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37776发布日期:2023-06-27 13:5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1、生态坡体,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但是,生态坡体由于土壤的含水量少容易出现浅层滑坡,现有监控方法通常使用gps或gnss系统实现,但是这些监测只能监测较大规模的浅层滑坡,无法对较小规模的浅层滑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及时给出山体滑坡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坡体滑坡监测只能监测较大规模的浅层滑坡,无法对较小规模的浅层滑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及时给出山体滑坡报警。

2、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3、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相向两个山坡上分别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不能进入其他高度的光线接收器中;步骤2、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不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而是进入到第一光线接收器(22)上方的第二光线接收器(21)时,表明设置光线接收装置(b)的山坡出现滑坡并且使得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

4、优选地,步骤3、启动电机(14)使得电机转轴和丝杆(12)正向旋转,使得光线发射器(11)沿着丝杆(12)沿着轴向向下移动,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重新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时,电机(14)停止工作,光线发射装置(a)向下移动的距离h1=光线发射装置(a)沿着丝杆移动速度v1*移动时间t1,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垂直距离也为l1,设置光线接收装置(b)的山坡的坡度为γ°,则光线接收装置(b)的移动距离l1,h1/l1=cos(90°-γ)。

5、优选地,步骤4、移动距离l1如果大于预定值l,无线发射单元将比较结果以报警信号的方式发给监控服务器或监控移动终端。

6、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相向两个山坡上分别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不能进入其他高度的光线接收器中;步骤2、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不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而是进入到第一光线接收器(22)下方的第三光线接收器(23)时,表明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的山坡出现滑坡并且使得光线发射装置(a)向下移动。

7、优选地,步骤3、启动电机(14)使得电机转轴和丝杆(12)反向旋转,使得光线发射器(11)沿着丝杆(12)的轴向向上移动,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重新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时,电机(14)停止工作,光线发射装置(a)向上移动的距离h2=光线发射装置(a)沿着丝杆移动速度v2*移动时间t2,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的山坡的坡度为β°,则光线发射装置(a)的移动距离l2,h2/l2=cos(90°-β)。

8、优选地,步骤4、移动距离l2如果大于预定值l,无线发射单元将比较结果以报警信号的方式发给监控服务器或监控移动终端。

9、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接收光线发射装置(a)的同时能够进行测距,测距单元在初始时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为s;测距单元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1,s1小于s,则表明不仅仅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的山坡出现滑坡使得光线发射装置(a)向下移动,而且设置光线接收装置(b)的山坡也出现滑坡使得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

10、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步骤1、在相向两个山坡上分别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第一光线接收器(22)接收光线发射装置(a)的同时能够进行测距,测距单元在初始时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为s;步骤2、测距单元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1,s1小于s,则表明不仅仅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的山坡出现滑坡使得光线发射装置(a)向下移动,而且设置光线接收装置(b)的山坡也出现滑坡使得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

12、优选地,步骤3、当测距单元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s1时,无线发射单元将比较结果以报警信号的方式发给监控服务器或监控移动终端。

13、优选地,所述光线发射装置(a)中的光线发射器(11)能够垂直移动,光线发射器(11)设有螺纹孔,光线发射器(11)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2)配合,丝杆(12)底端与电机(14)的转轴连接,丝杆(12)顶端与防雨帽(13)连接,丝杆(12)下端通过轴承(16)与底座(15)的安装孔连接,底座(15)的空腔中安装电机(14);所述光线接收装置(b)设有多个光线接收器,每个光线接收器位于不同的垂直高度分别接收不同高度的光线发射器(11)发射的光线。

14、该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通过光线发射装置与光线接收装置相互配合,不仅仅可以分别监测各自山体是否存在滑坡,而且还可以监测各自山体是否同时发生滑坡复杂地质情况。

16、(2)本发明能够计算出滑坡的距离,从而可以更有效的精准监测滑坡规模,从而提醒人员作出有效应对。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启动电机(14)使得电机转轴和丝杆(12)正向旋转,使得光线发射器(11)沿着丝杆(12)的轴向向下移动,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重新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时,电机(14)停止工作,光线发射装置(a)向下移动的距离h1=光线发射装置(a)沿着丝杆移动速度v1*移动时间t1,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垂直距离也为l1,设置光线接收装置(b)的山坡的坡度为γ°,则光线接收装置(b)的移动距离l1,h1/l1=cos(90°-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移动距离l1如果大于预定值l,无线发射单元将比较结果以报警信号的方式发给监控服务器或监控移动终端。

4.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启动电机(14)使得电机转轴和丝杆(12)反向旋转,使得光线发射器(11)沿着丝杆(12)的轴向向上移动,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重新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时,电机(14)停止工作,光线发射装置(a)向上移动的距离h2=光线发射装置(a)沿着丝杆移动速度v2*移动时间t2,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的山坡的坡度为β°,则光线发射装置(a)的移动距离l2,h2/l2=cos(90°-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移动距离l2如果大于预定值l,无线发射单元将比较结果以报警信号的方式发给监控服务器或监控移动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接收光线发射装置(a)的同时能够进行测距,测距单元在初始时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为s;测距单元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1,s1小于s,则表明不仅仅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的山坡出现滑坡使得光线发射装置(a)向下移动,而且设置光线接收装置(b)的山坡也出现滑坡使得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

8.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当测距单元测得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之间的间距s1时,无线发射单元将比较结果以报警信号的方式发给监控服务器或监控移动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生态坡体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装置(a)中的光线发射器(11)能够垂直移动,光线发射器(11)设有螺纹孔,光线发射器(11)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2)配合,丝杆(12)底端与电机(14)的转轴连接,丝杆(12)顶端与防雨帽(13)连接,丝杆(12)下端通过轴承(16)与底座(15)的安装孔连接,底座(15)的空腔中安装电机(1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坡体监控方法,步骤1、在相向两个山坡上分别设置光线发射装置(A)和光线接收装置(B),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只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不能进入其他高度的光线接收器中;步骤2、当光线发射装置(A)发射的光线沿着水平方向不能进入到光线接收装置(B)的第一光线接收器(22),而是进入到第一光线接收器(22)上方的第二光线接收器时,表明设置光线接收装置的山坡出现滑坡并且使得光线接收装置(B)向下移动。本发明通过光线发射装置与光线接收装置相互配合,不仅仅可以分别监测各自山体是否存在滑坡,而且还可以监测各自山体是否同时发生滑坡复杂地质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雄,雷宇,李俊杰,梁淼,彭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