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66862发布日期:2023-08-09 06:4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绝缘子污秽检测,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绝缘子污秽是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运维检修人员必须定期开展绝缘子污秽检测并根据其污秽程度对绝缘子进行清洗或更换,以保证其绝缘性能。目前作业人员开展绝缘子污秽检测主要运用“无人机+光谱图像分析”检测系统,作业人员在地面控制无人机飞行至指定位置,对绝缘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拍摄,再利用软件对拍摄照片完成污秽等级分析。检测系统中的检测装置应用了高光谱相机,但是检测系统内的高光谱相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高光谱相机因高温而发生损坏,此外,高光谱相机在高空拍摄时其镜片上会附着有灰尘,加之空气中的水雾与灰尘附在镜片上,对高光谱相机拍摄图像形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2、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无人机下方设有用于拍摄绝缘子污秽图像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侧边设有用于保护检测组件的防护组件,检测组件的上方设有驱动组件;

3、检测组件包括检测主体、挡板与清理管,挡板设置在检测主体的下方,清理管的进气端位于驱动组件的下侧,清理管的出气端位于检测主体的检测镜片边沿;检测组件内设有防尘网,防尘网位于驱动组件的下方;

4、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杆、扇叶、转动块、驱动架,扇叶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的底端,转动块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的顶端,转动块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卡槽,多个驱动架连接在转动块的外壁上,驱动架的端部连接有风力驱动板。

5、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架与支撑板,防护架与无人机连接,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之间,支撑板通过调节组件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连接。

6、进一步地,上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杆、活动板、连接板、第一转动杆与缓冲板,两块活动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侧方并通过伸缩杆连接,活动板通过连接板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连接;缓冲板设置在支撑板的内侧并通过第一转动杆连接,缓冲板的侧壁上连接有缓冲组件。

7、进一步地,上述缓冲组件包括防撞板与滑杆,防撞板设置在支撑板的外侧,滑杆固定在防撞板上且穿过支撑板与缓冲板连接,支撑板与防撞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设在滑杆上。

8、进一步地,上述防护架上设有光伏板,光伏板上设有清理组件。

9、进一步地,上述清理组件包括第三转动杆、转动板与清理板,第三转动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光伏板上,转动板连接在第三转动杆的顶端,清理板设置在转动板的下表面且与光伏板的上表面相接,第三转动杆的底端连接有传动组件。

10、进一步地,上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以及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连接的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与第三转动杆连接,第一带轮内卡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底端连接有卡块,卡块设在卡槽的正上方,卡块的形状和尺寸与卡槽相适配。

11、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与第一弹簧,固定壳设在检测组件外并通过第一弹簧与检测组件连接,固定壳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连接。

12、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设置在固定壳上且第二转动杆的顶端延伸出固定壳的顶板。

13、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限位板与连接在限位板上的卡杆,限位板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连接,卡杆的上端连接在挡板上,挡板与限位板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卡杆上。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的装置在检测绝缘子污秽的检测主体外侧设置了清理管与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包括有扇叶、第二转动杆、驱动架,扇叶在驱动架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产生的风流可对检测主体进行快速散热,使检测主体避免因工作产生的高温而损坏;清理管的进气端位于扇叶的下方,出气端位于检测主体的检测镜片边沿,扇叶转动时产生的风流将检测主体产生的热量带走并将生成的热风吹至清理管中,清理管将热风传递至检测镜片上,将镜片上的灰尘吹掉;同时对镜片加热,使镜片表面避免因低温而产生水雾,增强镜片的洁净度,保证对绝缘子污秽检测时的检测效果。

16、(2)本发明的装置在防护架上设置了光伏板,光伏板可利用光能产生电能,为检测主体和无人机供电,进而增加该装置的续航能力,使得该检测装置不需要反复充电便可长时间在绝缘子表面进行污秽检测,提高了该装置的检测效率。

