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0850发布日期:2023-09-20 11:3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1、样本分析仪能够对血液等样本中的所含的抗体和抗原等物质进行测试,通常将空置的反应容器放入样本分析仪中,再对反应容器中加入样本和目标试剂并经过混匀、温育和清洗分离等步骤后,最后在反应器中加入信号试剂以测量光信号或电信号,从而实现对样本中抗体和抗原的测量分析。

2、测试通量是衡量样本分析仪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测试通量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样本分析仪所完成测试的反应容器的数量,测试通量与所完成测试的反应容器数量呈正比,对于传统的样本分析仪,为了保证较大的通量往往通常存在体积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体积并提高样本分析仪的测试通量。

2、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

3、温育机构,用于对反应容器内的液体进行温育;及

4、混匀机构,相对所述温育机构独立设置并具有转运工位和混匀工位,所述混匀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反应容器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带动反应容器在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之间循环运动;所述承载件将从所述转运工位输入的反应容器运动至所述混匀工位以混匀液体、并将反应容器从所述混匀工位运动至所述转运工位以输出至所述温育机构。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育机构固定设置,所述承载件转动设置以带动反应容器做圆周运动。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转动180°以使反应容器从所述转运工位抵达至所述混匀工位。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匀机构还具有第一中转工位和第二中转工位,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和所述第二中转工位的位置不同于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一中转工位输入至所述承载件,且所述承载件转动180°以使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抵达至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以输出。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和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之间的连线相交所述转运工位和混匀工位之间的连线,且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两者沿所述承载件的转动方向间隔180°。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所述温育机构和所述转运工位均处于所述第一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内,所述温育机构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外,且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处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内,所述转运工位位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外。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转工位处于所述第一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外。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两者中心的直线为第一直线,连接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和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两者中心的直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两者均通过所述温育机构,所述第一直线跟所述温育机构在所述第二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边缘保持间距,所述第二直线跟所述温育机构在所述第一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边缘保持间距。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育机构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抓手运动范围之内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抓手运动范围内,所述第一区域相对所述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转运工位,所述第二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更靠近所述第一中转工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用于使所述温育机构和所述混匀机构完成不同工序所使用的操作面为参考,所述操作面由相互垂直的第三直线和第四直线确定,所述第三直线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混匀工位均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第四直线的延伸方向保持设定间距。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相对独立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抓手运动范围之外的清洗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第二抓手能够将反应容器从所述温育机构输入至所述清洗机构、且从所述清洗机构输入至所述测量机构,所述第二抓手还能够将所述清洗机构上的反应容器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输入至所述承载件。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试剂工位的运载机构,所述第二工位位于所述第一抓手运动范围内,所述第二抓手运动范围外,且位于所述混匀工位之上,所述运载机构将从所述第一工位输入的反应容器运动到所述试剂工位以加载试剂、并将反应容器从所述试剂工位运动至所述第二工位以输出至所述承载件,且所述温育机构上的反应容器能够在所述第二工位输入至所述运载机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匀机构上的反应容器能够在所述第二工位输入至所述运载机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载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带包括呈直线状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相对所述第二边更远离所述承载件,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一工位输入至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带动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二工位和所述试剂工位之间运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相互平行。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进出工位和样本工位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将从所述进出工位输入的反应容器运动至所述样本工位以加载样本、并将反应容器从所述样本工位返回至所述进出工位以输出至所述运载机构。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匀机构和所述温育机构位于所述运载机构的其中一侧,所述输送机构位于所述运载机构的另外一侧。

2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将温育机构和混匀机构两者相对独立,消除两者之间直接的物理连接关系。如此一方面当两个抓手在承载件上输入或输出反应容器时,可以消除干涉,从而避免两个抓手因存在干涉而只能采取先后运动的形式,从而消除“排队等待”时间,确保两个抓手能够同时运动,提高抓手的工作效率,继而提高单位内输入和输出承载件的反应容器数量,最终提高测试通量。并且,独立设置的温育机构和混匀机构的体积相对减少,从而减少整个样本分析仪的体积。通过设置转运工位和混匀工位,使得不同反应容器在承载件上的输入和混匀可以同时独立进行,也使得不同反应容器在承载件上的输出和混匀可以同时独立进行,如此可以减少相邻两个反应容器之间的“排队等待”时间,压缩相邻两个反应容器抵达至混匀工位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相邻两个反应容器输入或输出承载件的时间,最终提高样本分析仪的测试通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育机构固定设置,所述承载件转动设置以带动反应容器做圆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转动180°以使反应容器从所述转运工位抵达至所述混匀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机构还具有第一中转工位和第二中转工位,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和所述第二中转工位的位置不同于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一中转工位输入至所述承载件,且所述承载件转动180°以使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抵达至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以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和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之间的连线相交所述转运工位和混匀工位之间的连线,且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两者沿所述承载件的转动方向间隔1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所述温育机构和所述转运工位均处于所述第一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内,所述温育机构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外,且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处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内,所述转运工位位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处于所述第一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抓手的运动范围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转运工位和所述混匀工位两者中心的直线为第一直线,连接所述第一中转工位和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两者中心的直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两者均通过所述温育机构,所述第一直线跟所述温育机构在所述第二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边缘保持间距,所述第二直线跟所述温育机构在所述第一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边缘保持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育机构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抓手运动范围之内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抓手运动范围内,所述第一区域相对所述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转运工位,所述第二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更靠近所述第一中转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以用于使所述温育机构和所述混匀机构完成不同工序所使用的操作面为参考,所述操作面由相互垂直的第三直线和第四直线确定,所述第三直线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混匀工位均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第四直线的延伸方向保持设定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独立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抓手运动范围之外的清洗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第二抓手能够将反应容器从所述温育机构输入至所述清洗机构、且从所述清洗机构输入至所述测量机构,所述第二抓手还能够将所述清洗机构上的反应容器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输入至所述承载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试剂工位的运载机构,所述第二工位位于所述第一抓手运动范围内,所述第二抓手运动范围外,且位于所述混匀工位之上,所述运载机构将从所述第一工位输入的反应容器运动到所述试剂工位以加载试剂、并将反应容器从所述试剂工位运动至所述第二工位以输出至所述承载件,且所述温育机构上的反应容器能够在所述第二工位输入至所述运载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机构上的反应容器能够在所述第二工位输入至所述运载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带包括呈直线状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相对所述第二边更远离所述承载件,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一工位输入至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带动反应容器在所述第二工位和所述试剂工位之间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相互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进出工位和样本工位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将从所述进出工位输入的反应容器运动至所述样本工位以加载样本、并将反应容器从所述样本工位返回至所述进出工位以输出至所述运载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机构和所述温育机构位于所述运载机构的其中一侧,所述输送机构位于所述运载机构的另外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温育机构,用于对反应容器内的液体进行温育;及混匀机构,相对温育机构独立设置并具有转运工位和混匀工位,混匀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反应容器的承载件,承载件带动反应容器在转运工位和混匀工位之间循环运动;承载件将从转运工位输入的反应容器运动至混匀工位以混匀液体、并将反应容器从混匀工位运动至转运工位以输出至温育机构。使得不同反应容器在承载件上的输入和混匀可以同时进行,如此可以减少相邻两个反应容器之间的“排队等待”时间,压缩相邻两个反应容器抵达至混匀工位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相邻两个反应容器输入或输出承载件的时间,最终提高样本分析仪的测试通量。

技术研发人员:饶微,尹力,汤俊辉,朱亮,胡毅,易万贯,童帅,李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