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9250发布日期:2022-10-22 11:0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等,用于生活中电力的传输;生产完成后的电缆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性能检测,如需要对其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电流进行检测,而在使用检测装置对电缆进行通电检测时,都是通过测试夹对电缆进行夹持通电,但现有的测试夹在夹持电缆的过程中,因其结构较为简单,仅由两组通过扭簧连接的夹板组合而成,因而在夹持电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导致接触不良,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检测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电缆检测过程中,与电缆相连接的接头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5.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检测装置,包括绝缘壳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套筒,且套筒的表面等间距环绕开设有凹槽,所述套筒通过其上表面设置的连接弹簧与绝缘壳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凹槽的底面等间距开设有多组通孔;固定件,设置于绝缘壳与套筒之间,所述固定件包括表面开设有通槽的多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等间距安装有多组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套设有用于穿刺固定电缆的穿刺针,且穿刺针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圆形弹簧与连杆连接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端部通过固定弹簧与凹槽的内壁连接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等间距环绕设置在绝缘壳与套筒之间,且与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的内部插设有电连接头,且电连接头的下端与套筒相连接,所述绝缘壳的内壁等间距环绕开设有多组卡槽,且卡槽为7字形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一端穿透过通槽的内部,且卡块的一端与卡槽的短边卡接配合。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卡块和穿刺针,使得在对电缆进行通电检测时,通过将电缆的一端插入套筒的内部后并持续向内推动,使得安装板开始与绝缘壳的内壁接触
并发生挤压,使得穿刺针由通孔内进入对电缆的表面绝缘层进行穿刺并与其内部的电缆线芯进行接触,进而实现对电缆有效固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块、卡槽和固定弹簧,进而在对电缆进行固定时,能够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的配合,使得穿刺针在对电缆进行穿刺固定后,能够保持对电缆穿刺固定的状态,避免出现松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2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绝缘壳;101、电连接头;102、卡槽;2、套筒;201、连接弹簧;202、通孔;3、固定件;301、安装板;302、通槽;303、卡块;304、固定弹簧;305、连杆;306、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5.实施例:一种线缆检测装置,参照附图1-附图5,包括绝缘壳1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套筒2,且套筒2的表面等间距环绕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共有四组,通过设置凹槽,进而在该装置使用时,便于在安装板301带动穿刺针306对待检测电缆进行穿刺固定时,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套筒2的内部安装有导电片(未画出),且导电片的另一端与安装板301连接固定;绝缘壳1的内部插设有电连接头101,且电连接头101的下端与套筒2相连接,电连接头101为现有技术中的接头,用于将电力通过导电片传输至安装板301上,以便于待检测电缆的通电检验。
26.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4,通过绝缘壳1的内壁等间距环绕开设有多组卡槽102,卡槽102共有四组,通过设置卡槽102,进而能够与卡块303进行卡接配合;卡槽102为7字形结构,通过将卡槽102设置为7字形结构,进而在装置使用完成后,可通过旋转绝缘壳1使得卡块303与卡槽102之间滑动分离。套筒2通过其上表面设置的连接弹簧201与绝缘壳1的内壁连接固定,通过设置连接弹簧201,进而能够通过其受到形变产生反作用力将套筒2恢复
至初始状态;凹槽的底面等间距开设有多组通孔202,每组凹槽底面均开设有三组通孔202,通过开设通孔202,进而便于穿刺针306在移动时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
27.参照附图2-附图4,通过设置固定件3,并将其设置于绝缘壳1与套筒2之间,进而便于通过绝缘壳1和套筒2之间的相对移动,使得固定件3能够进行动作,对待检测电缆进行固定,用于解决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测试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固定件3包括表面开设有通槽302的多组安装板301,安装板301共有四组,且安装板301与凹槽的内壁通过条形杆进行活动连接,并且安装板301的上下端部均开设有能与绝缘壳1内壁滑动配合的斜面;安装板301等间距环绕设置在绝缘壳1与套筒2之间,并与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安装板301,进而能够带动穿刺针306进行移动,对待检测电缆进行穿刺并固定,同时,通过其内部与导电片相连接的铜片(未画出)将电力传输至连杆305,安装板301的表面等间距安装有多组连杆305,通过设置连杆305,进而将安装板301与穿刺针306进行连接,并且将外部传输的电力传递至穿刺针306上,以便于对待检测电缆进行通电检测。
28.参照附图3,连杆305的表面套设有用于穿刺固定电缆的穿刺针306,通过设置穿刺针306,进而能够对待检测电缆进行穿刺并固定,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穿刺针306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圆形弹簧与连杆305连接固定,通过设置圆形弹簧,进而在对待检测电缆进行穿刺固定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电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29.参照附图3-附图4,其中通槽302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303,卡块303的一端穿透过通槽302的内部,且卡块303的一端与卡槽102的短边卡接配合,通过设置卡块303,进而在与卡槽102之间卡接配合时,能够使得穿刺针306处于被挤压的状态,从而使得待检测电缆更加稳定;卡块303的端部通过固定弹簧304与凹槽的内壁连接固定,通过设置固定弹簧304,进而通过其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卡块303与卡槽102之间紧密卡接。
30.具体的,在使用该装置对待检测电缆进行通电检测时,将待检测电缆的一端从该装置的下端插入,在待检测电缆的一端与套筒2的内壁进行接触时持续向绝缘壳1的内部推动,从而使得套筒2开始向绝缘壳1的内部同步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安装板301端部开设的斜面会与绝缘壳1的内壁开始接触并受到挤压,进而会带动安装板301表面安装的穿刺针306开始由通孔202的内部穿过对待检测电缆表面的绝缘层进行穿刺,同时卡块303也会受到挤压并开始压缩固定弹簧304,当穿刺针306穿透过待检测电缆表面的绝缘层与其内部的电缆线芯进行接触时,随着套筒2的持续移动,连杆305开始压缩设置在穿刺针306内部的圆形弹簧,在套筒2带动卡块303移动至与卡槽102相对应的位置时,卡块303会在固定弹簧304的作用下开始从通槽302的内部伸出,从而与卡槽102进行卡接并发出咔哒声,当听到咔哒声时即可松开待检测电缆与绝缘壳1,然后通电对待检测电缆进行性能检测,当检测完成后,对该装置断电,然后旋转绝缘壳1,使得卡槽102与卡块303之间发生滑动,当卡块303滑动至卡槽102的长边时,套筒2则会在连接弹簧201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便于下一次的检测。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