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42776发布日期:2024-05-11 00:2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


背景技术:

1、通过应用地震资料开展地震层位解释,进而描述地下地层构造特征是目前获得地下地层构造的重要的手段。油田进入开发阶段,针对油藏及油藏内幕小层的研究精度要求较高,油藏内幕开发小层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低于地震的纵向分辨率,地震资料不能有效将油藏内幕开发小层的顶底界面有效区分开,但准确的层位解释是更好落实相应构造的关键因素,因此怎么在油田开发阶段开展油藏内幕开发小层的地震层位解释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油田开发阶段油藏内幕小层的研究的高精度要求,地震分辨率不能满足油藏内幕小层地震层位解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

2、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其中包括:

3、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别对研究区内的钻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4、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的标定结果确定油藏顶底界面的位置、油藏内幕小层顶界面的位置、以及相应的地震瞬时相位;

5、在所述油藏顶底界面的范围内,解释相对稳定的地震同相轴,以获取相关的地震属性;

6、基于钻井地质分层数据,统计所有钻井的地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特征;

7、基于所述变化趋势特征,统计分析能反映地层构造、地层厚度的变化的地震属性作为趋势属性;

8、以所述标定结果和所述地震瞬时相位为参考标准,以所述地震属性作为横向趋势约束数据,确定钻井间以及各个钻井外的地震层位解释。

9、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装置,其中包括:

10、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别对研究区内的钻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11、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的标定结果确定油藏顶底界面的位置、油藏内幕小层顶界面的位置、以及相应的地震瞬时相位;

12、属性模块,用于在所述油藏顶底界面的范围内,解释相对稳定的地震同相轴,以获取相关的地震属性;

13、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油藏顶底界面的位置和所述油藏内幕小层顶界面的位置,统计所有钻井的地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特征;

14、分析模块,基于所述变化趋势特征,统计分析能反映地层构造、地层厚度的变化的地震属性作为趋势属性;以及

15、解释模块,用于以所述标定结果和所述地震瞬时相位为参考标准,以所述地震属性作为横向趋势约束数据,确定钻井间以及各个钻井外的地震层位解释。

16、本发明各方面通过开展油田开发阶段油藏及油藏内幕小层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地震层位解释结果能突破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解释结果与井点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地震反射特征也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解释结果的地震瞬时相位的横向变化特征符合地质规律。

17、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记载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对相邻的钻井的标定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对所述标定结果进行一致性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趋势属性包括:地震反射同相轴趋势、地震振幅趋势、纵向稳定同相轴地层厚度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地震同相轴构造属性、地震同相轴振幅属性、纵向稳定同相轴间地层厚度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同相轴振幅属性包括频率和相位的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包括:在合成地震记录中进行地震层位标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所有钻井的地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特征包括:统计所有钻井相应的油藏及油藏内幕小层的地层厚度的横向变化特征。

8.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层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确定油藏顶底界面的位置、油藏内幕小层顶界面的位置、以及地震瞬时相位;在油藏顶底界面的范围内,解释相对稳定的地震同相轴;统计地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特征;统计分析能反映地层构造、地层厚度的变化的地震属性作为趋势属性;以标定结果和地震瞬时相位为参考标准,以地震属性作为横向趋势约束数据,确定钻井间以及各个钻井外的地震层位解释。本发明能突破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解释结果与井点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地震反射特征也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解释结果的地震瞬时相位的横向变化特征符合地质规律。

技术研发人员:洪亮,张亚军,代寒松,刘杏芳,宁超众,郝晋净,秦国省,郑长龙,李忠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