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结构及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6572发布日期:2023-04-30 00:3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结构及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壳体,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电能表。


背景技术:

1、为了容纳物体,常常设置壳体。例如,电能表通过壳体结构来容纳线路板、传感器等电器元件。

2、壳体结构包括底座和罩壳,罩壳向下与底座对合。为了便于限位,常常设置卡接结构。例如,底座具有卡接部,罩壳具有与卡接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卡接或分离的卡脚。

3、但是,上述结构仍然不够稳固,卡脚和卡接部还是有一定概率相互脱开。

4、因此,还可继续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卡脚和卡接部连接更加稳固、结构合理的壳体结构。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能表。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底座,具有向上敞口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具有卡接部;

4、罩壳,用于向下与底座对合,该罩壳具有与卡接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卡接或分离的卡脚;

5、其特征在于:

6、所述底座内还具有与卡接部间隔分布的作用臂,该作用臂至少局部采用弹性材质;

7、所述底座和罩壳处于相连的状态下,所述作用臂与所述卡脚相抵而具有使卡脚抵靠在卡接部上的趋势。

8、作用臂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为了便于抵靠卡脚的同时减少对卡脚在安装过程的干涉,所述作用臂包括向下且向卡脚倾斜的第一段,该第一段采用弹性材质。如此,第一段倾斜,而有利于增大与卡脚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抵靠卡脚,使卡脚与卡接部稳固连接,同时因为第一段向下倾斜,在卡脚向下与卡接部安装的过程中,有利于引导卡脚向下,而不容易对卡脚造成干涉。

9、为了增加作用臂的强度,所述作用臂还包括与第一段的上部相连且沿朝远离卡接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如此,整个作用臂的强度较大,并且第二段不容易与卡脚相互干涉。

10、为了使卡脚与作用臂稳固作用,所述卡脚的下部具有供作用臂的头部插入的定位凹槽;

11、该定位凹槽的延伸方向与作用臂头部的插入方向一致。

12、如此,卡脚和作用臂之间稳固连接,两者不容易脱开。

13、为了增加卡脚的强度,所述卡脚具有自位于左右方向中靠近罩壳里侧的侧壁往里延伸而形成的加强筋。如此,通过设置加强筋,卡脚的强度较大,不容易弯曲、变形。

14、卡接部和卡脚的配合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为了方便安装定位,所述卡接部的下部呈圆弧部;

15、所述卡脚具有与供该圆弧部伸入且转动配合的弧形凹陷部。

16、如此,底座和罩壳装配时,将弧形凹陷部对准圆弧部而便于定位,然后向下转动罩壳即可。

17、为了使底座和罩壳稳固连接,所述卡接部的上部向上延伸而形成阻挡部;

18、所述底座和罩壳处于相连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该阻挡部用于阻挡卡脚的侧壁。

19、如此,阻挡部在左右方向上对卡脚有限位的作用,因为阻挡部的限位,卡脚和卡接部更加不容易脱开,有利于底座和罩壳稳固连接,例如当发生非法撬壳体结构的事件时,壳体结构不容易被撬开。

20、为了进一步使底座和罩壳稳固连接,同时为了在安装时便于定位,所述卡接部还具有分别与阻挡部的下端和罩壳内壁相连的延伸段,该延伸段沿左右方向延伸,而使卡接部与罩壳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

21、所述底座和罩壳处于相连的状态下,所述卡脚的局部位于该容纳腔内;

22、卡脚位于容纳腔内的局部位于弧形凹陷部的上方。

23、如此,卡接部与罩壳的连接位置较多而较为牢固,从而有利于底座和罩壳之间的稳固连接;

24、同时,卡脚的局部位于容纳腔内而在安装时也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25、为了在增加作用臂强度的同时,对卡脚进行限位,在左右方向上,所述作用臂的里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部。如此,通过设置定位凸部而有利于提高作用臂的强度,同时卡脚安装时,卡脚位于定位凸部和罩壳左右方向对应的侧壁之间而对卡脚起到限位的作用。

2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上述的壳体结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局部具有弹性的作用臂,底座和罩壳处于相连的状态下,作用臂与卡脚相抵而具有使卡脚抵靠在卡接部上的趋势,从而使卡脚和卡接部连接更加稳固、不容易脱开,有利于底座和罩壳稳固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臂(12)包括向下且向卡脚(21)倾斜的第一段(121),该第一段(121)采用弹性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臂(12)还包括与第一段(121)的上部相连且沿朝远离卡接部(11)方向延伸的第二段(12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21)的下部具有供作用臂(12)的头部插入的定位凹槽(212);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21)具有自位于左右方向中靠近罩壳(2)里侧的侧壁往里延伸而形成的加强筋(211)。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1)的下部呈圆弧部(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1)的上部向上延伸而形成阻挡部(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1)还具有分别与阻挡部(111)的下端和罩壳(2)内壁相连的延伸段(112),该延伸段(112)沿左右方向延伸,而使卡接部(11)与罩壳(2)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11a);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所述作用臂(12)的里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部(123)。

10.一种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底座(1)、罩壳(2),底座(1)具有向上敞口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具有卡接部(11);罩壳(2)用于向下与底座(1)对合,该罩壳(2)具有与卡接部(11)在上下方向上相卡接或分离的卡脚(21);底座(1)内还具有与卡接部(11)间隔分布的作用臂(12),该作用臂(12)至少局部采用弹性材质;底座(1)和罩壳(2)处于相连的状态下,作用臂(12)与卡脚(21)相抵而具有使卡脚(21)抵靠在卡接部(11)上的趋势。卡脚和卡接部连接更加稳固、不容易脱开,有利于底座和罩壳稳固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章跃平,陈杰,朱碧华,章宏海,方炯,唐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