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4205发布日期:2023-08-20 09:0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如专利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纺织品分析装置(公告号:cn208297342u)中,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一侧安装有近红外光谱仪主体,另一侧内部开设有扫描腔,所述扫描腔的顶部安装有扫描探头,且扫描探头与近红外光谱仪主体连接,所述扫描腔远离近红外光谱仪主体开设有矩形的转换槽口,所述转换槽口上方的近红外光谱仪主体的侧壁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活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伸缩槽上方的装置壳体内安装有微型气缸,且微型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伸缩槽内并与密封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内部样品扫描完成后可立即将外部的样品转动切换进扫描腔接受扫描,大大优化了扫描的过程,消除了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推广使用。

2、虽然该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纺织品分析装置,设置了相关的检测装置,但是其检测装置只能断续的进行检测,不能连续性的做业。因此,发明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其中使用者可通过设备主体顶部外壁的控制面板,操控装置上各设备的运行,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多组底部支架,多组底部支架均匀分布在设备主体的底部外壁,其中设备主体底部外壁的多组底部支架,可将设备主体抬离地面,避免装置受潮,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壁开设有多组圆形通孔,多组所述圆形通孔均匀分布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壁,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圆柱,其中使用者可将多组转动圆柱插接在设备主体侧面外壁多组圆形通孔中,使转动圆柱可在圆形通孔内转动,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a,所述支撑板a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固定块a,其中使用者可将固定块a固定在设备主体一侧的支撑板a上,使固定块a可与设备主体固定。

3、优选的,所述固定块a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其中转动杆一侧的转动电机运行,可带动转动杆在固定块a内转动。

4、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设备主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其中使用者可通过将物料从设备主体一侧的进料口导入,从设备主体另一侧的出料口导出。

5、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b,所述支撑板b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组固定块b,两组固定块b对称分布在支撑板b的顶部外壁两端,其中使用者可通过将两组固定块b固定在出料口一侧的支撑板b外壁,使固定块b可与支撑板b固定。

6、优选的,所述固定块b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圆柱,所述连接圆柱的外壁设置有传送带,其中固定块b内部的连接圆柱转动,带动其外壁的传送带转动运行。

7、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设置有近红外光谱主体,其中使用者将物料从设备主体一侧的进料口导入,经设备主体内部的传送带运行,可将物料传送至第一凹槽顶部的近红外光谱主体。

8、优选的,所述近红外光谱主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三组扫描探头,三组扫描探头均匀分布在近红外光谱主体的底部外壁,其中物料经近红外光谱主体底部后,近红外光谱主体底部的三组扫描探头运行,可检测物料的成分。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1、通过设置设备主体、控制面板、转动杆、转动电机、进料口、出料口、传送带、近红外光谱主体、扫描探头,使用者可通过将物料放置在设备主体一侧进料口内部的传送带上,传送带内部转动杆一侧的转动电机运行,可带动传送带运行,将传送带上的物料带动至设备主体顶部的近红外光谱主体下,近红外光谱主体底部的扫描探头运行,可将其底部的物料进行连续性检测;

11、2、通过设置底部支架、圆形通孔、转动圆柱、支撑板a、固定块a、支撑板b、固定块b、连接圆柱,使用者可通过设备主体底部的多组底部支架,将设备主体抬离地面,避免装置受潮,且插接在设备主体侧面外壁多组圆形通孔中的转动圆柱,可便于其外壁传送带的运行,设备主体一侧支撑板a顶部的固定块a与支撑板b顶部的固定块b,可将连接圆柱与转动杆固定,使装置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2),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多组底部支架(3),多组底部支架(3)均匀分布在设备主体(1)的底部外壁,所述设备主体(1)的侧面外壁开设有多组圆形通孔(4),多组所述圆形通孔(4)均匀分布在设备主体(1)的侧面外壁,所述圆形通孔(4)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圆柱(5),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a(6),所述支撑板a(6)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固定块a(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a(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0),所述设备主体(1)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b(12),所述支撑板b(1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组固定块b(13),两组固定块b(13)对称分布在支撑板b(12)的顶部外壁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b(1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圆柱(14),所述连接圆柱(14)的外壁设置有传送带(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6)的顶部设置有近红外光谱主体(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谱主体(17)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三组扫描探头(18),三组扫描探头(18)均匀分布在近红外光谱主体(17)的底部外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混纺面料成分检测装置,涉及到检测装置领域,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设备主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多组底部支架,多组底部支架均匀分布在设备主体的底部外壁,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壁开设有多组圆形通孔,多组圆形通孔均匀分布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壁,圆形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转动圆柱。本技术通过设置设备主体、控制面板、转动杆、转动电机、进料口、出料口、传送带、近红外光谱主体、扫描探头,可将其底部的物料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底部支架、圆形通孔、转动圆柱、支撑板A、固定块A、支撑板B、固定块B、连接圆柱,使装置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葛玉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林珂服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