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7053发布日期:2022-08-17 07:1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3.现有技术中,在变电站投入使用后,其内部的结构尤为复杂,很多的设备都使用到了油封,密封油在长时间使用过后会被高压电弧电解释放出难以察觉出来的多种成分的大量可燃气体,为了能够及时的监测发现,我们提出了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装置槽,所述箱体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位于隔板的上方,所述装置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三通管,两个所述三通管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与第一出气管,两个所述三通管上的第三通管均垂直朝上且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出气管,所述装置槽的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
7.优选地,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综合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与热解粒子气体传感器。
8.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开口处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通过两个铰链与开口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密封门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扣槽。
9.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柱侧壁上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两个所述阀门相对且彼此之间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另外一个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10.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柱侧壁上的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柱上靠近第二转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另外一个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另一端贯穿箱体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环。
11.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透气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密封装置、传动装置与转动装置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本装置来实时监
测变电站内的易燃气体的容量变化,可以通过控制箱内的气体传感器与热解粒子气体传感器来感应易燃气体的含量以及可以及时的报警,而设置的气泵则可以增加箱体内控制箱的检测速度,可以快速收集空气,实现更快的检测;
14.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两组进气管与出气管,可以实现外界空气进箱体内、箱体内空气出箱体外的过程,在需要检测进气的时候,可以增大检测流量,在需要更换内部元器件或者需要打开密封门的时候,可以通过另外一组进气管与出气管,快速将箱体内部的残余空气排尽,防止还残留大量的易燃气体,打开时发生事故,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及其相关部件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进气管、2箱体、3铰链、4密封门、5扣槽、6转动环、7第一出气管、8控制箱、9隔板、10透气网、11第二进气管、 12阀门、13传动轴、14三通管、15气泵、16锥齿轮、17传动齿轮、 18第一转动柱、19第二出气管、20第二转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包括箱体2,箱体2内设置有装置槽,箱体2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9,隔板9上贯穿设置有透气网10,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8,控制箱8内设置有综合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与热解粒子气体传感器,以上的传感器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元器件,在此不再赘述,箱体2内部并不是完全密封的,进入的气体可以排出。
21.其中,控制箱8位于隔板9的上方,装置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泵15,气泵15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三通管14,两个三通管14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与第一出气管7,两个三通管14上的第三通管均垂直朝上且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11与第二出气管19,装置槽的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18,第一转动柱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开口处的密封门4,密封门4通过两个铰链3与开口的侧壁转动连接,密封门4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扣槽5。
22.其中,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柱18侧壁上的传动齿轮17,第二进气管11与第二出气管19上均设置有阀门12,两个阀门12的闭合状态是相反的,一个开一个关,两个阀门12相对且彼此之间通过传动轴13固定连接,传动轴1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另外一个传动齿轮17,两个传动齿轮17之间相互啮合。
23.其中,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20,第二转动柱 2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柱20侧壁上的锥齿轮16,第一转动柱18上靠近第二转动柱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另外一个锥齿轮16,两个锥齿轮16之间相互啮合,
第二转动柱20的另一端贯穿箱体2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环6。
24.本实用新型中,当处于日常检测的时候,气泵15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来启停,可以通过第一进气管1进气,通过第二出气管19出气,此时就是往箱体2内的装置槽内吸入更多的气体用以加快控制箱8的检测过程,如果需要打开密封门4的时候,可以先转动转动环6,通过第二转动柱20带动两个锥齿轮16同步转动,两个锥齿轮16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柱18在装置槽的内壁上转动,第一转动柱 18可以带动其侧壁上固定的传动齿轮17转动,可以带动与之啮合的另外一个固定连接在传动轴13上的传动齿轮17转动,可以带动传动轴13转动,可以同时控制两侧的阀门12转动,可以打开第二进气管 11,同时关闭第二出气管19,可以将箱体2内部的气体排出。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包括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装置槽,所述箱体(2)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9),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8),所述控制箱(8)位于隔板(9)的上方,所述装置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泵(15),所述气泵(15)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三通管(14),两个所述三通管(14)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与第一出气管(7),两个所述三通管(14)上的第三通管均垂直朝上且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11)与第二出气管(19),所述装置槽的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18),所述第一转动柱(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20),所述第二转动柱(2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8)内设置有综合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与热解粒子气体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开口处的密封门(4),所述密封门(4)通过两个铰链(3)与开口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密封门(4)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扣槽(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柱(18)侧壁上的传动齿轮(17),所述第二进气管(11)与第二出气管(19)上均设置有阀门(12),两个所述阀门(12)相对且彼此之间通过传动轴(1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另外一个传动齿轮(17),两个所述传动齿轮(17)之间相互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柱(20)侧壁上的锥齿轮(16),所述第一转动柱(18)上靠近第二转动柱(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另外一个锥齿轮(16),两个所述锥齿轮(16)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柱(20)的另一端贯穿箱体(2)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环(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上贯穿设置有透气网(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变电站智能辅助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装置槽,所述箱体的侧壁处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位于隔板的上方,所述装置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固定连通有三通管,两个所述三通管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与第一出气管,两个所述三通管上的第三通管均垂直朝上且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出气管,所述装置槽的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可以加快气体检测流量以及提高安全性的好处。高安全性的好处。高安全性的好处。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逻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