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岸水质监测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8906发布日期:2022-12-24 04:3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驳岸水质监测设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驳岸水质监测设施。


背景技术:

2.驳岸处的水质在监测的过程中,由于驳岸处的水处于流动状态,污染物可能在水中出现部分聚集的问题,而固定位置监测的设施会出现监测不完整、漏检的问题,导致最终监测结构失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驳岸水质监测设施,以解决现有的水质在监测的过程中,由于驳岸处的水处于流动状态,污染物可能在水中出现部分聚集的问题,而固定位置监测的设施会出现监测不完整、漏检的问题,导致最终监测结构失准的问题。
4.技术方案: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贯穿的线孔;所述框架的中端处滑动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端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储存盒;所述承载板前后侧壁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而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线孔,两个所述固定块的线孔处分别连接有贯穿的连接线,两根连接线的两端分别有挡头,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贯穿的导向孔;
5.所述承载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螺孔,所述承载板的中部转动安插有贯穿的丝柱;所述丝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丝柱的环形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环;所述丝柱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处安装有监测器。
6.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左端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均开设有贯穿的调整孔,右端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均开设有贯穿的调整孔。
7.进一步的,四个所述调整孔处分别安插有贯穿的丝杆,而丝杆的顶端安装有挡块,丝杆的下端开设为圆锥状结构。
8.进一步的,四根所述丝杆的环形侧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转筒,而转筒的外环形侧壁上均固定安装一圈短柱,前端两根所述丝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后端两根所述丝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
9.有益效果:
10.监测器插在驳岸处的水中,抓住丝柱的上端旋转上下调整监测器的位置,监测器的位置调整好后,上下调整监测器的位置,就能监测水中不同深度区域的水质,抓住前端连接线的头部前后拉动,这时就能调整承载板的位置,从而也就调整了丝柱和下端监测器的位置,便于监测器在驳岸处不同的地方进行水质监测,这样监测器不仅能够上下调整还能前后滑动,方便监测器对驳岸处的水质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板和丝柱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6.1、框架;101、连接杆;102、调整孔;103、丝杆;104、转筒;105、底板;2、承载板;201、固定块;202、连接线;203、导向孔;204、螺孔;3、丝柱;301、转环;302、卡槽;303、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18.实施例1
19.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化的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包括框架1;框架1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贯穿的线孔;框架1的中端处滑动安装有承载板2;承载板2的顶端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储存盒;承载板2的中部转动安插有贯穿的丝柱3;丝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丝柱3的环形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环301;丝柱3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卡槽302;卡槽302处安装有监测器303,监测器303插在驳岸处的水中,先把转环301旋转向上移动,抓住丝柱3的上端旋转上下调整监测器303的位置,监测器303的位置调整好后,抓住转环301旋转向下移动,用转环301的底部侧壁与承载板2的侧壁相挤紧,对丝柱3进行限制,上下调整监测器303的位置,就能监测水中不同深度区域的水质。
21.其中,框架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101,左端两根连接杆101的左端均开设有贯穿的调整孔102,右端两根连接杆101的右端均开设有贯穿的调整孔102,四个调整孔102处分别安插有贯穿的丝杆103,而丝杆103的顶端安装有挡块,抓住框架1向上移动时,受到丝杆103上端挡块的阻挡,框架1就无法从丝杆103上移出,丝杆103的下端开设为圆锥状结构,丝杆103的下端为圆锥状方便插入地里,把前端两根丝杆103插在驳岸的一端,后端两根丝杆103插在驳岸的另一端,这时框架1就会跨越驳岸,四根丝杆103的环形侧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转筒104,而转筒104的外环形侧壁上均固定安装一圈短柱,抓住四个转筒104上的短柱旋转向下移动,这时抓住框架1上下移动,就能调整框架1的高度,再抓住转筒104旋转向上移动,让转筒104的顶端顶住连接杆101的底部,防止连接杆101和框架1向下滑落,前端两根丝杆10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105,后端两根丝杆10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105,把两块底板105的底部平放在驳岸的两端。
22.其中,承载板2前后侧壁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01,而固定块20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线孔,两个固定块201的线孔处分别连接有贯穿的连接线202,抓住前端连接线202的头部向前拉动,承载板2就会向前滑动,抓住后端连接线202的头部向后拉动,承载板2就会向后滑动,这时就能调整承载板2的位置,从而也就调整了丝柱3和下端监测器303的位置,两根连接线202的两端分别有挡头,承载板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贯穿的导向孔203,承载
板2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螺孔204,丝柱3转动安装在螺孔204中。
2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4.抓住框架1向上移动时,受到丝杆103上端挡块的阻挡,框架1就无法从丝杆103上移出,丝杆103的下端开设为圆锥状结构,丝杆103的下端为圆锥状方便插入地里,把前端两根丝杆103插在驳岸的一端,后端两根丝杆103插在驳岸的另一端,这时框架1就会跨越驳岸,监测器303插在驳岸处的水中,先把转环301旋转向上移动,抓住丝柱3的上端旋转上下调整监测器303的位置,监测器303的位置调整好后,抓住转环301旋转向下移动,用转环301的底部侧壁与承载板2的侧壁相挤紧,对丝柱3进行限制,上下调整监测器303的位置,就能监测水中不同深度区域的水质,抓住前端连接线202的头部向前拉动,承载板2就会向前滑动,抓住后端连接线202的头部向后拉动,承载板2就会向后滑动,这时就能调整承载板2的位置,从而也就调整了丝柱3和下端监测器303的位置,便于监测器303在驳岸处不同的地方进行水质监测。


技术特征:
1.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贯穿的线孔;所述框架(1)的中端处滑动安装有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的顶端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储存盒;所述承载板(2)的中部转动安插有贯穿的丝柱(3);所述丝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丝柱(3)的环形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环(301);所述丝柱(3)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卡槽(302);所述卡槽(302)处安装有监测器(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连接杆(101),连接杆(101)两端均开设有贯穿的调整孔(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其特征在于:调整孔(102)内安插有贯穿的丝杆(103),丝杆(103)的顶端安装有挡块,丝杆(103)的下端为圆锥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其特征在于:丝杆(103)的环形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筒(104),转筒(104)的外环形侧壁上固定安装一圈短柱,丝杆(103)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前后侧壁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01),固定块(20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线孔,两个所述固定块(201)的线孔处分别连接有贯穿的连接线(202),两根连接线(202)的两端分别有挡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岸水质监测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贯穿的导向孔(203),所述承载板(2)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螺孔(20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驳岸水质监测设施,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水质在监测的过程中,由于驳岸处的水处于流动状态,污染物可能在水中出现部分聚集的问题,而固定位置监测的设施会出现监测不完整、漏检的问题,导致最终监测结构失准的问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贯穿的线孔;所述框架的中端处滑动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端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储存盒;所述承载板的中部转动安插有贯穿的丝柱。本实用新型中这样监测器不仅能够上下调整还能前后滑动,方便监测器对驳岸处的水质进行监测。的水质进行监测。的水质进行监测。


技术研发人员:卢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