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34212398发布日期:2023-05-17 20:0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检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水质监测指的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物种、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监视和测定的过程,水质监测的监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天然水、人类生活用水和工业排水等,现有技术在对大型水域进行水质监测时,需要监测人员携带监测设备,驾驶船只或者其他载具在水域中行驶,然后对不同位置的水域水质进行抽样监测,这个过程中需要监测人员不停更换监测位置,监测过程较为不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2、针对上述问题现在研发一种能够自动对不同位置进行水质监测的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装置监测过程中需要监测人员不停更换监测位置,监测过程较为不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不同位置进行水质监测的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

2、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有放置架、水质检测仪、检测探头、支撑架、驱动组件和挡污机构,放置架顶部连接有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底部连接有检测探头,放置架前后两部的下侧均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均连接有驱动组件,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防止对杂质进行过滤阻挡的挡污机构。

3、可选地,挡污机构包括有连接架、挡污框和挡杆,前侧的支撑架上连接有连接架,两个连接架前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挡污框,挡污框上连接有多根挡杆。

4、可选地,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固定架和防护框,两个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连接有防护框。

5、可选地,防护机构还包括有过滤网,防护框上连接有过滤网。

6、可选地,放置架前后两部均为向上翘起的结构,能够使得放置架能够浮在水面上。

7、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和螺旋叶片,支撑架上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均连接有螺旋叶片。

8、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放置架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检测探头在大型水域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同时通过挡污框和挡杆对污泥和杂质进行阻挡,避免驱动组件受到堵塞无法正常运行。

9、2、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框对检测探头进行保护,之后通过过滤网对水流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影响水质检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放置架(1)、水质检测仪(2)、检测探头(3)、支撑架(4)、驱动组件(5)和挡污机构(6),放置架(1)顶部连接有水质检测仪(2),水质检测仪(2)底部连接有检测探头(3),放置架(1)前后两部的下侧均连接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上均连接有驱动组件(5),支撑架(4)上设有用于防止对杂质进行过滤阻挡的挡污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污机构(6)包括有连接架(61)、挡污框(62)和挡杆(63),前侧的支撑架(4)上连接有连接架(61),两个连接架(61)前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挡污框(62),挡污框(62)上连接有多根挡杆(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护机构(7),防护机构(7)包括有固定架(71)和防护框(72),两个支撑架(4)之间连接有固定架(71),固定架(71)上连接有防护框(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机构(7)还包括有过滤网(73),防护框(72)上连接有过滤网(7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架(1)前后两部均为向上翘起的结构,能够使得放置架(1)能够浮在水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5)包括有驱动电机和螺旋叶片,支撑架(4)上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均连接有螺旋叶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不同位置进行水质监测的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一种用于大型水域不同位置的光伏全光谱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有放置架、水质检测仪、检测探头、支撑架、驱动组件和挡污机构,放置架顶部连接有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底部连接有检测探头,放置架前后两部的下侧均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均连接有驱动组件,支撑架上设有挡污机构。本技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放置架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检测探头在大型水域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同时通过挡污框和挡杆对污泥和杂质进行阻挡,避免驱动组件受到堵塞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邵一川,章灿,樊硕,马佳星,郭傲,谭震宇,任苹,李思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