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6676发布日期:2023-05-27 19: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放射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


背景技术:

1、电离室是γ射线辐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电离室一般由高压极、收集极、绝缘保护极和外壳接地构成,结构通常为平面形、球形、圆柱形等。工作原理是在腔室内部充入一定量的工作气体,比如n2气体,在电离室高压极间接入工作电压,使极间形成均匀的电场。外部γ射线与工作气体作用,电离或激发气体核外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电子和离子向极间移动并最终实现电荷收集,从而达到辐射测量的目的。

2、多层电离室常用于加速器束损监测。一般安装在加速器管道外壁,一旦仪器有信号输出,说明有电子或质子发生偏转,提前预知以避免击穿加速管道。加速器管道有的长达几千米,被测面积大,监测用多层电离室通常做成多层长条形。由于加速器管道位于狭长空间内,且场所内具有一定电磁辐射,不利于检修人员出入,给设备日常检测带来很大麻烦。因此急需一种装置能够实时获取多层电离室自身的工作状态,及时准确的判断监测仪器是否正常,以便进行精准检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使电离室实时保持信号输出,可用于判断电离室是否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包括沉井,沉井外壳,放射源和沉头,沉井外壳内部设有沉井,沉井外壳与沉井内设有沉头,沉头的下部位于沉井的底部安装有放射源,沉头中间开有通孔。

3、所述的沉井外壳为筒状结构。

4、所述的沉井为筒状结构。

5、所述的沉井外壳和沉头形成一个“t”型的内腔结构。

6、所述的内腔结构内设有沉头。

7、所述的沉头为“t”型结构。

8、所述的沉头下部为螺纹结构,沉头与沉井螺纹配合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解决日常仪器工作状态判断、仪器质量控制测试的难题。整个电离室制成后需要加热抽真空排气,所以内部设置校准源需要解决定位及固定问题。其中放射源的位置是第一、二电极之间,信号正常入射。同时这个位置离电离室开口距离很近,容易安装。自检装置腔体的设计,整体外形上可作为电离室安装时的方向定位栓,一举两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井,沉井外壳,放射源和沉头,沉井外壳内部设有沉井,沉井外壳与沉井内设有沉头,沉头的下部位于沉井的底部安装有放射源,沉头中间开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外壳为筒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为筒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外壳和沉头形成一个“t”型的内腔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结构内设有沉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头为“t”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头下部为螺纹结构,沉头与沉井螺纹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放射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电离室的内部自检装置。包括沉井,沉井外壳,放射源和沉头,沉井外壳内部设有沉井,沉井外壳与沉井内设有沉头,沉头的下部位于沉井的底部安装有放射源,沉头中间开有通孔。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解决日常仪器工作状态判断、仪器质量控制测试的难题。整个电离室制成后需要加热抽真空排气,所以内部设置校准源需要解决定位及固定问题。其中放射源的位置是第一、二电极之间,信号正常入射。同时这个位置离电离室开口距离很近,容易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岑韬,马兵围,张洪岩,陈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检维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