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74687发布日期:2023-04-18 22:3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雾能见度监测,特别是一种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关于应用在道路对雾(能见度)监测的设备众多,大致都采用红外前散射或者激光前散射等主流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反馈,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1、红外前散射或者激光前散射能见度仪因为没有设计预警监测技术(符合起雾的前置条件预判功能),须365天24小时通电观测,长期使用下来光学器件很容易衰减,为确保在不同时期获取准确数据,就离不开定期进行标校的繁琐工作。

3、 2、由于采用的是光学监测技术,光学防尘玻璃外表面长期与自然界空气接触,公路扬尘对玻璃外表面的污染不可避免,所以为确保测量精度,制造商在使用说明中明确强调,光学防尘玻璃外表面建议每月清洁一次,否则会影响测量准确度,由此可见,该技术须在长期维护及时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工作。

4、 3、根据行业应用反馈,类似于红外前散射或者激光前散射等技术实现的工业级能见度仪,其采购价格均在几万元每台以上,并且监测范围也只能以点为单位,对于公路全线观测,如此高的成本投入,很难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本发明采用热膜电阻传感器进行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成本低,性能稳定,维护方便。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雾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检测雾空气气流带走热量的数值,换算出雾气的大小。

3、上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所述热膜电阻传感器发热,其发热温度高于环境温度,雾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带走热量,检测热膜电阻传感器连接的恒温差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数值的变化值,换算出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得出对应的雾气大小。

4、上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具体步骤是,s1、热膜电阻传感器连接恒温差控制电路,热膜电阻传感器发热,让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检测得到恒温差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数值的变化值,

5、s2、检测得到当前的温度值、湿度值,

6、s3、采集的输出电压数值,与温度值、湿度值和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三者呈对应关系,根据温度差异因素、湿度差异因素对输出电压数值的影响,将温度值、湿度值的影响进行剥离后,得到输出电压数值与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的对应关系,得出雾气的大小。

7、上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所述雾气的大小与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成正比,能见度在200至500米范围的大雾,水珠颗粒大小在30至60微米范围;能见度在50至200米范围的浓雾,水珠颗粒大小在60至90微米范围;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水珠颗粒大小在90至120微米。

8、上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所述步骤s3具体为,根据温度差异因素得到温度对应的温度换算电压值v温,根据湿度差异因素得到湿度对应的湿度换算电压值v湿,根据气流速度得到气流对应的气流电压值v气流,根据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得到对应的雾气换算电压值v雾,以及恒温差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压值v基,和恒温差控制电路采集的输出电压数值v总,满足以下公式:

9、v总=v基+v气流+v温+v湿+v雾;

10、计算得到雾气换算电压值v雾,换算出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得出对应的雾气大小。

11、上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所述雾气换算电压值v雾与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的关系为:

12、0.3≤v雾<0.5v,水珠颗粒大小在30至60微米范围;

13、0.5≤v雾<1v ,水珠颗粒大小在60至90微米范围;

14、1≤v雾<1.5v,水珠颗粒大小在90至120微米。

15、上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所述热膜电阻传感器在监测中发热温度高于环境温度30-40℃。

16、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是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进行雾能见度指标监测,利用温度、湿度、雾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对热膜电阻传感器带走热量的影响因素,建立温度、湿度、雾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和恒温差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数值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雾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得到空气的雾气等级,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热膜电阻传感器进行雾能见度指标监测,为热膜电阻传感器的应用开辟了新用途,而且和红外前散射或者激光前散射相比,成本低,对应的检测装置可以长期放置在户外,当需要监测时才开启,减少了外界对监测装置的污染,性能更加稳定,且维护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雾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检测雾空气气流带走热量的数值,得出雾气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膜电阻传感器发热,其发热温度高于环境温度,雾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带走热量,检测热膜电阻传感器连接的恒温差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数值的变化值,换算出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得出对应的雾气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s1、热膜电阻传感器连接恒温差控制电路,热膜电阻传感器发热,让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检测得到恒温差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数值的变化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气的大小与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成正比,能见度在200至500米范围的大雾,水珠颗粒大小在30至60微米范围;能见度在50至200米范围的浓雾,水珠颗粒大小在60至90微米范围;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水珠颗粒大小在90至12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根据温度差异因素得到温度对应的温度换算电压值v温,根据湿度差异因素得到湿度对应的湿度换算电压值v湿,根据气流速度得到气流对应的气流电压值v气流,根据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得到对应的雾气换算电压值v雾,以及恒温差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压值v基,和恒温差控制电路采集的输出电压数值v总,满足以下公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气换算电压值v雾与空气中水珠颗粒大小的关系为: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膜电阻传感器在监测中发热温度高于环境温度30-4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雾能见度指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雾空气气流通过热膜电阻传感器,检测雾空气气流带走热量的数值,得出雾气的大小。本发明采用热膜电阻传感器进行雾能见度指标监测,为热膜电阻传感器的应用开辟了新用途,而且和红外前散射或者激光前散射相比,成本低,对应的检测装置可以长期放置在户外,当需要监测时才开启,减少了外界对监测装置的污染,性能更加稳定,且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清,赵宇,杜正静,曹凯明,周庶,廖波,唐延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志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