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40134发布日期:2023-05-25 00:3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石油资源不断减少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下,电动汽车以电力为能源,凭其环保性能的优点被推广。电池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电芯组成,随着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芯的内阻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电池的电芯出现故障的风险增加,甚至会导致电池热失控,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电芯内阻进行监测,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电池拆解才能单独对每个电芯进行逐一检测,无法及时便捷地监测电芯内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能够通过根据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得到插值点并筛选出有效插值点,以用于准确计算电芯的剩余可充电电量,通过根据两次充电操作来计算得到电芯内阻,能够及时便捷准确地监测电芯内阻,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电池由若干电芯组成,所述方法包括:

3、确定本次充电操作中最先完成充电操作的电芯以作为参考电芯,其他电芯作为待检电芯;

4、设置基准电压,结合获取的本次充电操作中的实时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得到插值点,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当与所述基准电压对应的插值点的个数大于1时,剔除无效插值点;其中,所述插值点包括无效插值点和有效插值点;

5、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基于所述有效插值点计算剩余可充电时间,结合实时充电电流,计算剩余可充电电量;

6、获取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在选定历史充电操作计算得到的剩余可充电电量,并将两次充电操作的剩余可充电电量相减得到漏电量;

7、根据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平均充电电压、所述剩余可充电时间和所述漏电量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电芯内阻。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值点、所述有效插值点和所述剩余可充电时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得到:

9、根据预设的基准电压对所述参考电芯的实时电芯电压进行插值,确定所述参考电压的电芯电压首次达到所述基准电压的点以作为基准电压点;

10、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确定所述待检电芯在所述基准电压点所在时刻的电芯电压点以作为插值参考点,并以所述插值参考点往回插值,得到所述参考电芯的插值点;

11、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当所述插值点的个数大于1时,以距离所述插值参考点最近的插值点作为有效插值点,其他插值点为无效插值点;当所述插值点的个数等于1时,所述插值点为有效插值点;

12、根据所述有效插值点和所述插值参考点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剩余可充电时间。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

14、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剔除误报插值点;其中,所述误报插值点对应的参考电芯的充电电流与所述参考电芯在所述基准电压点的充电电流不匹配,或者所述误报插值点对应的参考电芯的电芯温度与所述参考电芯在所述基准电压点的电芯温度不匹配。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基准电压,则所述电芯内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16、针对于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将计算得到的与每一所述基准电压对应的电芯内阻进行排序,取中位数作为最终的电芯内阻。

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准电压中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的差值落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参考电芯在所述基准电压点对应的实时充电时间落在预设时长范围内。

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计算所述漏电量之前,还包括:

19、获取每一所述电芯的均衡电量;

20、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将所述剩余可充电电量加上所述参考电芯的均衡电量,并减去所述待检电芯的均衡电量,以对所述剩余可充电电量进行修正。

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选定历史充电操作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22、获取所述电池的历史充电操作,从所述历史充电操作中筛选出充电工况与本次充电操作相匹配的充电操作以作为待选充电操作;

23、从所述待选充电操作中选出与本次充电操作的间隔时长最短的充电操作以作为选定历史充电操作。

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选定历史充电操作与所述本次充电操作的间隔时长小于预设间隔时长。

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计算装置,包括:

26、电芯分类模块,用于确定本次充电操作中最先完成充电操作的电芯以作为参考电芯,其他电芯作为待检电芯;

27、插值点筛选模块,用于设置基准电压,结合获取的本次充电操作中的实时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得到插值点,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当与所述基准电压对应的插值点的个数大于1时,剔除无效插值点;其中,所述插值点包括无效插值点和有效插值点;

28、剩余电量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基于所述有效插值点计算剩余可充电时间,结合实时充电电流,计算剩余可充电电量;

29、漏电量计算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在选定历史充电操作计算得到的剩余可充电电量,并将两次充电操作的剩余可充电电量相减得到漏电量;

30、内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平均充电电压、所述剩余可充电时间和所述漏电量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电芯内阻。

3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

3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电芯内阻计算装置,所述电芯内阻计算装置用于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通过识别本次充电操作中最先完成充电操作的电芯以作为参考电芯,其他电芯作为待检电芯;通过设置基准电压,结合获取的本次充电操作中的实时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来得到插值点,并筛选出有效插值点;基于所述有效插值点来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在所述基准电压的剩余可充电时间,通过结合实时充电电流,来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剩余可充电电量;通过获取每一所述待检电芯在选定历史充电操作计算得到的剩余可充电电量,并将两次充电操作的剩余可充电电量相减,以得到漏电量;通过根据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平均充电电压、所述剩余可充电时间和所述漏电量,来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电芯内阻,以用于电芯状态监测。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根据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得到插值点并筛选出有效插值点,以用于准确计算电芯的剩余可充电电量,通过根据两次充电操作来计算得到电芯内阻,能够及时便捷准确地监测电芯内阻,以便相关人员掌握电池状态,能够在电芯内阻出现异常时及时干预,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由若干电芯组成,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值点、所述有效插值点和所述剩余可充电时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得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基准电压,则所述电芯内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压中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的差值落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参考电芯在所述基准电压对应的实时充电时间落在预设时长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所述漏电量之前,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历史充电操作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历史充电操作与所述本次充电操作的间隔时长小于预设间隔时长。

9.一种电芯内阻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电芯内阻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和电芯内阻计算装置,所述电芯内阻计算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内阻计算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芯内阻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包括:确定最先完成充电操作的电芯以作为参考电芯,其他电芯作为待检电芯;通过根据设置的基准电压和获取的实时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得到插值点,并筛选出有效插值点,以用于计算每一所述待检电芯的剩余可充电电量,结合上一次充电操作计算得到的剩余可充电电量、平均充电电压,计算得到每一待检电芯的内阻。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根据电芯电压采用插值法得到插值点并筛选出有效插值点,以用于准确计算电芯的剩余可充电电量,通过根据两次充电操作来计算得到电芯内阻,能够及时便捷准确地监测电芯内阻,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敏,李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人运通(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