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及其测试方法

文档序号:36056757发布日期:2023-11-17 20:4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属于农业机械自动化测试,特别涉及一种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及其测试方法,可用于对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触土部件的工况检测。


背景技术:

0、技术背景

1、根茎作物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和轻工业原料,根茎作物收获机是实现大规模高效收获的关键装备。挖掘作为收获的首道工序,触土部件的稳定决定根茎类作物的收获效率,因此对触土部件进行工况检测十分必要。工况检测需要外部产生激励信号,静止以及无外界振动下需要激振器产生相应的振动信号。目前未有对根茎类作物的激振器研究,传统的激振器体积过大且难以控制激振力的大小以及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根茎类收获机械触土部件工况检测,可由所述控制器控制产生预设的激振力,为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触土部件静止工况下提供激励信号,为收获机械触土部件工况检测奠定基础。

2、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根茎类作物的收获机械激振器,其推拉电磁铁在控制器设定下发出规律性的激振力。

3、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包括机箱,机箱上设有机箱盖,机箱侧壁设有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检测装置工作孔;机箱内对应的安装有检测装置、推拉电磁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推拉电磁铁激振力大小;机箱内还设有电路板,电路板控制推拉电磁铁。

5、所述机箱包括推拉电磁铁的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前侧固定板、后侧固定板;前侧固定板通过卡扣固定在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处,前侧固定板上设有卡槽;后侧固定板上开设有推拉电磁铁后工作孔和走线孔;固定机构将推拉电磁铁固定在机箱内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对应的位置;

6、后侧固定板、前侧固定板之间的底部设有推拉电磁铁垫板;

7、机箱内在检测装置工作孔对应的位置设有检测装置垫板,用于安装检测装置;

8、机箱内还设有双层支撑柱,电路板上对应的设有电路板安装孔,用于将电路板安装在双层支撑柱上。

9、所述检测装置为加速度传感器或是位移传感器。

10、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路板控制推拉电磁铁,推拉电磁铁通过预设的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将激振力传到根茎类收获机械触土部件,所述检测装置通过预设的检测装置工作孔检测推拉电磁铁的激振力大小;检测装置将检测的数据上传计算机后,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一步分析,得到触土部件的磨损以及故障状态。

11、本发明可在触土部件静止时发出激振力用以振动信号的采集,无需使用力锤等再施加额外的激振力,减少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效率,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以及工况检测。



技术特征:

1.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2),机箱(2)上设有机箱盖(1),机箱(2)侧壁设有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16)、检测装置工作孔(13);机箱(2)内对应的安装有检测装置(3)、推拉电磁铁(4),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推拉电磁铁(4)激振力大小;机箱(2)内还设有电路板(5),电路板(5)控制推拉电磁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包括推拉电磁铁(4)的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前侧固定板(9)、后侧固定板(8);前侧固定板(9)通过卡扣(6)固定在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16)处,前侧固定板(9)上设有卡槽(11);后侧固定板(8)上开设有推拉电磁铁后工作孔(17)和走线孔(18);固定机构将推拉电磁铁(4)固定在机箱(2)内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16)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为加速度传感器或是位移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电路板(5)控制推拉电磁铁(4),推拉电磁铁(4)通过预设的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16)将激振力传到根茎类收获机械触土部件,所述检测装置(3)通过预设的检测装置工作孔(13)检测推拉电磁铁(4)的激振力大小;检测装置(3)将检测的数据上传计算机后,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一步分析,得到触土部件的磨损以及故障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激振器及其测试方法,电路板控制推拉电磁铁,推拉电磁铁通过预设的推拉电磁铁前工作孔将激振力传到根茎类收获机械触土部件,所述检测装置通过预设的检测装置工作孔检测推拉电磁铁的激振力大小;检测装置将检测的数据上传计算机后,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一步分析,得到触土部件的磨损以及故障状态。本发明可在触土部件静止时发出激振力用以振动信号的采集,无需使用力锤等再施加额外的激振力,减少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效率,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以及工况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翟玉彬,杨昊,郭栋梁,张瑞,刘先良,郑孟昆,王家胜,何晓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