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9354发布日期:2022-11-15 21:3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态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模态试验中,激振器和力锤是主要的激励方式。力锤激励操作简单,设备便携,但是只能输出脉冲信号,同时力较小,在汽车的整车和动力总成的模态测试中,由于结构复杂且质量较大,力锤无法激励出完整模态,相比而言,激振器激励能量更大、分布更均匀、数据的质量更高,激振器有多种激励信号可供选择,输出的力范围也大于力锤,适合大型的复杂结构。
3.但是激振器安装麻烦,有可能还需要工装将激振器安装到合适的高度,且又不便移动,质量大、高度不一致是激振器安装的主要限制。由于汽车的动力总成和车身高度高于激振器,且高度不一致,因此需要调整位置和高度,安装麻烦。减振器质量大,在进行汽车模态试验时,如果没有专用的固定装置,需要两个人搬运,搭台架固定减振器一般需要2小时,不断调整高度和固定,还需要考虑是否稳固,防止对减振器工作产生影响。
4.激振器可以输出不同的激励信号,同时可以控制力的大小,在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的模态试验中运用十分广泛,但是安装非常麻烦,且对于安装要求很高。整车试验中,需要把整车支起来,为了方便试验人员在车下方布置传感器,此时车底部安装激振器处高度在900mm-1100mm之间,激振器高度200mm左右,此时根据实际车型的不同底盘高度,就需要把激振器安装到合适的高度位置,高度升高后重心随之升高,激振器激励时力较大,必须保证底座稳固,才能不干扰试验结果,所以底座质量必须足够大,保证不倾覆。因此,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需要质量大且能够升降,升降后还需要保证各个方向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
6.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包括激振器定位安装台、激振器升降机构和固定装置主体;所述激振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螺柱和锁止件,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为圆柱或圆台结构,其中心轴设有与所述升降螺柱匹配的螺纹,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固定于所述升降螺柱的上端面,所述锁止件套设于所述升降螺柱外,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的上端面通过面摩擦实现锁止功能。
7.优选地,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的边缘设有的四个定位槽。
8.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上设有第一力矩手柄。
9.优选地,所述升降螺柱的长度至少为250mm。
10.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的下端边缘处,用于激振器使用时起到稳固支撑作用。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
12.优选地,还包括主体液压升降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于所述主体液压
升降机构的底部,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用于承载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支撑机构与移动机构之间相对高度的调节。
13.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三个万向轮。
14.优选地,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包括油箱、大活塞、壳体、压力控制机构、第二力矩手柄和小活塞,所述油箱和大活塞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油压,所述第二力矩手柄控制底座固定装置升降,所述小活塞用于与大活塞通过面积比产生液压,实现对底座固定装置的举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可升降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可以解决激振器移动和安装麻烦的问题,省时省力,降低成本。通过液压升降可以控制装置的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的相对高度,既实现了移动时的便捷性,又保障了使用时的稳固性,同时对于不同高度的汽车,可以调整高度,适用于不同状况下的模态试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实施例1.
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激振器定位安装台1、激振器升降机构2和固定装置主体3;所述激振器升降机构 2包括升降螺柱21和锁止件22,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为圆柱或圆台结构,其中心轴设有与所述升降螺柱21匹配的螺纹,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1固定于所述升降螺柱21的上端面,所述锁止件22套设于所述升降螺柱21外,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的上端面通过面摩擦实现锁止功能。
21.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同时对于不同高度的汽车,可以自由调整高度,支持不同状况下的模态试验。
22.实施例2.
23.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1的边缘设有的四个定位槽。
24.实施例3.
25.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所述锁止件22上设有第一力矩手柄221。
26.实施例4.
27.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所述升降螺柱21的长度至少为250mm。
28.实施例5.
29.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举例说明,还包括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的下端边缘处,用于激振器使用时起到稳固支撑作用。
30.实施例6.
31.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举例说明,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
32.实施例7.
33.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举例说明,还包括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和移动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6设于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6的底部,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6用于承载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支撑机构 4与移动机构6之间相对高度的调节。
34.本实施例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通过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控制装置的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的相对高度,既实现了移动时的便捷性,又保障了使用时的稳固性。
35.实施例8.
36.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7的进一步举例说明,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至少三个万向轮。
37.实施例9.
38.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7的进一步举例说明,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包括油箱、大活塞、壳体51、压力控制机构52、第二力矩手柄53和小活塞54,所述油箱和大活塞设于所述壳体51内,所述压力控制机构52用于控制油压,所述第二力矩手柄53控制底座固定装置升降,所述小活塞54用于与大活塞通过面积比产生液压,实现对底座固定装置的举升。
39.以上对本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振器定位安装台(1)、激振器升降机构(2)和固定装置主体(3);所述激振器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螺柱(21)和锁止件(22),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为圆柱或圆台结构,其中心轴设有与所述升降螺柱(21)匹配的螺纹,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1)固定于所述升降螺柱(21)的上端面,所述锁止件(22)套设于所述升降螺柱(21)外,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的上端面通过面摩擦实现锁止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1)的边缘设有的四个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2)上设有第一力矩手柄(2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柱(21)的长度至少为2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的下端边缘处,用于激振器使用时起到稳固支撑作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和移动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6)设于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的底部,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用于承载所述固定装置主体(3)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支撑机构(4)与移动机构(6)之间相对高度的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至少三个万向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液压升降机构(5)包括油箱、大活塞、壳体(51)、压力控制机构(52)、第二力矩手柄(53)和小活塞(54),所述油箱和大活塞设于所述壳体(51)内,所述压力控制机构(52)用于控制油压,所述第二力矩手柄(53)用于控制底座固定装置升降,所述小活塞(54)用于与大活塞通过面积比产生液压,实现对底座固定装置的举升。

技术总结
一种激振器底座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态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激振器移动和安装麻烦的问题,可应用于汽车的整车和动力总成的模态测试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激振器定位安装台、激振器升降机构和固定装置主体;所述激振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螺柱和锁止件,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为圆柱或圆台结构,其中心轴设有与所述升降螺柱匹配的螺纹,所述激振器定位安装台固定于所述升降螺柱的上端面,所述锁止件套设于所述升降螺柱外,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主体的上端面通过面摩擦实现锁止功能。端面通过面摩擦实现锁止功能。端面通过面摩擦实现锁止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 孟灵国 陈晓梅 宋继强 王兴凯 李朋 魏可心 吕洪非 袁晋 罗柏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