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量检测装置、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81062发布日期:2023-10-08 18:3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应变量检测装置、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轮胎的应变量的应变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作为获取车辆所安装的轮胎的状态的传感器,已知一种轮胎应变测量元件。轮胎应变测量元件例如安装在轮胎的内表面上,并且将伴随轮胎的应变而发生的构件的应变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

2、下列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上从而获取轮胎的状态的部件。该文献以“提供一种在将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上时,能够充分确保粘接剂的厚度并且提高粘接强度的功能部件等。”作为问题,记载了“一种功能部件,容纳能够获取轮胎内的信息的电子部件,并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上,该功能部件构成为包括:电子部件的容纳部;具有与轮胎的内周面相对的底面的壳体;以及从底面的周缘向内周面延伸的筒状部。”的技术(参照摘要)。

3、下列专利文献2以“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准确测量纤维增强合成橡胶中的增强纤维的应变的应变测量结构和应变测量方法”作为问题,记载了“带束层帘线20是在由胎面橡胶12a和顶部橡胶22构成的合成橡胶内部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增强纤维。在合成橡胶中形成用于使带束层帘线20的部分露出到合成橡胶的外部的孔24。将应变计安装用基座26安装在孔24的底部的有带束层帘线20露出的部分上。应变安装用基座26的杨氏模量为合成橡胶的杨氏模量的10倍以上、带束层帘线20的杨氏模量的1/10以下。将应变计28安装到位于与带束层帘线20相反一侧的应变计安装用基座26的部位上。用埋设材料32埋设孔24。通过应变计28测量带束层帘线的应变。”(参照摘要)。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055402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2422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当车辆转弯时,轮胎变形的方向也会随着转弯的状态和方向而变化。在应变测量元件的检测轴和轮胎的变形方向彼此不同时,应变检测精度降低。因此,需要在检测轮胎的变形的每个方向上配置应变测量元件。如果要通过一个应变测量元件检测多个方向的变形,则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需要将轮胎的变形方向及其变形量高精度地传递给应变测量元件的构件。

3、在专利文献1中,将应变传感器68安装在壳体2的底面上,通过粘接剂b粘接壳体2和轮胎10内表面,使应变传感器68和轮胎10内表面直接接触。根据该文献的0049,为了进行应变测量,优选为以这种方式使应变传感器68与轮胎内表面直接接触。然而,根据该文献的段落0049~0051,由于轮胎10的应变量大于应变传感器68的可测量范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进行适当的测量。因此,在该文献中,粘接剂b通过缓和其应变来调整测量范围。

4、在专利文献1的上述结构中,轮胎10的应变经由粘接剂b向应变传感器68传递。粘接剂b不一定在与轮胎10的变形相同的方向变形,而是有可能不规则地变形。这是因为粘接剂b的平面形状在粘结面内不一定是各向同性的,有可能是不规则的形状。因此,在该文献中,可以认为对于例如检测轴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变形的检测精度可能会降低。

5、在专利文献2中,在轮胎表面上设置孔24,将应变计28经由基座26安装在孔24内。由于该文献的目的在于测量轮胎的增强纤维的应变,因此增强纤维的应变必须传递到应变计28。因此,在该文献中,使基座26的杨氏模量为带束层帘线20(增强纤维)的杨氏模量的1/10以下,基座26仅用作将增强纤维的应变原样传递到应变计28的中继构件。即,在该文献中,不存在相当于应变计28的应变体的构件。由于基座26是柔软的构件,因此不一定对增强纤维的变形各向同性地变形,而是可能不规则地变形。因此,可以认为具有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问题。

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变量检测装置,其能够通过一个应变测量元件高精度地检测轮胎在多个方向上的变形。

7、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8、本发明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应变测量元件的圆板形状的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通过将轮胎的应变传递到所述应变测量元件来用作应变体。

9、发明效果

10、根据本发明的应变量检测装置,能通过一个应变测量元件高精度地检测轮胎在多个方向上的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应变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轮胎的应变量,该应变量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7.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量检测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变量检测装置,其能够通过一个应变测量元件高精度地检测轮胎在多个方向上的变形。本发明的应变量检测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应变测量元件的圆板形状的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通过将轮胎的应变传递到所述应变测量元件来用作应变体(参见图4)。

技术研发人员:吉原贤次,阿部博幸,高桥司,细川丈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