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及染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38370发布日期:2023-09-07 03:2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及染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全自动特殊染色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细胞、生物组织染色方法及设备种类比较少,市面上使用的细胞组织染色设备主要是将涂有细胞组织的玻片分别置于盛有各种染液(染料和辅助液体称染液)的染色缸中,利用机械装置控制一组玻片,按染色程序要求平移至各染色缸上方,然后垂直升降,将玻片浸泡于染液中,达到浸泡时间后又重复以上动作。

2、不过这种染色方法及装置有以下缺点,尤其是在染色步骤比较多时更显突出。

3、1、由于染液不能及时更换,当染液效力耗尽前染液有效成分逐步降低,染色效果极差,而且前后染色效果不一致;

4、2、由于要控制各染色缸温度,又要控制玻片(架)平移和升降,所以能耗高、噪音大,同时也使得设备体积过大、造价高;

5、3、染色过程只能做一种染色,如需另一种染色,则需要更换多种染液,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及染色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染色缸、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和至少一个第一试剂瓶,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纯水箱、废液桶和至少一个第二试剂瓶,

4、所述第一试剂瓶和第二试剂瓶通过软管和多路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分别与电磁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染色缸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染色缸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蠕动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蠕动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所述废液桶连通,

5、所述操作面板、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多路电磁换向阀和电磁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试剂瓶并排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上,所述染色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缸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缸盖的一端与所述缸体之间铰接、另一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缸体前侧壁的下端与支撑板之间铰接,且位于所述缸体前侧的支撑板的边沿设置有限位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进水接头、底壁上设置有出水接头,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所述进水接头连通,所述出水接头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的后侧壁上纵向的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缸体的内部连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缸的内部设置有玻片架,所述玻片架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之间前后并排的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中部前后并排的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以及下端之间前后并排的设置有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且两个第三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

11、位于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分别并排的设置有数个第一间隔板,数个第一间隔板分别纵向设置的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顶端分别间隔的设置有数个第二间隔板,位于前后两侧的第一间隔板和第二间隔板上下一一对应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纵向的设置有腰型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设置有提手板,且所述提手板位于所述第二间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提手板的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高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磁力搅拌器,所述磁力搅拌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试剂瓶架、正面上铰接有箱门,所述第二试剂瓶并排的设置在所述试剂瓶架上,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温控面板和电源开关,所述触摸显示屏、温控面板和电源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上述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包括以下步骤:

16、第一步,打开箱门将玻片架从染色缸中取出,将玻片分别放置在数个第一间隔板和第二间隔板之间的间隙中并将玻片架放回染色缸内后,再关上箱门,

17、第二步,通过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通过触摸显示屏编制染色控制流程程序,通过温控面板控制下箱体内部的温度变化,控制器根据上述的控制流程程序自动控制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加热模块、多路电磁换向阀和电磁三通阀有序进行作业,控制来自第一试剂瓶和第二试剂瓶内部的试剂经多路电磁换向阀依次流入染色缸,试剂注入染色缸后充满玻片间的间隙,玻片上的样本就能完成染色处理,待染色完成后,将染色缸内的试剂回收至废液桶内,然后打开箱门从染色缸中取出玻片架上的玻片即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

19、在染色过程中,染液在染色缸中玻片的间隙中穿过,从而染液用量很少,并且在清水清漂时用水量很少,既节约了染液成本又节约了水资源;在染色过程中没有平移、升降等传动装置,没有大功率的加热制冷设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工作中的噪音;由于工作过程中染液消耗量少,玻片又没有上下机械移动,相应的储液罐容积很小,所以设备体积很小,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制作成本;使用微量染液染色,用过的染液可以直接回收到废液桶中,不重复使用,同时工作温度可控,所以对染色效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极佳;因为染色缸与支撑板之间铰接,使用方便,所以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极高的工作效率,每次工作可以处理玻片数量从几片到几十片甚至更多,而染色时间相同,大大的提高了染色的效率;采用plc工控机控制和人机界面,对染色过程进行程序化控制,染色顺序、温度和时间调节十分简便,同时还可以网络化控制和异地维护。



技术特征:

1.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所述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染色缸、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和至少一个第一试剂瓶,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纯水箱、废液桶和至少一个第二试剂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试剂瓶并排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上,所述染色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缸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缸盖的一端与所述缸体之间铰接、另一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缸体前侧壁的下端与支撑板之间铰接,且位于所述缸体前侧的支撑板的边沿设置有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进水接头、底壁上设置有出水接头,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所述进水接头连通,所述出水接头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后侧壁上纵向的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缸体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缸的内部设置有玻片架,所述玻片架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之间前后并排的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中部前后并排的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以及下端之间前后并排的设置有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且两个第三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纵向的设置有腰型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设置有提手板,且所述提手板位于所述第二间隔板的中间位置,所述提手板的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磁力搅拌器,所述磁力搅拌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试剂瓶架、正面上铰接有箱门,所述第二试剂瓶并排的设置在所述试剂瓶架上,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温控面板和电源开关,所述触摸显示屏、温控面板和电源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一种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及染色方法,其中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隔板将箱体分隔成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上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下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染色缸、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和至少一个第一试剂瓶,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纯水箱、废液桶和至少一个第二试剂瓶,操作面板、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加热模块、温度感应器、多路电磁换向阀和电磁三通阀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及染色方法主要应用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能极大的提高细胞组织的染色效果、提高染色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以及节约染色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蔡浪滔,陈锦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品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