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干涉传感系统中的光学干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9844发布日期:2023-10-28 01:4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减少干涉传感系统中的光学干扰的制作方法

发明领域各种实施例涉及减少干涉式传感系统所经历的光学干涉的方法,例如,在样品中的分析物分子与探针结合的生化测试期间。


背景技术:

0、背景

1、基于分析物分子和分析物结合分子之间的结合事件的诊断测试广泛用于医学、兽医、农业和研究应用中。这些诊断测试可用于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分析物分子、样品中分析物分子的量或分析物分子与分析物结合分子的结合率。分析物结合分子及其相应的分析物分子一起形成分析物-抗分析物结合对(或简称“结合对”)。结合对的例子包括互补的核酸链、抗原-抗体对和受体-受体结合剂。分析物可以是结合对的任一成员,而抗分析物可以是结合对的另一个成员

2、历史上,诊断测试采用固体、平面表面,其上固定有分析物结合分子。样品中的分析物分子将在定义的检测区域内以高亲和力与这些分析物结合分子结合。在这种称为“固相测定”的测定中,固体表面在促进分析物分子与分析物结合分子结合的条件下暴露于样品。通常,通过测量质量、反射率、厚度、颜色或其他指示结合事件的特征的变化来直接检测结合事件。例如,当分析物分子用生色团、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进行标记时,结合事件可根据在检测区内检测到多少(如果有的话)标记来检测。或者,分析物分子可以在其与检测区内的分析物结合分子结合后被标记。

3、美国专利第5,804,453号公开了一种确定样品溶液中物质浓度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在其远端直接涂覆有试剂(即捕获分子)的光纤,该物质结合到该光纤上。然后将远端浸入含有分析物的样品中。分析物与试剂层的结合产生干涉图案并由光谱仪检测。

4、美国专利第7,394,547号公开了一种生物传感器,其中第一光学透明元件机械连接到光纤尖端,它们之间具有气隙,然后将第二光学元件作为干涉层,厚度大于50纳米(nm)连接到第一元件的远端。生物层形成在第二光学元件的外周表面上。在干涉层和第一元件之间涂覆具有5-50nm厚度和大于1.8的折射率的附加反射表面层。在该参考文献中描述了基于光谱干扰的变化来检测样品中的分析物的原理,该参考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5、美国专利no.7,319,525公开了一种不同的配置,其中一段光纤机械地附接到由一根或多根光纤组成的尖端连接器,在光纤部分的近端和尖端连接器之间具有气隙。干涉层和生物层构建在光纤部分的远端表面上。

6、尽管现有技术提供了利用基于薄膜干涉仪的生物传感器的功能,但仍需要改进这些干涉仪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制造干涉检测系统的方法,包括:

2.权利要求1中,表面处理包括对光波导第一端进行研磨。

3.权利要求1中,表面处理包括对光波导第一端进行喷砂处理。

4.权利要求1中,表面处理包括对光波导第一端进行酸蚀处理。

5.权利要求1中,预设参数的范围是介于0.5微米和10微米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定义为光波导第一端的表面凸凹高度中值的平均偏离值。

6.一种用于检测样本中分析物的干涉检测系统,这种干涉检测系统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介绍一种在干涉检测系统中防止(即减少或消除)由光波导和探针之间的不平整的光学耦合面引起的高频干涉条纹。这个方法可以降低当光波导,如光纤,与探针直接耦合时发生的高频干涉条纹。具体来说,光波导的耦合面可以通过砂纸、喷砂或酸蚀等方法进行处理,以形成雾状表面。在使用中,雾状表面散射出入光波导的光纤,防止高频干涉条纹的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姚建波,李根乾,曹二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迈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