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596824发布日期:2024-01-06 23:0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抗体稳定剂是许多研究应用中有用的工具。抗体能够保持天然构象对特异性非常重要,抗体的抗氧化及防止降解是稳定的基础。在低温存放及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结晶环境温度的波动变化而反复地遭受冰晶生长和重结晶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温度的反复升降使冰晶不断生长、冻融和重结晶,可能会破坏抗体的结构和效价,进而失去抗体在科研中应有的品质。如何控制冰晶生长及重结晶,实现低温冷链上的冰晶生长控制,是制约抗体产品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医学及生命科学实验等领域应用过程中,开瓶后反复应用时有氧化反应等干扰发生,往往会引起抗体效价在1-2个月左右出现显著下降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既能保持抗体应用液在低温(-20℃)下为液体,还能保持开瓶后3个月内在2-8℃仍然可以有效使用。

2、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成分包括pbs缓冲液、混合保护剂,其中pbs缓冲液浓度为0.01m,混合保护剂成分包括甘油、乙二醇、正丁醇、明胶、海藻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防腐剂。

3、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保护剂成分配比为:甘油50-60v/v%、乙二醇40-55v/v%、正丁醇1-3v/v%、海藻糖1-7v/v%、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1-0.03v/v%、防腐剂0.01-0.2v/v%。

4、进一步的,所述防腐剂为procling300。

5、进一步的,所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ph值为6.5-7.5。

6、进一步的,所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保存容器为聚酯材料的深色塑料瓶或玻璃瓶。

7、进一步的,所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保存温度-30-30℃,使用温度10-25℃。

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保护上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首先配制ph7±0.5的pbs缓冲液,在pbs缓冲液中加入抗冷冻抗氧化剂得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配制浓度范围:pbs缓冲液的浓度为0.01m的溶液1l,混合保护剂中甘油50-60%、乙二醇40-55%、正丁醇1-3%、明胶%、海藻糖%。0.1-0.03%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最后加防腐剂,选用0.01-0.2v/v%的procling300。

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不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同时,防腐剂选用procling300,替代了常用的有易爆风险的叠氮钠;其它原料也没有有害物质参与。所得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对众多蛋白及糖蛋白等物质均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应用到更大范围的诊断试剂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冷冻氧化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成分包括pbs缓冲液、混合保护剂,其中pbs缓冲液浓度为0.01m,混合保护剂成分包括甘油、乙二醇、正丁醇、明胶、海藻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防腐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冷冻氧化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保护剂成分配比为:甘油50-60v/v%、乙二醇40-55v/v%、正丁醇1-3v/v%、海藻糖1-7v/v%、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1-0.03v/v%、防腐剂0.01-0.2v/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冷冻氧化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为procling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冷冻氧化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ph值为6.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冷冻氧化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保存容器为聚酯材料的深色塑料瓶或玻璃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冷冻氧化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保存温度-30-30℃,使用温度10-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首先配制ph7±0.5的pbs缓冲液,在pbs缓冲液中加入抗冷冻抗氧化剂得到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配制浓度范围:pbs缓冲液的浓度为0.01m的溶液1l,混合保护剂中甘油50-60%、乙二醇40-55%、正丁醇1-3%、明胶%、海藻糖%、0.1-0.03%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最后加防腐剂,选用0.01-0.2v/v%的procling3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BS缓冲液、混合保护剂,其中PBS缓冲液浓度为0.01M,混合保护剂成分包括甘油、乙二醇、正丁醇、明胶、海藻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防腐剂。所得抗冷冻抗氧化保护剂对众多蛋白及糖蛋白等物质均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应用到更大范围的诊断试剂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斯阳,王智洋,朱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