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0642发布日期:2022-04-06 16:5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钢铁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检测速度、检测质量等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目前,快速分析实验室在进行试样检测时,大多采用自动化系统对钢厂的试样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试样往往通过风动送样系统将试样从钢厂到快速分析实验室。在此过程中试样的温度已经部分消耗,试样的形状是通过样瓶来限定检测的。
3.但是,在炉前实验室中,由于炉前生产节奏紧凑,与转炉距离短,炉前采用的是人工送样至自动化检测系统中进行检测不存在风动送样系统,由于试样形状不规则、尺寸不合适、试样温度过高的原因造成自动化分析系统掉线、停机或造成检测分析仪器波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而现在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多采用人工经验判断,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因此,亟需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以解决炉前人工送样至自动化检测系统,由于试样形状不规则、尺寸不合适、试样温度过高的原因造成自动化分析系统掉线、停机或造成检测分析仪器波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包括圆环形的环座,其上设有圆环形的环套,二者中心线共线,且环座的内径小于环套的内径,环套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供机械手抓取的抓槽,每组抓槽包括两个通槽,通槽贯通环套的内壁和外壁;环套内壁的一侧上端开设有开口,其位于两组抓槽之间处,且深度小于环套的壁厚。
6.优选的,环套与环座一体成型,且二者外径相等。
7.优选的,抓槽的两个通槽关于环套内圆的一条直径对称。
8.优选的,开口的长度为10mm,高度为2mm,深度为3.5mm。
9.优选的,环套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环套外侧位于两个通孔所在的直线上固设有传感器一。
10.优选的,环套或环座的外侧焊接有架体,其上端延伸至环套一侧的上方处,架体的上端安装有传感器二,其感应端朝向环套内部。
11.优选的,架体的上端两侧固设有连接板,传感器二两侧与两个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在炉前工将试样放入自动化系统前,通过将试样放入其中,对试样预检测、预筛选,只有检测符合要求的试样方可进入自动分析系统中,否则需要对试样重新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自动化系统进行试样检测,避免不合格的试样进
入自动化分析系统,从而减少自动化分析炉前试样的故障频次,令自动化系统故障报警现象及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提高炉前试样的检测效率。
14.2、该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与人工相比,提高了工业化的水平,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缓解人员不足问题,每块试样的检测周期约为2分钟,极大地满足生产试样自动检测检验需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环套;2、环座;3、通槽;4、开口;5、传感器一;6、架体;7、连接板;8、传感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包括圆环形的环座2,其上设有圆环形的环套1,二者中心线共线,且环座2的内径小于环套1的内径,环套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供机械手抓取的抓槽,每组抓槽包括两个通槽3,通槽3贯通环套1的内壁和外壁;环套1内壁的一侧上端开设有开口4,其位于两组抓槽之间处,且深度小于环套1的壁厚;较优的,环套1与环座2一体成型,且二者外径相等;由于主要发挥作用的部分为内部,当然环套1和环座2的外壁也可以不为圆形。
20.为便于机械手抓取,抓槽的两个通槽3宜关于环套1内圆的一条直径对称。
21.参阅图2,为了预检试样的高度是否达标,可以在环套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环套1外侧位于两个通孔所在的直线上固设有传感器一5,具体可以采用红外线对射传感器,试样的高度若过高,则放在预检装置内时会遮挡通孔,传感器一5即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信号,从而实现高度预检,相应的,可以开设另一对通孔并也设置传感器,但这两组传感器高度不同,位于下方的一组可以用于预检高度是否过低。
22.参阅图3,为了预检试样的温度是否合适,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环套1或环座2的外侧焊接有架体6,其上端延伸至环套1一侧的上方处,架体6的上端安装有传感器二8,其感应端朝向环套1内部,该传感器采用市面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即可。
23.为方便调节角度,架体6的上端两侧可固设有连接板7,传感器二8两侧与两个连接板7通过螺栓连接。
24.实施例:
25.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环套1和环座2的外径为46-48mm;环座2的内径为31-33mm,高4mm;环套1的内径为34-36mm,高9mm;由于试样为乒乓球拍状,对应其尾柄的开口4的长度为10mm,高度为2mm,深度为3.5mm;
26.试样需要经过机械手和皮带传送至sms2300系统,故开设通槽3用于抓取,其尺寸为用长*宽*高10*3*2mm的四个长方体横切环套1顶部,若设环套1上端中心为(0,0,0),四个长方体的中心位置分别为(-4.5mm,-20mm,-1mm)、(4.5mm,-20mm,-1mm)、(-4.5mm,20mm,-1mm)、(4.5mm,20mm,-1mm);
27.传感器二8距离环座2底部的高度约60mm;
28.此外,考虑到预检装置的使用周期长,每天约150块试样,炉台的环境恶劣,且预检装置需要频繁与试样接触,因此,整体使用不锈钢材料,增加其耐腐蚀性,耐热性能。
29.该预检装置备有两个(一备一用),确保检验流程不间断、不受阻。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31.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形的环座(2),其上设有圆环形的环套(1),二者中心线共线,且环座(2)的内径小于环套(1)的内径,环套(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供机械手抓取的抓槽,每组抓槽包括两个通槽(3),通槽(3)贯通环套(1)的内壁和外壁;环套(1)内壁的一侧上端开设有开口(4),其位于两组抓槽之间处,且深度小于环套(1)的壁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1)与环座(2)一体成型,且二者外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槽的两个通槽(3)关于环套(1)内圆的一条直径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4)的长度为10mm,高度为2mm,深度为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通孔,环套(1)外侧位于两个通孔所在的直线上固设有传感器一(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1)或环座(2)的外侧焊接有架体(6),其上端延伸至环套(1)一侧的上方处,架体(6)的上端安装有传感器二(8),其感应端朝向环套(1)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6)的上端两侧固设有连接板(7),传感器二(8)两侧与两个连接板(7)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前试样的预检装置,涉及冶金行业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炉前人工送样至自动化检测系统,由于试样形状不规则、尺寸不合适、试样温度过高的原因造成自动化分析系统掉线、停机或造成检测分析仪器波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环形的环座,其上设有圆环形的环套,二者中心线共线,且环座的内径小于环套的内径,环套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供机械手抓取的抓槽,每组抓槽包括两个通槽,通槽贯通环套的内壁和外壁;环套内壁的一侧上端开设有开口,其位于两组抓槽之间处,且深度小于环套的壁厚;本实用新型令自动化系统故障报警现象及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可以提高炉前试样的检测效率。的检测效率。的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曼娟 沈广强 李荣荣 石建鹏 杨辰 崔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