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37229发布日期:2024-04-18 17:55阅读:9来源:国知局
行驶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行驶车系统。


背景技术:

1、以往,在物品输送车的领域中,公知有测量在轨道的行驶面上滚动的车轮的直径的车轮直径测量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具备具有投光部和受光部的光传感器,使用在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分离的两束带状的检测光,测量车轮的直径。更具体而言,将第一带状光部中的被车轮遮挡的延伸方向的大小作为第一数值,将第二带状光部中的被车轮遮挡的延伸方向的大小作为第二数值,基于第一带状光及第二带状光的间隔距离和第一数值及第二数值,测量车轮的直径。检测光穿过形成于轨道的贯通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具有两对透射型传感器。各对透射型传感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分离配置的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97473号公报

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046287号公报

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设置多个投光部和受光部,存在测量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趋势。另外,若在检测光的光路上存在与车轮不同的物体(异物等),或者灰尘附着于光传感器,则也存在不能准确地测定车轮(行驶辊)的直径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对能够简单且准确地测定行驶辊的直径的行驶车系统进行说明。

2、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具有行驶辊的行驶车在轨道上行驶的行驶车系统,在该行驶车系统设置有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具有:上部测定板,从上方与行驶辊接触;下部测定板,从下方与行驶辊接触;以及检测器,检测上部测定板及下部测定板的高度位置。

3、根据该行驶车系统,在行驶辊的上方及下方,上部测定板及下部测定板与行驶辊接触。通过利用检测器检测上部测定板及下部测定板的高度位置,来测定行驶辊的直径。这样,由于仅使两张板与行驶辊接触即可,因此能够简单地测定直径。与光学式的测定不同,由于利用物理接触来检测板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准确地测定直径。另外,上下两张板可以容易地配置在避开行驶辊的滚动区域(通过区域)的位置。因此,与应用左右两张板的情况等相比,进一步简化结构。

4、下部测定板也可以向上方被施力至能够与行驶辊接触的待机位置,并通过行驶辊的进入而向下方移动。根据该结构,不需要使下部测定板上下移动的致动器,能够形成为更简单的构造。

5、上部测定板也可以向上方被施力至远离行驶辊的退避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上部测定板与行驶辊的碰撞。

6、也可以在利用行驶车中的与行驶辊不同的部分维持行驶车的姿势的状态下,上部测定板及下部测定板与行驶辊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行驶辊因载荷而变形。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测定行驶辊的直径。

7、不同的部分也可以是与行驶辊不同的行驶辊。利用为了行驶车的行驶而具备的结构维持行驶车的姿势,能够简单且准确地测定行驶辊的直径。

8、测定装置也可以组装在轨道的中途,或者设置在轨道的延长上。根据该结构,在使行驶车沿着轨道移动到测定装置的位置之后,测定行驶辊的直径即可。不需要使行驶车移动到偏离轨道的场所。

9、根据本公开的行驶车系统,能够简单且准确地测定行驶辊的直径。



技术特征:

1.一种行驶车系统,是具有行驶辊的行驶车在轨道上行驶的行驶车系统,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车系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驶车系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驶车系统,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驶车系统,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驶车系统,其中,


技术总结
在行驶车系统中,具有行驶辊的行驶车在轨道上行驶。在行驶车系统设置有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具有:上部测定板,从上方与行驶辊接触;下部测定板,从下方与行驶辊接触;以及检测器,检测上部测定板及下部测定板的高度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诚,石川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