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5813发布日期:2023-06-03 08:4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氟化反应,尤其涉及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1、氟化反应主要指的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乙烷等氯代烷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与氟化氢发生取代反应,氟取代氯代烷烃中的氯生成氟代烷烃和氯化氢,检测反应器出口物料的组成对指导反应有重要的意义,检测物料组成采用的是气相色谱分析法,由于反应器出口物料中含有氯化氢和氟化氢,如果直接取样分析,物料中的氟化氢和氯化氢将会腐蚀气相色谱,并且氟化氢和氯化氢的存在也会影响气相色谱分析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用以解决传统直接取样分析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时,物料中的氟化氢和氯化氢将会腐蚀气相色谱并影响气相色谱分析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所述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包括:

3、反应器;

4、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输入端与所述反应器的输出端相连通,且所述流量计与所述反应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

5、尾气吸收系统,所述尾气吸收系统的输入端与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相连通,且所述尾气吸收系统与所述流量计之间设置有第三阀体;

6、量气管,所述量气管输入端与所述流量计相连通,所述量气管与所述流量计之间设置有第四阀体;

7、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设置于所述量气管的输出端;

8、碱吸收瓶,所述碱吸收瓶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一个输出口相连,且该管道插入到所述碱吸收瓶的吸收液内,所述碱吸收瓶的输出端与所述尾气吸收系统相连通,且所述碱吸收瓶与所述尾气吸收系统之间设置有第六阀门以及止回阀;

9、取样气袋,所述取样气袋的输入端与所述碱吸收瓶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取样气袋与所述碱吸收瓶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

10、水准瓶,所述水准瓶与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输出口相连。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为球阀,所述第二阀体、第三阀体、第四阀体、第五阀体、第六阀体均为针型阀。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计为浮子流量计。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气管为正压量气管。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气管的进口端均设置有阀门。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碱吸收瓶内装填有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通过将氟化反应器出口经过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与流量计连接,流量计后管线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体连接尾气吸收装置,一路经第四阀体连接量气管,量气管进口端设有进口阀,出口端设有三通阀,出口端一侧连接水准瓶,水准瓶内装有去离子水,另一侧连接碱吸收瓶,碱吸收瓶内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碱吸收瓶进口为插入管,插入10%氢氧化钠溶液内,出口设在吸收瓶顶部。碱吸收瓶出口管线分为两路,一路经第六阀体、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防止尾气吸收系统内的气体沿着第六阀体、第五阀体进入到取样气袋中)连接尾气吸收装置,二路经第五阀体连接取样气袋。使得进入到取样气袋中的气体物料先经过碱吸收瓶的清洗,使得气体物料中酸性的氟化氢和氯化氢被吸收去除,进而避免物料中的氟化氢和氯化氢腐蚀气相色谱并影响气相色谱分析准确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的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包括水准瓶、流量计、量气管、三通阀、碱吸收瓶、取样气袋、反应器。其中,流量计输入端与反应器的输出端相连通,且流量计与反应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量气管输入端与流量计相连通,量气管与流量计之间设置有第四阀体。三通阀设置于量气管的输出端。碱吸收瓶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三通阀的一个输出口相连,且该管道插入到碱吸收瓶的吸收液内。取样气袋的输入端与碱吸收瓶的输出端相连,且取样气袋与碱吸收瓶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水准瓶与三通阀的另一个输出口相连。本申请提供的氟化反应器出口物料采样分析系统,可避免物料中的氟化氢和氯化氢腐蚀气相色谱并影响气相色谱分析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于辉,王兵,王郡珩,吴祥,胡应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