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7285发布日期:2023-05-14 17:4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密封件密封性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1、密封件是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机器设备内部的零部件的材料或零件,国内外充油电力设备用密封件包括丙烯酸酯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密封制品,不同种类的橡胶密封件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适用环境、适用设备和适用介质。密封效果除了与密封件的材料有关,还与密封件的安装情况、使用温度有关,相同的密封材料在不同的使用温度、压缩比、填充率等条件下,密封性能也有所不同。

2、目前的试验检测方法主要侧重于材料性能的检测,对密封件泄漏监测的判断的方法和手段还主要是以人为主动检查为主,会存在以下弊端:组装密封件测试装置的过程较为繁琐,测试效率低下,并且在内部密封介质不易观察或有细微泄漏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现密封缺陷,又由于泄漏检测对环境温度及时间要求较高,试验所需时间较长,若中途发生泄漏现象,无法及时发现,浪费时间,无法准确的发现泄漏时机,不利于对密封件性能的分析。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备对密封件的密封性性能检测,对密封件的拆装效率较高,同时添加温度环境和时间的测试,对密封件进行检测,相较于人工检查,机械设备检测的数据更加准确,避免人工检查产生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组装繁琐、测试效率低下,无法检测温度及时间对密封件的影响,对密封件的检测效率较低,检测的密封性误差值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密封检测装置,且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和压力记录仪表,且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无线感应区,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护框、电源本体、无线充电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且电源本体设置在防护框内侧;

4、所述密封检测装置包括底环和封盖,且底环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封盖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且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之间均嵌有密封件本体,所述壳体内腔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壳体内腔的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丝。

5、优选的,所述电源本体分别与控制器、数据传输模块、无线充电模块、控制面板、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压力记录仪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壳体与控制面板相对一侧开设有通孔,且壳体与控制面板相对一侧安装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表面安装有止逆阀,所述密封块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的一端连通有导气管,且导气管的侧壁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导气管远离密封块的一端连通有气罐。

7、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气罐内气体为氮气,所述导气管通过通气孔和通孔与壳体内腔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电源本体与加热丝电性连接,且加热丝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加热丝通过多组定位件固定在壳体内腔顶部,且加热丝呈环形设置,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测压孔,所述加热丝的内径大于测压孔的内径。

9、优选的,所述壳体与控制面板相对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检修门,且检修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内嵌有第一橡胶圈,所述壳体与检修门相同一侧开设有供检修门嵌入的第二圆槽,且第二圆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圆槽,且第一圆槽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槽的内径。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圆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且第二安装槽内嵌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与第二橡胶圈相抵触,且第一橡胶圈的内径与第二橡胶圈的内径相同,且第二橡胶圈的内径大于第一圆槽的外径,所述壳体与控制面板相对一侧铰接有锁紧件。

11、优选的,所述底环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多组第一定位块,且对组定位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多组所述第一定位块呈等角度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封盖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多组第二定位块,且多组第二定位块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凸块的形状相契合,多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多组所述第二定位块和多组第一定位块分别通过定位螺钉与多组第一定位孔和多组第二定位孔螺纹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检测装置、壳体、气罐与压力传感器,快速安装密封件本体进行测试,缩短了试验时间,提高了测试试验的效率,并且通过压力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和压力记录仪表,检测的气压下降越大,密封件密封性能越差,极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对试验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和劳动强度;

15、2、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本体、无线充电模块、控制器,电源本体采用无线充电,实现了评价装置的可持续检测,同时通过控制器传递控制各部件,实时监测壳体内腔的气压变化,避免了人工检测时中途发生泄漏现象,无法及时发现,降低了密封件检测评价的误差;

16、3、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加热丝、控制面板和控制器,便于对壳体内腔升温,从而检测密封件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不同时间的密封性。对密封件本体检测效率较高,检测的密封性误差值较小。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密封检测装置(5),且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2)和压力记录仪表(4),且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无线感应区(15),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安装有底板(8),且底板(8)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护框(18)、电源本体(9)、无线充电模块(10)和数据传输模块(19),且电源本体(9)设置在防护框(18)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9)分别与控制器(21)、数据传输模块(19)、无线充电模块(10)、控制面板(2)、温度传感器(22)和压力传感器(23)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3)与压力记录仪表(4)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22)和压力传感器(23)均与控制面板(2)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控制面板(2)相对一侧开设有通孔(16),且壳体(1)与控制面板(2)相对一侧安装有密封块(7),所述密封块(7)上表面安装有止逆阀(71),所述密封块(7)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72),且通气孔(72)的一端连通有导气管(61),且导气管(61)的侧壁安装有电磁阀(62),所述导气管(61)远离密封块(7)的一端连通有气罐(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62)与控制器(21)电性连接,所述气罐(6)内气体为氮气,所述导气管(61)通过通气孔(72)和通孔(16)与壳体(1)内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9)与加热丝(25)电性连接,且加热丝(25)与温度传感器(22)电性连接,所述加热丝(25)通过多组定位件(24)固定在壳体(1)内腔顶部,且加热丝(25)呈环形设置,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测压孔(20),所述加热丝(25)的内径大于测压孔(20)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控制面板(2)相对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检修门(3),且检修门(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1),且第一安装槽(31)内嵌有第一橡胶圈(32),所述壳体(1)与检修门(3)相同一侧开设有供检修门(3)嵌入的第二圆槽(12),且第二圆槽(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圆槽(11),且第一圆槽(11)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槽(12)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槽(1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3),且第二安装槽(13)内嵌有第二橡胶圈(14),所述第一橡胶圈(32)与第二橡胶圈(14)相抵触,且第一橡胶圈(32)的内径与第二橡胶圈(14)的内径相同,且第二橡胶圈(14)的内径大于第一圆槽(11)的外径,所述壳体(1)与控制面板(2)相对一侧铰接有锁紧件(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51)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多组第一定位块(511),且对组定位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凸块(512),且凸块(51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513),多组所述第一定位块(511)呈等角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52)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多组第二定位块(521),且多组第二定位块(521)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凸块(512)的形状相契合,多组所述第二定位块(52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523),多组所述第二定位块(521)和多组第一定位块(511)分别通过定位螺钉(53)与多组第一定位孔(513)和多组第二定位孔(523)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密封件密封性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评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密封检测装置,通过密封检测装置、壳体、气罐与压力传感器,快速安装密封件本体进行测试,缩短了试验时间,提高了测试试验的效率,并且通过压力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和压力记录仪表,检测的气压下降越大,密封件密封性能越差,极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对试验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和劳动强度;实现了评价装置的可持续检测,同时通过控制器传递控制各部件,实时监测壳体内腔的气压变化,避免了人工检测时中途发生泄漏现象,无法及时发现,降低了密封件检测评价的误差。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刘艳芳,周晓瑜,肖建军,王冲文,戈帆,赵远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北方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