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0146发布日期:2023-03-07 20: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


背景技术:

2.双金属膜片的温度特性检测是检测双金属膜片的突跳温度和还原温度是否符合要求,一般使用加热炉为其提供所需温度。根据双金属膜片的温度特性曲线可将加热炉工作过程分为加热和降温两个阶段。
3.如图1所示,现有加热炉采用双层结构,均为铝制型材。内层固定待测元件,并作为空气循环主风道。外层固定加热棒,内外层之间的间隙作为空气循环辅助通道。加热棒位于内外层之间。利用轴流风机构建空气循环系统,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风道传递到待测元件,确保待测元件温度一致。顶部的耐高温玻璃作为保温层和检测窗口。
4.所述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待测双金属膜片装夹在工装上,并将其安装在加热炉内,盖上耐高温玻璃。加热炉通电后,加热棒开始加热。同时,轴流风机开始工作,将加热棒的热量传导至整个加热炉,保证双金属膜片均匀受热。所有双金属膜片发生突跳后,加热棒停止工作,轴流风机继续工作以保持双金属膜片均匀降温。所有双金属膜片恢复原有状态后,轴流风机停止工作,检测完成。
5.加热炉在检测双金属膜片下行还原温度时,仅依靠自然冷却的方式降温。由于加热炉具有较大的热惯性,加热炉内部温度下降缓慢,检测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速冷却的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
7.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包括加热炉内层、套设于加热炉内层外的加热炉外层、设置于加热炉内层和加热炉外层之间的加热棒,所述加热炉内层的内腔为检测区域,所述加热炉外层顶部高于内层顶部,且加热炉外层顶部密封,所述加热炉内层底部设置抽风装置,抽风装置通过气流将加热棒产生的热量从加热炉内层和加热炉外层之间传导至加热炉内层的内腔,所述加热炉外层设置导风板,导风板位于加热棒上方,导风板绕转轴旋转,且导风板的转轴垂直于加热炉外层的延伸方向,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外壁接触时,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外壁接触时,导风板靠下一侧与加热炉外层形成出风口,导风板靠上一侧与加热炉外层形成进风口。
8.进一步的,所述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外壁接触时,导风板所在平面与加热炉内层侧壁之间的夹角成锐角。
9.进一步的,该加热炉还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输出端作用于导风板一端,驱动导风板转动。所述加热炉内层和加热炉外层均为方形,加热炉外层四边均设置导风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设置于加热炉内层底部的叶轮、驱动叶轮转动的电
机。
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内层内设置工装卡板,工装卡板位于抽风装置上方,所述工装卡板用于夹装双金属膜片工装。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是通过导风板旋转将升温风道关闭,阻止加热棒的余温再次被抽入加热炉内层的内腔里,有效加快加热炉冷却,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伸缩气缸控制导风板进行风道切换,使得降温风道打开,升温风道关闭。在轴流风机作用下,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加热炉,途径加热炉内部从出风口排出,实现快速降温,能够有效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现有技术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炉的剖视图;
15.图3是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风板旋转后的加热炉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主要包括加热炉内外层、加热棒11、耐高温玻璃、抽风装置、伸缩气缸10及导风板5。伸缩气缸10和导风板5构成风道控制系统实现升温风道和降温风道的切换。
