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底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9923发布日期:2022-05-11 16:3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瓶底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放电检漏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放电检漏机大都只能对瓶身进行检漏,没有专用于瓶底的泄漏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瓶底泄漏情况的瓶底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和接收极,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电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接收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放电极和接收极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的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
5.进一步的是,放电极至少有两个。
6.进一步的是,接收极的端部呈分叉状。
7.进一步的是,放电极的端部呈圆弧状。
8.进一步的是,放电极和接收极通过拉簧复位。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和接收极,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电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接收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放电极和接收极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的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
10.瓶子需要检测瓶底有无泄漏时,只需将瓶子运输至第一支架上方,使得瓶子与放电极和接收极接触。瓶子推动放电极和接收极旋转,使得瓶底与放电极的端部接触,接收极与瓶身下部接触,进而进行瓶底的放电泄漏检测。瓶子检测完毕后,瓶子继续运动,放电极和接收极将在外力作用下恢复至原位。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瓶底检测装置4、第二支架401、接收极301、放电极302、第一支架404、拉簧405。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如图1所示,瓶底检测装置4,包括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还包括第一支架404和第二支架401,放电极30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404上,接收极30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401上,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302的旋转轴与接收极301的旋转轴垂直。
15.为了避免放电极302与瓶底接触不良,放电极302至少有两个。放电极302越多,放电极302与瓶底接触不良的概率越小,检测效率越高。
16.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接收极301的端部呈分叉状。分叉状的接收极301与瓶身至少有两个接触点,分叉越多,接收极301与瓶身接触不良的概率越低,检测效率越高。
17.为了避免放电极302划伤瓶底,放电极302的端部呈圆弧状。
18.给出一种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的复位方式,即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通过拉簧405复位。


技术特征:
1.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404)和第二支架(401),放电极(30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404)上,接收极(30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401)上,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302)的旋转轴与接收极(301)的旋转轴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极(302)至少有两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极(301)的端部呈分叉状。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瓶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极(302)的端部呈圆弧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极(302)和接收极(301)通过拉簧(405)复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放电检漏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瓶底泄漏情况的瓶底检测装置。瓶底检测装置,包括放电极和接收极,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电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接收极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放电极和接收极之间为瓶底检测工位,放电极的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旋转轴与接收极的旋转轴垂直。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飞 万维根 颜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