述缓冲杆外固定套设有限位板,所述缓冲杆外固定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空腔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杆的一端
与夹板固定连接。
11.优选地,两块所述螺纹块上均贯穿设有与双向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
12.优选地,所述夹板呈弧形设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移动机构,通过设置四个滚轮,在对高频碳硫分析装置进行移动时较为方便,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撑板升降,直至撑板与地面相抵接触并撑紧,此时,即可对分析装置本体进行固定,对高频碳硫分析装置运输较为方便;
15.2、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转柄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两块螺纹块相对移动,两块螺纹块带动固定板相对移动,两块固定板带动两块夹板相对移动,两块夹板即可将岩石固定,在对岩石进行测定时不会产生侧移,对岩石的测定时的稳定性较好。
16.本实用新型对高频碳硫分析装置运输较为方便且对岩石测定时不会产生侧移,对岩石测定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正面结构透视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中夹板的结构立体图。
20.图中:1分析装置本体、2底座、3移动机构、4分析槽、5夹板、6调节机构、7滚轮、8安装槽、9电动伸缩杆、10撑板、11调节槽、12双向螺纹杆、13转柄、14螺纹块、15固定板、16缓冲机构、17空腔、18缓冲杆、19限位板、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3,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1,分析装置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上设有移动机构3,具体的,移动机构3包括四个滚轮7,四个滚轮7分别与底座2的下端四角处固定安装,底座2的下端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9,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电动伸缩杆9可采用型号为tjc-c1-p_aob的液压推杆,且已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做赘述,电动伸缩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撑板10,分析装置本体1上包含有分析槽4,分析槽4内设有两块夹板5,需要说明的是,夹板5呈弧形设置,分析装置本体1上设有用于对两块夹板5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6,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6包括设置在分析槽4上端的两个调节槽11,两个调节槽11内转动贯穿设有同一根双向螺纹杆12,双向螺纹杆12的一端转动贯穿分析装置本体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13,双向螺纹杆12位于两个调节槽11内的部分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块14,值得一提的是,两块螺纹块14上均贯穿设有与双向螺纹杆12相匹配的螺纹孔。
23.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两块螺纹块14分别与两个调节槽11内侧壁滑动连接,两块螺纹块1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两块固定板15分别与两块夹板5相匹配,固定板15上设有用于对夹板5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16,需要说明的是,缓冲机构16包括设置在固定板15内的空腔17,空腔17内设有缓冲杆18,缓冲杆18的两端均滑动贯穿固定板15设置,缓冲杆18外固定套设有限位板19,缓冲杆18外固定套设有弹簧20,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9和空腔17内侧壁固定连接,缓冲杆18的一端与夹板5固定连接。
24.本实用新型对岩石固定时,通过转柄13带动双向螺纹杆12转动,双向螺纹杆12带动两块螺纹块14相对移动,两块螺纹块14带动固定板15相对移动,两块固定板15带动两块夹板5相对移动,两块夹板5即可将岩石固定。
25.本实用新型需要移动时,通过电动伸缩杆9带动撑板10升降,直至将撑板10抬升至合适高度,此时即可对高频碳硫分析仪进行移动。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装置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有移动机构(3),所述分析装置本体(1)上包含有分析槽(4),所述分析槽(4)内设有两块夹板(5),所述分析装置本体(1)上设有用于对两块夹板(5)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四个滚轮(7),四个所述滚轮(7)分别与底座(2)的下端四角处固定安装,所述底座(2)的下端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内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9),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撑板(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设置在分析槽(4)上端的两个调节槽(11),两个所述调节槽(11)内转动贯穿设有同一根双向螺纹杆(12),所述双向螺纹杆(12)的一端转动贯穿分析装置本体(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13),所述双向螺纹杆(12)位于两个调节槽(11)内的部分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块(14),两块所述螺纹块(14)分别与两个调节槽(11)内侧壁滑动连接,两块所述螺纹块(1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两块所述固定板(15)分别与两块夹板(5)相匹配,所述固定板(15)上设有用于对夹板(5)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16)包括设置在固定板(15)内的空腔(17),所述空腔(17)内设有缓冲杆(18),所述缓冲杆(18)的两端均滑动贯穿固定板(15)设置,所述缓冲杆(18)外固定套设有限位板(19),所述缓冲杆(18)外固定套设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9)和空腔(17)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杆(18)的一端与夹板(5)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螺纹块(14)上均贯穿设有与双向螺纹杆(12)相匹配的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5)呈弧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定岩石中碳硫元素的双层红外高频碳硫分析装置,包括分析装置本体,所述分析装置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分析装置本体上包含有分析槽,所述分析槽内设有两块夹板,所述分析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对两块夹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对高频碳硫分析装置运输较为方便且对岩石测定时不会产生侧移,对岩石测定的稳定性较好。对岩石测定的稳定性较好。对岩石测定的稳定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汪艳芸 毕海超 井德刚 李振焕 纪广轩 赵滨 杨启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8/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