18.抽风装置采用轴流风机,抽风装置包括电机1和叶轮13,电机1与机架、加热炉底板2之间以紧固件连接。叶轮13与电机1输出轴通过紧定螺钉14锁紧。加热炉外层6与加热炉底板2、加热炉内层4与通风板3、加热炉内层4与工装卡板9之间均以紧固件连接。加热炉外层6套设在加热炉内层4外侧,通风板3与加热炉底板2之间以黄铜螺柱12连接,并通过紧固件锁紧。加热棒11以紧固件固定在加热炉外层侧面上,位于加热炉内层4和加热炉外层6之间。导风板5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加热炉外层窗口的内侧,通过伸缩气缸10控制其开合。伸缩气缸10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机架上。伸缩气缸10与导风板5通过活动铰链连接。加热炉外层顶部设置炉顶盖板7,加热炉外层通过炉顶盖板7密封。加热炉内层4和加热炉外层均为方形,加热炉外层四边均设置导风板,导风板5所在平面位于加热炉外层侧面内时,即导风板未旋转时,加热炉外层和加热炉内层之间形成升温风道;导风板旋转,且导风板一端接触加热炉内层侧壁时,加热炉外层、加热炉内层、导风板靠下一侧形成降温风道出风口,加热炉外层、加热炉内层、导风板靠上一侧形成降温风道进风口。所述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4外壁接触时,导风板所在平面与加热炉内层侧壁之间的夹角成锐角。
19.工作原理:
20.上行突跳温度检测(加热过程):将待测膜片安装在工装上,并将其放置在加热炉内层的工装卡板9上,盖上耐高温玻璃8。伸缩气缸控制导风板关闭加热炉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使得升温风道导通,降温风道关闭。加热炉通电后,加热棒开始加热。同时,轴流风机开始工作,在轴流风机作用下,热量沿升温风道扩散到加热炉内部,确保待检膜片均匀升温。加热过程风道结构及空气循环路线如图2所示。下行还原温度检测(降温过程):所有待检膜片完成突跳温度检测后,加热棒停止加热。在需要快速降温时,伸缩气缸控制导风板打开加
热炉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使得降温风道打开,升温风道与加热炉外侧连通。在轴流风机作用下,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加热炉,途径加热炉内部从加热炉底部绕至出风口排出,实现快速降温。快速降温完成后,风道恢复初始状态。所有待检膜片恢复原有状态后结束检测。降温过程风道结构及空气循环路线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一种双风道的空气循环系统,能够根据待检元件的检测状态切换风道。与现有加热炉相比,新方案可以实现快速降温,能够有效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内层(4)、套设于加热炉内层外的加热炉外层(6)、设置于加热炉内层(4)和加热炉外层之间的加热棒(11),所述加热炉内层(4)的内腔为检测区域,所述加热炉外层顶部高于内层顶部,且加热炉外层顶部密封,所述加热炉内层(4)底部设置抽风装置,抽风装置通过气流将加热棒(11)产生的热量从加热炉内层(4)和加热炉外层之间传导至加热炉内层(4)的内腔,所述加热炉外层(6)设置导风板(5),导风板(5)位于加热棒(11)上方,导风板绕转轴旋转,且导风板的转轴垂直于加热炉外层的延伸方向,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4)外壁接触时,导风板靠下一侧与加热炉外层形成出风口,导风板靠上一侧与加热炉外层形成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4)外壁接触时,导风板所在平面与加热炉内层侧壁之间的夹角成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气缸(10),所述伸缩气缸(10)输出端作用于导风板(5)一端,驱动导风板(5)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内层(4)和加热炉外层均为方形,加热炉外层四边均设置导风板(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装置包括设置于加热炉内层(4)底部的叶轮(13)、驱动叶轮(13)转动的电机(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内层(4)内设置工装卡板(9),工装卡板(9)位于抽风装置上方,所述工装卡板用于夹装双金属膜片工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金属膜片温度特性检测加热炉,包括加热炉内层、加热炉外层、加热棒,所述加热炉外层顶部高于内层顶部,且加热炉外层顶部密封,加热炉内层底部设置抽风装置,抽风装置将加热棒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加热炉内层的内腔,加热炉外层设置导风板,导风板位于加热棒上方,导风板绕转轴旋转,当导风板旋转后一端与加热炉内层外壁接触时,导风板靠下一侧与加热炉外层形成出风口,导风板靠上一侧与加热炉外层形成进风口。通过导风板旋转将升温风道关闭,阻止加热棒的余温再次被抽入加热炉内层的内腔里,有效加快加热炉冷却,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彭华伟 孙恒群 李超 杨昊宇 张春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市计量测试所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