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7553发布日期:2022-08-19 22:4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位移或沉降变形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


背景技术:

2.压差式静力水准仪主要由芯座4、顶盖3、压力芯体2、电路板11、底盖1、气管接头等组成。适用于地铁隧道、建筑物、大坝、桥梁、城市综合管廊、路面等场景下要求较高的垂直位移或沉降变形检测,可精确检测到0.01mm的液位变化。
3.多个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由充满液体的连通管连接在一起,利用密闭液体中压力差来检测沉降点高程差变化,当设基准点沉降为零,水准仪随被测点发生沉降变化时,基准点和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变化量就是被测点的沉降值,通过基准点和被测点之间的压差表现出来。
4.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储液腔10内及液管内产生的气泡,如果储液腔10和联通液管内存在气泡而排不出去,会影响测量精度。
5.基准储液桶位于稳定的基准点上,任何一个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的储液腔10与基准储液桶间的高程变化都将引起液位变化,通过压力芯体2测量液位变化即可获取测点的高程变化。
6.参阅图1和图2,传统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在安装过程中灌液排气泡是一大难点,如图1所示,在灌液后气泡b会堆积在透明顶盖3底部表面无法外排,现有的排泡方式为灌液后施工人员用肉眼观察储液腔10内部是否存在气泡b,若存在气泡b则需拧开相应压差式静力水准仪中的排泡螺栓5,人工排泡,排泡完成后,将整个系统掩埋。
7.首先,现有的排泡方式费时费力,其次,当整个系统掩埋后则无法进行二次排泡,但实际应用中,由于高温暴晒等因素会使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内部产生再生气泡,而此时整个系统已经掩埋,无法通过旋拧排泡螺栓5进行排泡,再生气泡则会越积越多,会导致测量精度大幅度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无法实现检测的基本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包括芯座、压力芯体、安装腔和储液腔,芯座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安装腔连通且内部设置有循环流动的气体,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路板,储液腔和安装腔位于压力芯体两侧,压差式静力水准仪还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储液腔连通且内部设置有循环流动的液体,储液腔与出液口连通侧的截面内径略大于或小于等于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侧的截面内径,储液腔内壁与出液口平滑过度,出液口水平或朝上设置,循环流动的液体由进液口进入储液腔并充满储液腔
后从储液腔的高点部位流入出液口。
11.所述储液腔与出液口连通侧为圆柱形,储液腔与出液口中心轴线共线,储液腔与出液口连通侧内径与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侧的内径之差小于12mm。
12.储液腔与出液口连通侧内径与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侧的内径之差为3mm~4mm。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储液腔与出液口连通侧的截面内径略大于或小于等于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侧的截面内径,出液口水平或朝上设置,循环流动的液体由进液口进入储液腔并充满储液腔后从储液腔的高点部位流入出液口的设置,使得无论灌液或二次排泡时,气泡均可随液体流动主动排出,终保证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内无气泡滞留,保证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及气泡分布示意图;
16.图2为现有技术中压差式静力水准仪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及气泡分布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盖;2、压力芯体;3、顶盖;4、芯座;5、排泡螺栓;6、进液口;7、出液口;8、进气口;9、出气口;10、储液腔;11、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2.请参阅图3~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便于排气泡的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顶盖3、芯座4和底盖1,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内设置有压力芯体2、安装腔和储液腔10,芯座4上设置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路板11,储液腔10和安装腔位于压力芯体2两侧,压差式静力水准仪还包括进液口6和出液口7,进液口6和出液口7均与储液腔10连通且内部设置有循环流动的液体,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的截面内径略大于或小于等于出液口7与储液腔10连通侧的截面内径,储液腔10内壁与出液口7平滑过度,出液口7朝上设置,循环流动的液体由进液口6进入储液腔10并充满储液腔10后从储液腔10的高点部位流入出液口7。
23.所述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为圆柱形,储液腔10与出液口7中心轴线共线,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内径与出液口7与储液腔10连通侧的内径之差为3mm~4mm;
24.a、参阅图3,d1为5.5mm,d2为9mm;d1-d2=3.5mm
25.经实验可得,此种尺寸的储液腔10和出液口7的布置气泡不会堆积在储液腔10与出液口7形成的类台阶面处,在液体循环流动过程中,气泡会顺利从储液腔10的最高点流入出液口7后外排,无论灌液或二次排泡时,气泡均可随液体流动主动排出,终保证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内无气泡滞留,保证测量精度。
26.b、参阅图4,d1大于d2,储液腔10内不存在台阶面,即不存在限制气泡移动的区域,气泡自然可随液体流动外排。
27.实施例三;
28.与实施例一和二不同的是:
29.出液口7水平设置。
30.此外,无论储液腔10是否为圆柱形均需满足上述尺寸限制,如储液腔10位方柱、棱柱和多角柱等,改变储液腔10的形状后整体结构在此不赘述。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包括芯座(4)、压力芯体(2)、安装腔和储液腔(10),芯座(4)上设置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进气口(8)和出气口(9)均与安装腔连通且内部设置有循环流动的气体,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路板(11),储液腔(10)和安装腔位于压力芯体(2)两侧,压差式静力水准仪还包括进液口(6)和出液口(7),进液口(6)和出液口(7)均与储液腔(10)连通且内部设置有循环流动的液体,其特征在于,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的截面内径略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出液口(7)与储液腔(10)连通侧的截面内径,储液腔(10)内壁与出液口(7)平滑过度,出液口(7)水平或朝上设置,循环流动的液体由进液口(6)进入储液腔(10)并充满储液腔(10)后从储液腔(10)的高点部位流入出液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为圆柱形,储液腔(10)与出液口(7)中心轴线共线,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内径与出液口(7)与储液腔(10)连通侧的内径之差小于12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其特征在于,储液腔(10)与出液口(7)连通侧内径与出液口(7)与储液腔(10)连通侧的内径之差为3mm~4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包括芯座、压力芯体、安装腔和储液腔,通过储液腔与出液口连通侧的截面内径略大于或小于等于出液口与储液腔连通侧的截面内径,出液口水平或朝上设置,循环流动的液体由进液口进入储液腔并充满储液腔后从储液腔的高点部位流入出液口的设置,使得无论灌液或二次排泡时,气泡均可随液体流动主动排出,终保证压差式静力水准仪内无气泡滞留,保证测量精度。保证测量精度。保证测量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绍荃 马庆柱 邓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金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2
技术公布日:2022/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