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5700发布日期:2023-09-20 22:2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尤其涉及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医学检测时,通常采用磁珠包被的方法携带所需的酶标抗原或者抗体,但是试剂盒在使用前的长期静置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磁珠相互聚集并沉淀在试剂底部。因此往往在使用前需要对磁珠瓶进行预混匀操作。磁珠混匀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医学检测结果的好坏,混匀时间长短也将影响仪器的工作效率。

2、然而,在全自动检测分析仪内虽然采用了磁吸和机械混匀结合的方式,但因为受其它部件的制约,所以很难提供较高的离心力,高浓度聚集的磁珠及其与试剂盒的相互作用使得其很难被自带的混匀装置快速混匀,这其中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等待时间且无法保证是否充分混匀。在仪器外多使用手动吹打混匀进行操作,不仅影响效率,耗费精力而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试剂污染。有时也会使用磁吸后颠倒混匀的方式,这虽然加快了速度,但更容易产生气泡影响仪器的液面感应,进而影响结果。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包括底座、试剂管、试剂盒、限位组件、混匀组件,所述试剂管设置于试剂盒内,所述试剂盒与限位组件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以用于对所述试剂盒进行限位,所述混匀组件与所述试剂管连接,以用于所述试剂管进行磁珠混匀。

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试剂盒内部设置有防坠槽、放置槽和防阻环,所述防坠槽和所述放置槽一体开设于所述试剂盒内部,且所述防坠槽位于所述放置槽上方,所述防阻环安装于所述防坠槽内壁。

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设置防坠槽可以使所述试剂管在所述试剂盒内存放更加稳固,通过在所述防坠槽内设置所述防阻环,可以使所述试剂管在所述放置槽内的摩擦力减小,防止所述试剂管在长时间转动时发生磨损,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框体、容置空间、限位机构,所述框体底部与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容置空间开设于所述框体上,且所述容置空间设置有多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顶部,且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框体连接。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设置多组所述容置空间可以实现批量的对多组所述试剂盒内的所述试剂管进行处理,且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对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试剂盒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试剂盒在操作中发生位移。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杆和螺母,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框体顶部,且所述螺母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螺母连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手动转动所述螺母可以使所述螺纹杆进行位移,以改变所述螺纹杆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长度,实现利用所述螺纹杆对所述试剂盒进行固定。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所述试剂盒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螺纹杆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部的一端抵触连接。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孔,可以与所述螺纹杆配合,使所述螺纹杆对所述试剂盒的限位效果加强。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混匀组件包括磁珠吸附机构、转动机构和混匀控制电路,所述磁珠吸附机构设置于所述框体内,且所述磁珠吸附机构与所述混匀控制电路电力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混匀控制电路电力连接。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磁珠吸附机构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壁内。

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在所述容置空间两侧壁内设置所述电磁铁,可以使所述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磁性,从而将所述试剂管内的磁珠吸附于所述试剂管两侧。

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传动杆和卡紧块,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与所述卡紧块固定连接。

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所述转动电机的工作,可以使所述传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可以使所述卡紧块进行转动,从而利用所述卡紧块实现对所述试剂盒内的所述试剂管进行转动。

1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试剂管底部开设有卡紧槽,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卡紧槽内壁抵触连接。

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通过设置卡紧槽,并使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卡紧槽内壁抵触连接,可以防止在对所述试剂管进行转动时,发生所述试剂管与所述卡紧块偏移的情况,进而可以增加对所述试剂管的离心效果。

1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混匀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磁铁电力端、转动电机电力端、变阻器、开关,所述电磁铁电力端与转动电机电力端并联,且所述电磁铁电力端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电力端与所述变阻器串联,且所述转动电机电力端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

2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主要用于连接外置电源,在对所述试剂管进行混匀时,调节开关,使所述电磁铁电力端通电,以使所述电磁铁产生磁性,吸附所述试剂管内的磁珠至两侧管壁,进而调节开关,使所述电磁铁电力端断电,并使所述转动电机电力端通电,以通过所述卡紧块实现对所述试剂盒内的所述试剂管进行混匀;在混匀时可以通过调节变阻器,来调节所述卡紧块的转速大小,从而选择合适的转速进行对所述试剂管进行混匀;待混匀完成后,调节所述开关,使整个所述混匀控制电路断电,并转动所述螺母,取出所述试剂盒,完成混匀操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通过底座、试剂管、试剂盒、限位组件和混匀组件,可以不用将试剂管与试剂盒分离实现混匀操作,且能够批量对多组试剂管进行混匀,在混匀中结合磁吸作用与离心力,克服了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内因为部件限制而无法采用较高离心力快速混匀的缺点;又克服了仪器外吹打混匀,颠倒混匀易引起气泡干扰实验的缺点;同时结合两者的优点,优化了混匀的方式,缩短了混匀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3)内部设置有防坠槽(31)、放置槽(32)和防阻环(33),所述防坠槽(31)和所述放置槽(32)一体开设于所述试剂盒(3)内部,且所述防坠槽(31)位于所述放置槽(32)上方,所述防阻环(33)安装于所述防坠槽(31)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框体(4)、容置空间(41)、限位机构,所述框体(4)底部与所述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容置空间(41)开设于所述框体(4)上,且所述容置空间(41)设置有多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41)顶部,且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框体(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杆(42)和螺母(43),所述螺母(43)安装于所述框体(4)顶部,且所述螺母(43)与所述框体(4)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2)一端与所述螺母(43)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3)顶部开设有限位孔(34),所述限位孔(34)与所述螺纹杆(42)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41)内部的一端抵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组件包括磁珠吸附机构、转动机构和混匀控制电路,所述磁珠吸附机构设置于所述框体(4)内,且所述磁珠吸附机构与所述混匀控制电路电力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混匀控制电路电力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珠吸附机构包括电磁铁(5),所述电磁铁(5)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41)两侧壁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51)、传动杆(52)和卡紧块(53),所述转动电机(51)设置于所述底座(1)内,所述传动杆(52)一端与所述转动电机(5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52)另一端与所述卡紧块(5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管(2)底部开设有卡紧槽(21),所述卡紧块(53)与所述卡紧槽(21)内壁抵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控制电路包括电源(54)、电磁铁电力端(55)、转动电机电力端(56)、变阻器(57)、开关(58),所述电磁铁电力端(55)与转动电机电力端(56)并联,且所述电磁铁电力端(55)通过所述开关(58)与所述电源(54)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电力端(56)与所述变阻器(57)串联,且所述转动电机电力端(56)通过所述开关(58)与所述电源(54)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捷磁珠混匀装置,包括:底座;试剂管,所述试剂管设置于试剂盒内;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与限位组件连接;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以用于对所述试剂盒进行限位;混匀组件,所述混匀组件与所述试剂管连接,以用于所述试剂管进行磁珠混匀。本技术可以不用将试剂管与试剂盒分离实现混匀操作,且能够批量对多组试剂管进行混匀,在混匀中结合磁吸作用与离心力,克服了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内因为部件限制而无法采用较高离心力快速混匀的缺点;又克服了仪器外吹打混匀,颠倒混匀易引起气泡干扰实验的缺点;同时结合两者的优点,优化了混匀的方式,缩短了混匀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豪,施晓如,郭于新,蔡田,谷晓辉,秦琼,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