17、(3)本发明的光伏板上设置了清理组件,通过清理组件可对光伏板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使得光伏板表面不易因附着有灰尘而影响其正常的发电效率。

18、(4)本发明的装置在检测主体外侧设置了防撞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固定壳、限位板、滑杆和缓冲板,当检测主体的两侧受到外物撞击时,两个防撞板均通过滑杆带动两个缓冲板相互靠近,多个第三弹簧被压缩,固定壳和限位板相互靠近,多个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压缩,压缩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相互配合可对外物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同时防护架可对检测组件的前后进行防护,使得检测组件不易在外物的撞击下发生损坏,保证检测组件的安全性和使用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下方设有用于拍摄绝缘子污秽图像的检测组件(6),所述检测组件(6)侧边设有用于保护检测组件(6)的防护组件(2),所述检测组件(6)的上方设有驱动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防护架(21)与支撑板(22),所述防护架(21)与无人机(1)连接,所述支撑板(22)设置在第一固定组件(4)与第二固定组件(5)之间,所述支撑板(22)通过调节组件(3)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伸缩杆(31)、活动板(32)、连接板(33)、第一转动杆(34)与缓冲板(35),两块所述活动板(3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的侧方并通过伸缩杆(31)连接,所述活动板(32)通过连接板(33)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连接;所述缓冲板(35)设置在支撑板(22)的内侧并通过第一转动杆(34)连接,所述缓冲板(35)的侧壁上连接有缓冲组件(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11)包括防撞板(112)与滑杆(111),所述防撞板(112)设置在支撑板(22)的外侧,所述滑杆(111)固定在所述防撞板(112)上且穿过支撑板(22)与缓冲板(35)连接,所述支撑板(22)与防撞板(112)之间设有第三弹簧(113),所述第三弹簧(113)套设在所述滑杆(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21)上设有光伏板(8),所述光伏板(8)上设有清理组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9)包括第三转动杆(92)、转动板(93)与清理板(94),所述第三转动杆(92)通过第二轴承(91)转动连接在光伏板(8)上,所述转动板(93)连接在第三转动杆(92)的顶端,所述清理板(94)设置在转动板(93)的下表面且与光伏板(8)的上表面相接,所述第三转动杆(92)的底端连接有传动组件(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包括第一带轮(101)以及通过皮带(102)与第一带轮(101)连接的第二带轮(103),所述第二带轮(103)与所述第三转动杆(92)连接,所述第一带轮(101)内卡接有电动推杆(104),所述电动推杆(104)的底端连接有卡块(105),所述卡块(105)设在卡槽(76)的正上方,所述卡块(105)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卡槽(76)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壳(41)与第一弹簧(42),所述固定壳(41)设在检测组件(6)外并通过所述第一弹簧(42)与检测组件(6)连接,所述固定壳(4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72)通过第一轴承(71)转动设置在固定壳(41)上且第二转动杆(72)的顶端延伸出固定壳(41)的顶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5)包括限位板(51)与连接在限位板(51)上的卡杆(52),所述限位板(51)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33)连接,所述卡杆(52)的上端连接在挡板(62)上,所述挡板(62)与限位板(51)设有第二弹簧(53),所述第二弹簧(53)套设在所述卡杆(52)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相机的绝缘子污秽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检测组件、防护组件。本发明设置了清理管与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的扇叶产生风流可对检测主体进行快速散热,使检测主体避免因工作产生的高温而损坏;清理管的进气端位于扇叶的下方,出气端位于检测主体的检测镜片边沿,清理管将热风传递至检测镜片上,将镜片上的灰尘吹掉,同时使镜片表面避免因低温而产生水雾,保证对绝缘子污秽检测时的检测效果;此外,检测主体外侧设置了防撞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固定壳、限位板、滑杆和缓冲板,当检测主体的两侧受到外物撞击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相互配合可对外物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保护检测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岑,刘曦,范松海,杨琳,朱军,赵福平,姚丽彬,郭裕钧,张血琴,肖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