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59070发布日期:2023-09-08 01:1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火电厂水质测量,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火电厂的大容量机组对水汽品质要求极高,水汽品质的准确监测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配置在线化学仪表能够实时连续监测水汽品质,酸度计是其中重要的表计之一。酸度计主要用于防止热力设备腐蚀方面的监控工作,对整个热力过程中的水汽质量进行ph值的监控,可以为热力设备的腐蚀查定提供技术诊断的依据。因此,为防止结垢、积盐、减缓系统中金属部件的腐蚀,保证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严格控制和监测水汽系统中的ph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为准确获取水汽的ph值,火电厂除了经由在线化学仪表的酸度计获取在线水汽ph值,还会采用传统的手工分析方法进行水汽ph值的再测量,即采用实验室酸度计对同一时刻水样进行平行测量,获得实验室水汽ph值。

3、目前,火电厂实验室采用静态法以酸度计进行水样酸度的测量。具体过程为首先于现场采集水样入瓶,将水样送至实验室倒入敞口器皿后,将酸度计的测量电极静置于该敞口器皿内的水样中约3min,待酸度计显示数值稳定后获取实验室水汽ph值。

4、理想状态下,在线水汽ph值和实验室水汽ph值应趋于一致,但实际生产中,实验室水汽ph值往往小于在线水汽ph值,且两者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调节水质的药剂添加量控制存在争议,直接影响水质的调节。同时,如最终采用的指导ph值与实际水汽ph值相差较大,将导致水汽品质的进一步恶化,易引起发电机组水汽系统腐蚀、结垢和积盐,直接影响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

2、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第一步,于火电厂水样取样现场的人工取样架处安置顶部开口的敞口容器和酸度测量仪器,调节酸度测量仪器至正常工作状态;

4、第二步,将软管的一端与人工取样架的出样口密封连通并限位固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敞口容器内底部;

5、第三步,打开出样口处的调节阀,使水样由出样口处流出,经软管流入敞口容器内,直至水样充满敞口容器并开始由敞口容器口部外溢;

6、第四步,将酸度测量仪器的采集端置入敞口容器内底部,使采集端浸没于水样内,同时保持水样经软管向敞口容器内底部流入并由敞口容器口部外溢的流动状态,随后,观察酸度测量仪器的示数,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获得该次采集水样的实验室水汽ph值。

7、进一步的,水样由软管流出至敞口容器内的流速不高于200ml/min。

8、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乳胶软管。

9、进一步的,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m~2m。

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发明采用于敞口容器底部测量新采流动水样ph的方式,隔绝空气对测量点水样品质的直接影响,最大程度地保持水样与机组水汽的一致性,能获取机组水汽较为准确的实验室水汽ph值,利于火电厂水汽品质的确认和调整,进而减少火电厂机组的腐蚀、结垢和积盐,对火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成本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12、2、本发明获取的实验室水汽ph值能充分发挥实验室表计对在线表计的验证把关作用,有效确保机组水汽ph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3、3、本发明可在原有的现场条件和测量条件下实现,无需增设新设备和改造现场,有效控制实施成本,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样由软管流出至敞口容器内的流速不高于200ml/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乳胶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m~2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实验室水酸度测量方法,涉及火电厂水质测量技术领域,通过软管向敞口容器底部通入水样,待水样充满敞口容器并开始由敞口容器口部外溢后,保持水样经乳胶软管向敞口容器内底部流入并由敞口容器口部外溢的流动状态,将酸度测量仪器的采集端置入敞口容器内底部测量水样的PH值。本发明采用于敞口容器底部测量新采流动水样PH的方式,隔绝空气对测量点水样品质的直接影响,最大程度地保持水样与机组水汽的一致性,能获取机组水汽较为准确的实验室水汽PH值,利于火电厂水汽品质的确认和调整,进而减少火电厂机组的腐蚀、结垢和积盐,对火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成本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车小云,周仲康,陈晓春,曹菊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