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整装置相关领域,具体涉及轴承注脂压盖机构的正反面识别及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2.轴承注脂压盖机是一种轴承生产设备,用于轴承的注脂、压盖、均脂及次品检测等工序。轴承注脂压盖机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结构精巧等特点,在轴承的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轴承注脂压盖机主要包括物料输送平台、进料装置、整料装置、注脂装置、压盖装置、次品检测装置以及出料装置等。
3.在现有的轴承注脂压盖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轴承的压盖进行输送随后压盖机构吸取轴承本体后对轴承进行压盖操作,但是由于输送的轴承本体存在正反错放的情况,因此需要预先判别轴承本体的正反面,再通过翻转机构对轴承本体进行翻转调整。而目前采用激光照射轴承本体表面的钢珠的点,若有反光回传则确定是正面,若光束没有反射回照则确定是反面此时翻转机构则不会翻转,但是实际操作时,由于光束回传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实际的监测识别不够准确。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轴承注脂压盖机构的正反面识别及调整装置来解决上述背景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轴承注脂压盖机构的正反面识别及调整装置,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背景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轴承注脂压盖机构的正反面识别及调整装置,包括底座、真空发生装置,底座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底座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传动平台,所述底座上端位于传动平台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下端活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工业相机,且安装板底部位于工业相机的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底部滑动插接安装有活动板,两组活动板之间设置有调整框架,所述调整框架内置开口槽,且调整框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真空发生装置设置于一侧所述的活动板外侧,且开口槽靠近真空发生装置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吸附口。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杆靠近顶部的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顶板活动套设于支撑杆的外侧,且支撑杆的外侧位于顶板的上下端位置均螺纹套设有螺母。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动力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顶部,所述安装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活动贯穿插接于顶板。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底部与顶板上端均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套设于活动杆的外侧。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框架内壁纵向设置有与活动板两侧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固定框架内腔顶部与活动板上端之间通过弹簧伸缩杆连接,且弹簧伸缩杆静置时为弹伸状态。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一侧所述连接杆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活动板,且真空发生装置、该侧连接杆、调整框架内腔、吸附口之间依次连通,另一侧活动板外侧固定安装有旋转液压缸,且旋转液压缸动力端固定连接另一侧的连接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采用影像拍照技术,利用工业相机对传送平台上输送的轴承本体进行拍照,并且与计算机内存储的标准正面影像进行对比,若二者影像一致,则轴承本体为正面,若影像不一致,则为反面,此时旋转液压缸通过连接结构将轴承本体翻转为正面,其整体的判别的精确度高,可以做到无误差;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翻转过程中,通过真空发生装置连通开口槽内的吸附口对钢柱吸附后,通过旋转液压缸快速翻转调整正反面后,断开真空发生装置将吸附后的轴承放下,完成翻转调整的工作。综上,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简单合理,通过影响技术进行轴承本体的正反面判别,其精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板与活动板结构侧视视角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活动板及连接结构俯视视角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控制面板,3-支腿,4-传送平台,5-支撑杆,501-螺母,6-顶板,7-安装板,701-电动推杆,702-活动杆,8-工业相机,9-固定框架,901-滑轨,902-弹簧伸缩杆,10-活动板,11-调整框架,12-开口槽,13-连接杆,1301-密封轴承,1302-旋转液压缸,14-真空发生装置,15-吸附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3,轴承注脂压盖机构的正反面识别及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真空发生装置14,底座1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底座1底部设置有支腿3,底座1上端设置有传动平台4,传送平台4上端输送有轴承本体,底座1上端位于传动平台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上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顶板6,顶板6下端活动设置有安装板7,安装板7底部固定安装有工业相机8,工业相机8可对传送平台4上的轴承本体进行拍照,并对接外界的计算机进行图片对比以判别轴承本体的正反面,且安装板7底部位于工业相机8的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框架9,固定框架9底部滑动插接安装有活动板10,两组活动板10之间设置有调整框架11,调整框架11内置开口槽12方便轴承本体对接于开口槽12内,且调整框架1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真空发生装置14设置于一侧的活动板10外侧,且开口槽12靠近真空发生装置14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吸附口15对开口槽12内需要翻转的轴承本体进行吸附以
便其一并翻转。
20.具体的,支撑杆5靠近顶部的部分设置有螺纹,顶板6活动套设于支撑杆5的外侧,且支撑杆5的外侧位于顶板6的上下端位置均螺纹套设有螺母501,通过螺母501将顶板6及上端的连接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杆5上,方便后续的拆装维护。
21.具体的,顶板6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701,且电动推杆701动力端固定连接安装板7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701下压安装板7使得调整框架11对接传送平台4上端的轴承本体进行翻转调整操作,且安装板7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702,且活动杆702活动贯穿插接于顶板6,活动杆702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底部与顶板6上端均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套设于活动杆702的外侧,通过活动杆702可起到辅助的导向效果,且配合减震弹簧实现减震。
22.具体的,固定框架9内壁纵向设置有与活动板10两侧滑动连接的滑轨901,固定框架9内腔顶部与活动板10上端之间通过弹簧伸缩杆902连接,且弹簧伸缩杆902静置时为弹伸状态,通过弹簧伸缩杆902连接固定框架9与活动板10,在翻转过程中,调整框架11翻转时其两侧会接触到传送平台4的上端面,此时弹簧伸缩杆902伸缩使得活动板10在固定框架9内上滑调整,以方便调整框架11的翻转调整。
23.具体的,一侧连接杆13通过密封轴承1301转动连接活动板10,且真空发生装置14、该侧连接杆13、调整框架11内腔、吸附口15之间依次连通,另一侧活动板10外侧固定安装有旋转液压缸1302,且旋转液压缸1302动力端固定连接另一侧的连接杆13,在吸附轴承本体时,通过真空发生装置14配合该侧连接杆13内腔对接吸附口15将轴承本体吸附后使其贴合固定于调整框架11内壁,方便随着旋转液压缸1302一并转动进行翻转调整。
24.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轴承本体放置于传送平台4上端进行输送,通过工业相机8可对传送平台4上的轴承本体进行拍照,并对接外界的计算机进行图片对比以判别轴承本体的正反面,若二者影像一致,则轴承本体为正面,若影像不一致,则为反面。此时电动推杆701下压安装板7以及底部的调整框架11对接轴承本体,使得轴承本体位于开口槽12内,真空发生装置14配合该侧连接杆13内腔对接吸附口15将轴承本体吸附后使其贴合固定于调整框架11内壁,再通过旋转液压缸1302驱动连接杆13将调整框架11以及轴承本体一并翻转为正面,调整完成后断开真空发生装置将吸附后的轴承放下,完成翻转调整的工作。
25.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